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在地理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实践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实践能力

发布时间:2019-01-24 03:52:33 影响了: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活动中才能完成,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总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么在地理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呢?
  在农村的初级中学里,很多学科都严重缺乏教具及其他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更谈不上多媒体教学。同时,受学生、学校等许多条件的限制,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教学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现有条件,因地制宜,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进行地理实习和地理制作等实践,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与小制作、小创造活动,对事物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从事活动,活动又促使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现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为例简要说明,通过进行地理实习和地理小制作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的同时,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一:在第一章第一节里,笔者引导学生利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模型,要求在乒乓球上画出地球的两极、赤道、经纬网等,并在下一节教学中标出五带的分界线,还可利用其演示地球的运动情况等。在这一地理小制作中,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学生如果想顺利完成,就必须要掌握相应的地球知识,而这些在课堂上已讲过的知识肯定会再现于学生的大脑之中,否则就做不出该模型。同时,对那些不能很好完成制作的学生,必然促使他们去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会使其在以后的课堂上注意听讲。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牢固地掌握所讲过的知识。
  当然,在地理实习和制作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因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总是会影响地理实习任务的完成,同时这些在实践活动中被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也正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弄懂或还不很明白的地理知识。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经教师及时的指导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积极的,会使广大学生在深厚的兴趣和热情之中主动地掌握知识。
  例二:在学习有关等高线的知识时,如果只在课堂上讲解这种很抽象的理论,学生肯定不容易理解如何根据等高线去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所以,笔者安排学生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尽量考虑就地取材,不受条件限制,使得人人可以参与。选择的材料是:包装箱内用于防震的泡沫板(或橡皮泥),要求厚度一样(1厘米),剪刀、几根细铁丝或竹签。制作过程如下:取5―6层泡沫板,按等高线地形图图幅、等高线环状轮廓剪切,由大到小环环叠加在一起,用竹签插成一个整体,然后再用剪刀切削,塑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形态。这样,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利用这一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一一对比,使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制作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弄懂相关的知识,特别是该节的难点――根据等高线来判别地面高低起伏。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对比、观察.认识地图上的等高线是如何表现地形的。观察在实践中非常重要,它是地理学的基础,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地理对象特征和各种地理现象。
  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教师根据各种活动的具体情况,把活动安排在课堂上或课外完成。可以集体完成,也可以个人来做,形式灵活多样,不拘泥固定模式,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以及学生个体能力差异,做到人尽其力。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没有负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任务。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又使他们强化了基础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且在实践中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树立自信,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除了上面提到的实践制作之外,还有以下内容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
  
  1 绘制学校所在地附近的平面图。
  
  2 非洲和南美洲的拼合示意图。
  
  3 褶皱的演示。
  
  4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5 降雨量的测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