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读、想、品、悟”四级阅读法的培养尝试】读悟结合法
 

【“读、想、品、悟”四级阅读法的培养尝试】读悟结合法

发布时间:2019-01-18 04:07:51 影响了:

   [摘要]阅读方法可分4级,即读、想、品、悟。(1)读,即明确阅读对象。掌握阅读步骤:读顺、读通、读熟。(2)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3)品。反复揣摩品味,品出词语之精美、体味句子意蕴、领会文章主旨。(4)悟。进入阅读的最高境界。以上四级,由浅入深,反映了阅读的规律,长期坚持,阅读能力定有提高。
  [关键词]语文阅读 四级阅读法 教学法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语文水平的提高,作文能力的提升,其根本基石是阅读。名家的出现,名作的问世,其根本的阶梯更是阅读,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与生俱来,无须赘言。那么,到底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点学生有效阅读的途径,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历代圣哲凡儒,皆有见仁见智的成熟观点,笔者在学习和吸纳这些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试淡尝,认为要使学生顺利通过阅读关,具体可分四级完成,即“读”、“想”、“品”、“悟”四级阅读法。
  第一级,读。首先,确定阅读对象,即诗文材料,所选作品必须是具有思想性、文学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古今中外美文俊诗,即思想健康向上,内容富有情趣、文笔优美隽永、表现技巧规范的名作名篇。其次,是阅读的步骤。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第一,要读顺,即顺口。口不顺,语难清。音不达,义难成。只有口顺语通、音畅情生,才能对阅读提出进一步要求。第二,要读通。所谓通,就是要字词通释,语句通晓,文义通明。文词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语素,很多很细腻很微妙的文义聚集在这些字词之中,非准确识读和理解不可;字通不等于句通,语句应是构成文章的块垒,是作者体现义理词章的血肉,万不可似懂非懂,囫囵吞枣。文义通,就是掩卷之后,能准确领会文章主旨。其中,主要包括内容和写作意图。第三,要熟读。在读顺读通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更高一级的目标,就得要求读熟。所谓读熟,就是要达到基本背诵的程度。“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现代文学巨匠矛盾先生对文学巨著《红楼梦》更是随点随背。文能倒背,文章才能在大脑中印留清晰的印记,才能为举一反三的发散式思维提供保障,才能为名言警句,奇语华章的融会贯通开阔土壤。学生在书中“泡”久了,“唐诗”熟在口上,“文选”烂在心里,必然会获得潜在的文件功底,积淀起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进入“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张”的境界。
  第二级,想。要领受阅读的益趣,就得培养起敏锐的语感,吕淑湘先生曾指出:“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谓语感,就是遵循作者所提供的字词线索,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是阅读的关键。“天下的艺术就是对比的艺术。”阅读时联想的充分展开,往往是洞开阅读天眼的关键。例如,读了戴望舒的《雨巷》,就应该联想到《关雎》、《兼葭》,之后,再联想到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读了“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便想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进而联想到芭蕾舞演员身着舞裙亭亭玉立,翩翩起舞的倩影……此外,便是想象。没有想象的激活,便没有真正的阅读。较之联想,想象便是阅读者独立主观的意识活动,它也是根据作者所提供的文字信息,通过心理活动,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观察积累和认知储备,在大脑中描图绘景,幻影现行,想落天外,任意东西。感触随之而活跃,意境随之而丰富,领会随之而升华。
  第三级,品。古人认为读书有三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读书要读出味道,就须品读,即在读通想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品味、赏析。其实,作品中心的展开,主题的升华,布局的整合,语句的精美等,都是靠阅读者的细致品味而发现和挖掘出来的。《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一节,就很能说明这一点。香菱天姿聪慧,立志学诗,经黛玉等人点拨,便入痴读诗,从而深得“品”之三味,姑援引以证: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来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却是有理有情的”……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
  形象思维的特征就是非理性的,飘忽升腾,难以捉摸。文章之道,有时确实非道理能够说清。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特别是到了一定境界,恍兮惚兮,真是“妙处难与君说”。这时,就要用心体会,用灵魂投入,让想象介入,以便探得真谛。这种仔细咀嚼,耐心体会,反复揣摩,再三赏玩的心理活动,就是“品”。至于如何“品”?叶圣陶先生教给我们很好的方法,他说:“作者的努力既是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自然是从符号到旨趣。”“品”,就是从符号入手,在有理无理之间轻松游走,在形象与理性之间作适当的嫁接转换,去接近作者的旨趣。登临险峰,方能领略无限风光。通过反复诵读,品出词语的精美;认真研究疑点,理解词语的内涵;联系语言环境,搞懂句子的含义;借助语法修辞,体味句子的意蕴;掌握重点语句,领会文章的主旨。
  第四级,悟。此层等级,是阅读的最高水平。要真正把握作品的内蕴和精神,只是品读还不够,还必须要“悟”。要想很好的觉悟,其一,阅读者应自充作者,树立主题之后魂归原作,相形自然见绌,借以悟出作品宗旨。读鲁迅,就要“悟”到他的深刻、睿智和忧愤深广;读安徒生,就要“悟”到他的纯净、优美、还有一丝伤感;读巴金,就要“悟”到他的如雷如电般的激情;读沈从文,就要“悟”出他对渐渐飘逝的风情的执拗怀念……其二,要用心体察作品为题之精,为体之妙,为语之美,反复揣摩,借以悟出作品之精妙。如孙犁的小说《白洋淀》,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的故事,但作品的选题却是美丽的白洋淀,人物、语言、环境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正是那群年轻质朴的妇女,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和保家卫国的坚强决心。小说始终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那凉爽干净的院子,淳朴的夫妻话别,妇女们叽叽喳喳的说笑,让人掩卷不忘。这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选题构思的匠心独具。其三,读者与作者进行假设虚拟,角色换位,借以悟出作品旨趣。要悟出作者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就要引导学生真正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把作者当知己,急他所急,忧它所忧,使阅读变成一种对话,一种交流,一种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借以悟出作品境界。
  以上4级,属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自然递进原则。反映了阅读过程的发展规律,如长期坚持不懈,学生的阅读能力定然有所提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