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一曲“愤”歌成绝唱:清歌绝唱
 

一曲“愤”歌成绝唱:清歌绝唱

发布时间:2019-01-20 04:03:30 影响了:

  教材简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叙写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宫刑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耗费13年时间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是一曲“愤”歌成绝唱。
  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语文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课堂的生存状态,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顺疑导学,以疑促悟,以学定教”。先让学生围绕题眼“愤”质疑提问,然后教师重构教材,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走进文本,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探究“愤之因、愤之由、愤之行、愤之果、愤之理”,学生一路在品味着“愤”歌的意蕴,领略着司马迁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在提升着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2 补充有效资料,实现超文本阅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读题质疑,明确目标
  1 出示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 从课题中的“发愤”一词,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司马迁的“愤”从哪儿来?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又是怎么发愤写《史记》的?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做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动机,并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做出正确评价和调整。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就是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拓展文本,知晓“愤”之因
  1 司马迁的“愤”是从哪儿来的?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一说。
  2 补充资料,学生阅读后谈谈对“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这句话的理解。
  资料: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广的孙子――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征匈奴,不幸的是李陵的士兵遭遇匈奴八万骑兵的围攻。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率步卒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兵,但由于得不到后援,弹尽粮绝,李陵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汉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投降了,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对李陵的看法,司马迁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德,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之所以不死,投降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并施以酷刑。
  (设计意图:把课内和课外的内容有机结合,目的是让学生深度了解司马迁悲愤的原因:一是飞来横祸给自己带来的灭顶之灾;二是宫刑给自己身体和精神上造成的巨大创伤。由此引发学生与司马迁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与之命运共悲悯。)
  三、生本对话,探究“愤”之由
  1 司马迁最终并没有血溅墙头,而是发愤写《史记》。他为什么能这样呢?他究竟是怎么想的?请你仔细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找出理由,完成填空。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他想到了_______,想到了_______,想到了_______,于是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2 组织学生交流。
  (1)想到了从小听到的故事。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从滔滔的黄河水和古代英雄的故事上汲取了力量。)
  (2)想到了父亲的嘱托。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如果轻生,父亲一生的愿望将无法实现,愧对父亲在天之灵。)
  (3)想到了自己的努力。①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刻苦读书……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②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如果轻生,自己为完成《史记》所作的努力将付之东流。)
  3 司马迁想到这些,他突然明白了――(引读)“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生接读)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引导学生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设计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依据这一基本理念,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潜心会文,含英咀华,在读中感悟、品味、理解和欣赏语言文字。与课文中的人物、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交流。学生通过和文本深度对话,知道了司马迁发愤的理由,感受到了司马迁的坚贞不屈,深化了对司马迁形象的认识。)
  四、想象描述,感受“愤”之行
  1 司马迁又是怎么发愤写《史记》的呢?引导学生想象描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情景(填空):
  夜深人静,司马迁_____;天色微明,司马迁______;三伏酷暑,司马迁_______;数九寒冬,司马迁_______。
  2 组织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课文中叙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内容很少,需要想象拓展,想象拓展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司马迁是如何化悲愤为动力,发愤写《史记》的,从中感受他顽强拼搏、忍辱负重的人格魅力。)
  五、填写数字,感悟“愤”之果
  1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结果怎么样?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填空。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2 从所填的数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六、畅谈收获,分享“愤”之理
  1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件事给你什么启发呢?
  2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分享明白的道理。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