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发布时间:2019-01-15 04:10:55 影响了: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AutoCAD》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注意解决好任务设计、实施及评价这三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AutoCAD教学 任务驱动法 任务设计 实施过程设计 任务评价
  
  《AutoCAD》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中基本命令外,关键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这些命令快速、精确地绘制机械图样。
  在《AutoCAD》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系统的讲解命令,然后由学生上机操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尽管也可以使学生系统学习各个命令,但学生往往对繁多、复杂的命令目不暇接,很难对命令进行综合使用,更谈不上灵活运用,教学效率低,效果差。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寻求一种适合于他们学习的方法,既能使他们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这门技术,又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作为学习的起点,把完成任务作为学习的线索,使学生在其中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将完成学习任务作为学习效果的指标。
  
  一、任务设计
  
  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每项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从分析某一“任务”开始,“任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同时,任务也是教师与学生双向活动内容的核心,是教学中各知识点的串连点。通过完成任务,可使教师与学生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因此,要仔细推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统筹兼顾,循序渐进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可成功、可评价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关系到任务驱动法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1.把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任务――设计阶段任务
  教师以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设计出有明确目标及具体要求的阶段任务。
  首先,在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把教学内容分成入门部分(介绍AutoCAD的主要功能、工作界面、基本操作命令等)、基础部分(介绍基本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绘制简单的二维平面图形)、提高部分(介绍辅助绘图工具、图层、块、文字、尺寸标注等,绘制较复杂的机械图样)、精通部分(介绍绘制机械图样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绘图的精度和效率)这四个模块。
  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兴趣爱好,精心地分析教学模块,然后将模块目标巧妙地包含在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从而得到教学中的任务。例如,对于基础模块部分,由于涉及的命令有很多,教师可以把基本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穿插融入到各个平面图形的任务中,可以选择一些既包含所学的知识点,又比较巧妙、有趣的简单平面图形作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正多边绘图工具时,布置如图1所示的任务给学生学习讨论。任务具体要求是以点(100,150)为中心,作一边长为40的正方形,在该正方形的外边再作两个正方形,外边的正方形四边的中点是里边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只要巧妙利用正多边绘图工具中内接于圆和外切于圆这两个选项,就能快速完成任务。
  
  再次, “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AutoCAD绘图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原则,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如对于基本绘图命令,由于涉及的命令较多,教师可通过设计由直线构成的平面图形、由直线、圆及圆弧构成的平面图形、由矩形、多边形及椭圆构成的平面图形、由多段线和样条曲线构成的平面图形这四个不同复杂程度的任务,达到完成基本绘图命令学习的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要设计可思考空间、富有挑战性、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任务,这样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一般可设计三个层次的任务,第一是“临摹任务”,第二是“改造任务”,第三是“创造性任务”。例如学生学完基本编辑命令后,我布置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提供学生思考。把图2中一个圆通过编辑命令完成一组菱形圆(如图3)。学生很容易想到用阵列命令来完成,但必须对阵列对话框中行数、列数、行偏移、列偏移、阵列角度的设置很熟练,才能灵活运用阵列命令快速完成任务。
  在任务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兴趣为主线,以实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学生在阶段任务的引导下,敢于动手,每一节课都有成功的喜悦,逐步对计算机绘图产生了兴趣,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努力可获得或多或少的技能。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主题任务
  
  当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教师要设计初具规模、综合性的主题任务。学生通过阶段任务完成基本绘图命令、基本编辑命令、辅助绘图工具、图层、块、尺寸标注等内容学习后,给学生足够时间,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完成如图4所示的齿轮零件工作图。在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使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次梳理,并加以综合运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了更强的信心,为完成自主创新任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设计创新任务
  教师在课堂上只能给学生介绍一些常规的绘图方法,而对于一些绘图技巧只能靠学生在不断的绘图训练中摸索。但教师可以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提供一些创新任务,让学生积极去探索。如教师设计一些图形,可引导学生灵活、巧妙运用所学的绘图工具,达到快速、精确绘图的目的。总之,如何灵活运用绘图工具,提高绘图精度和效率,是本课程的最终要实现的任务。
  
  二、实施过程设计
  
  任务提出以后,如何实施才能实现预定目标?实施过程设计是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生自身的因素来设计。
  
  例如,在讲解自动追踪功能之前,我首先引导学生尝试用前面所学知识完成如图5所示平面图形绘制任务,结果学生完成速度普遍较慢。能否用更好的方法来完成?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入自动追踪功能的学习。这时,我再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利用自动追踪功能快速确定点的位置,我一讲完,学生即刻涌起再度尝试的欲望,对绘图方法作了调整和创新,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通过前后两种绘图方法的分析比较,学生深刻领会到自动追踪功能的妙用。
  又如,学生在学习块的内容时,我精心设计了标注表面粗糙度(如图6所示)的任务给学生学习讨论。在绘制机械零件图时,标注表面粗糙度是绘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标准对表面粗糙度符号及数字的书写都作了严格规定,随着表面位置的不同,符号及数字将发生变化,因而标注表面粗糙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学习内容。学生在种真实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这时,我再结合实例讲解块的创建、块的插入、块的存储及块的属性等内容。讲完后,学生就开始尝试利用块的功能标注表面粗糙度。这期间,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讲解;对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任务完成后,鼓励学生探索其它一些标注方法,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各种方法的优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回顾。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块的有关知识,还能灵活应用块的功能快速高效地标注表面粗糙度。
  通过这样一个引→试→做→看→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也经历了不会→会→熟练→巩固→提高的过程。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进度控制上遵循知识的连续性,学生学习有张有弛,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认识规律。这种教学,学生学得快,学得牢,其教学容量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
  
  三、任务评价
  
  任务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整个任务完成时,学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够完善,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适当的分析、评价。一方面,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另一方面,对学生完成的任务及时客观地加以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收获与喜悦,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创作感和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和荣誉感。
  评价主要包括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同学之间互相抄袭,极大扼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我认为教学评价不应只看学生知识的正确性,更应该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等。具体评价见下表1:
  
  评价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发展的可能性,因材施教,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总之,在《AutoCAD》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把好任务的设计、实施及评价这三个关键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俊宾,惠文.AutoCAD2008中文版机械制图实例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0).
  [2]王斌,李磊,张国华.中文版AutoCAD2006实用培训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
  [3]张迪庆.略谈AutoCAD教学创新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8,(7).
  [4]路甬祥,王选.AutoCAD2002试题汇编[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3,(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