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中介语石化现象探因与口语教学误区 中介语石化
 

中介语石化现象探因与口语教学误区 中介语石化

发布时间:2019-01-13 16:19:10 影响了:

  摘 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语言习得现象。许多语言学家针对这一语言现象提出了中介语石化理论。国内许多学者在石化现象方面做了许多实证研究,收集数据、分析石化现象成因,并根据石化理论,指出学习者在语言习得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这些实证研究,并尝试性地总结出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关键词:中介语 中介语石化 石化现象探因 口语教学误区
  
  一、引言
  
  把She说成he,在动词前加very,鼻音/n/和边音/l/不分。这些都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语言问题。这些问题会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增加而得到改善。其中有些错误却仍会不断出现在日常交际中。即使学习者能意识到他们这些错误,也会下意识地说出既不像汉语又不像英语的语言。Selinker称之为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时,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增加对改变这种语言学习状态不起任何作用,被称之为语言石化现象。本文拟通过分析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英语口语教学实际,指出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二、中介语石化理论
  
  中介语(interlanguage)一词的提法出自Selinker(1972),用来描述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和使用的一种语言体系。它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语言。其它学者也有过类似的提法。如:Nemser(1971)曾用近似语言系统(approximate system)指代这一语言现象,Corder(1971)则称之为过渡语言能力(transitional competence)。
  中介语是学习者习得目的语的必经之路。随着学习者学习时间的正确投入,这种语言系统会逐渐靠拢目的语的语言系统。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使这种语言行为逐渐适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由错误逐渐向正确方向转化。理论上讲,随着学习者目的语知识量的增加,使用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最终达到目的语的水平。而事实上,绝大部分学习者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达到目的语这一理想水平。相反,学习者在他们的目的语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语言能力不是继续向前发展,而是表现出一种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即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中介语石化的概念最早由Selinker(1972)提出:无论学习者年龄的长幼,无论学习者得到多少有关目的语的指导和训练,在其目的语的中介语中总会出现与其母语有关的一些表达方式、规则和次系统。当学习者目的语水平有所提高时,这些现象或许看似已消除,但还会常常出现在目的语的中介语中。这些词语和表达结构长期重复使用,最后固定下来,形成语言石化。这一现象的出现阻止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中介语石化现象
  
  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为例,中介语的发展基本上都遵循一定的模式(戴炜栋等,1999):中小学阶段,学习者的英语知识积累迅速,英语水平持续稳步提高。进入大学后,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话水平进步明显,随后进入高原期(plateau);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兴趣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英语能力基本处于稳定甚至下降状态。英语学习者经过努力可能会取得一些进步,却避免不了重复犯一些错误。比如:有的中国学生虽能毫无障碍地和英语母语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但在口头交际中,仍会用错过去完成时和将来进行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汉语中没有时态的概念。国内很多学者也在这方面做过实证研究,如:
  丁容容,何福胜(2006)通过收集2000年至2005年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高级英语交流》课程口语考试和课堂任务型口语测试50小时的语料,分析研究他们在英语口语中强势语的用法。该项研究发现:和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学习者口语中所运用的强调词较单一化,学习者超用和误用了very一词,将“very”和汉语的“很,非常”等同,误将very修饰动词和比较级。
  李巧兰(2004)抽样调查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话语标记语在口语中的使用情况。通过对比分析英语为母语者的语料,发现母语使用标记语的总次数明显多于英语学习者,分别是中级和高级英语学习者的3.5倍和2.6倍,说明英语学习者的话语标记语语用次系统无法达到母语者标准,存在语用石化现象。
  高翔、刘韶方(2006)以问卷调查形式获取英语专业学生请求语用表达能力情况,将其与英语母语者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将不同情况下表达的请求统统等同于某种表达形式,并在多个回答中重复使用,存在语用石化。
  语用石化的问题同样引起了黄莹、张新宇的兴趣。他们选取了中国矿大英语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学生英语语用能力(2004)。结果表明学生的语用能力在大二达到最高,之后开始明显下降,大三到大四有所回升,但基本没有超过大二的语用水平,说明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在石化。
  
  四、石化现象成因解释
  
  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解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石化现象的定义,观察和描述。而石化现象的定义正像语言学其它术语的概念一样,由于对石化现象本身缺乏统一的认识,尚不能确定石化现象究竟是一个发展过程,还是发展的结果;是语言能力层次的现象,还是属于语用现象范畴。因此对于石化现象成因的解释存在很大分歧。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各个层面对这一现象做了详尽的解释。一系列的因素已被确定为是导致学习者中介语石化的原因。这些因素在整体上被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1. 石化现象内因说
  Ellis总结了两点造成石化现象的内因:年龄因素和缺乏与目的语社会文化相融合的欲望。而以Lenneberg和Lamendella为代表的“生物论”者,把语言石化看作是人内在的生物和生理因素所造成的结果,从生物成长的角度来解释语言问题和石化现象。他们认为孩子成长有个关键期(critical period),大约在两岁左右,大脑的功能分工基本完成,语言功能定位在左脑,再学习其它语言会变得相对困难。
  “生物论”常常用于解释发音石化现象。绝大多数学习者无论花多少时间和精力都无法去掉本土口音。主要是因为大脑双侧分工已经固定永久化,发音器官已经习惯其本族语发音方式,口腔肌肉已失去弹性。“生物论”的主要问题是难以解释学习者个体差异现象。
  缺乏与目的语文化融合(acculturation)的欲望,即对目的语所持的社会心理距离,使学习者不愿努力地采用目的语的文化模式。该观点认为语言和文化不可分,石化的形成是多种社会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简单说即为学习者学习动机和文化迁移对石化形成的影响。这解释了为什么学习者使用有限的语言文化知识进行交际,最终形成语用石化的原因。
  2. 石化现象外因说
  外因说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者心理的影响。Ellis将外因归纳为(1)交际压力;(2)缺乏学习机会;(3)反馈性质对学习者第二语使用的影响。反馈性质又被称作交互说,以学习者得到的反馈形式来说明语言的发展或石化情况。如:学习者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不正确语言输出有时被当作正确的语言输入,导致一些错误沉淀石化。人际交流的过程传递着情感,对学习者产生肯定、中立或否定的心理作用。不同的反应对二语习得者有不同程度的如正面的、中立的或负面的加强作用,成为石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根据Krashen的i+1理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大量的i+1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因此目的语输入数量不足,质量不适也同样会引起学习者二语的石化。试想如果二语习得者能够接触大量自然语境下的语言输入和二语环境,提高二语使用的熟练程度将不再高不可攀;在较短时间内较快接近母语者水平,将不再是天方夜谭。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教师和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石化现象成因对口语教学的启示
  
  口语不像笔语,可以允许更多的思考和准备时间,二语习得者在口头交际中会暴露出更多的中介语石化问题。因而,分析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会对口语教学有更大的启示。
  从以上对石化现象的种种解释来看,在很大程度上,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会影响石化现象的产生。如果能及时纠正在培养二语学习者在习得二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片面观点和做法,可以部分地防止和阻止二语习得者口语能力的石化。
  1. 处理好教师话语与学生话语的关系
  作为外语教师只是比学生在通往目的语的道路上走得远了一些。提高教师队伍的口语素质当然成了首要任务。这是其一。其二,过分强调交际能力的口语教学主张,在课堂上要尽量减少教师话语时间,增加学生交谈时间。这一点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者,仍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这个事实,忽视了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差异。过多的学生话语不仅导致不正确的语汇、语法形式的输入,还有受到母语影响的语音语调迁移也会使学生无法辨别地道的语音语调,加上学生缺乏对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容易产生语用方面的负迁移,从而产生石化。
  因而,适当在学生练习任务结束之后,及时总结归纳学生犯的语法语用错误是非常有必要的。还有在分组安排配对练习的时候,尽量避免口语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被分到一组或一对。考虑到学生口语水平的差别,在人员安排上要体现出层次性。
  2. 尽量减少母语负迁移影响
  母语迁移是讨论石化现象绕不开的问题。母语干扰是石化的重要来源。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外语)的相似性程度决定二语习得者掌握这门外语的难易程度,以及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习得和石化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汉语和英语的差别较大,决定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说一口中式英语的可能性也很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向学生灌输英语口语的正确表达形式未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处在学习阶段的学习者仍在通过母语的语法语汇体系理解二语的语言现象。告知学生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比起单单讲授目的语的语用交际知识和规则,要省力得多。
  3. 不适当的认知反馈和情感反馈
  在如何对待语言学习者的错误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类观点是把学习者犯错误视为洪水猛兽,有错必纠。另一类认为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口头交际能力,教师对错误的表达听之任之。这两种观点显然都走了极端。现代外语教学在经历了语法――翻译法、情景语言教学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听说法等阶段后,教师在面对学生的语言错误时,反而变得不知所措。
  由前文可知,反馈对交际者可以产生肯定、中立及否定的心理作用,不同的反馈会对学习者的语言使用有着不同程度的加强作用,或正面的,或中立的,或负面的。既如此,教师应当采取折衷的态度,既指出学生的错误,又要在不打击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唯此,教师才能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避免石化现象的发生。
  
  六、结语
  
  中介语石化理论是近些年二语习得领域讨论的热点。由于问题自身的复杂性,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分析和阐释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无疑对当前以培养交际能力为唯一目标的口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和启发,能帮助教学工作者们意识到该教学法的误区和实际操作中的缺陷,旨在促进口语教学既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双管齐下。
  
  参考文献:
  [1]Ellis,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1999,(2).
  [3]丁容容,何福胜.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中强势语的用法研究[J].外语教学,2006,(9).
  [4]李巧兰.英语学习者话语标记语语用石化现象初探――基于真实口语语料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
  [5]高翔,刘韶方.英语专业学习者请求语用石化现象探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6]黄莹,张新宇.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石化现象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7]陈慧媛.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
  [8]张雪梅.语言石化现象的认知研究[J].外国语,2000,(4).
  [9]李炯英.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30年综观[J].国外外语教学,2003,(4).
  [10]杨文秀.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口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9).
  [11]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5).
  [12]文培红.从中介语石化理论看当前外语教学的三大误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