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_浅谈高校教师的人本化管理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_浅谈高校教师的人本化管理

发布时间:2019-01-23 03:45:09 影响了:

  摘要:当前高校教师管理存在偏重理性生的倾向,并由此带来种种弊端。应提倡人本管理的思想,确立以师为本、以情为主、注重人文关怀的人本化教师管理模式,从而激发和调动广大高校教师对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校教学和科研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高校;教师管理;人本
  
  人本管理是当今世界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人本管理理论已引起管理价值观的巨大变革,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提出,促进了将人本管理思想积极地、科学地运用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实践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既是高校现代管理的要求,也是落实依靠方针的要求,更是体现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一、高校实施人本化教师管理的主要障碍
  
  1 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人才是单位所有,缺乏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管理者习惯于用行政方式来管理高校,形成了以行政约束为主导的管理机制,忽视了对高校的文化功能和学术功能建设。这导致了在高校行政权力无限膨胀并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使学术权力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特别是现代高校的规模化。使原有的管理机制更加复杂,削弱了教师参与意识,阻碍了教师人本化管理的实施。
  
  2 人本化管理与传统管理制度的矛盾。高校管理制度是为了指导和约束高校的行为而制定的规则体系,以及被高校、高校所在的社区中的组织、人员认可了的与高校有关的习惯、道德标准、风俗等未成文的规则体系。长期以来,高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的管理制度和导向,忽略了更为贴近人性价值观和理念的柔性管理,从而存在高校教师人本化管理与传统管理制度的矛盾。体现在以人为中心,以人的需要出发,是否触及固有的规则体系,也忽视制度建设。实际上,人本化教师管理离不开制度和规范的约束,从而应具有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管理制度。
  
  3 高校运行机制的行政化倾向。长期以来,高校与事业单位及行政机关一样被授予一定的行政级别。在高校内部也是比照行政级别来设置管理机构,任命干部。这直接导致了高校管理以行政管理模式实施层层负责制,高校行政权力与官本位思想膨胀。如在人才引进中,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待遇外,辅加行政职位就是典型表现。这种倾向不但不能推动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对人才引进和学术梯队的建设也是不利的。因此,作为高校运行的要素和基础,正如蔡元培所言,只有“以专门学者为本校主体”,才能真正使高校得到健康发展。
  
  二、“人本管理”在高校教师管理中实现的措施
  
  人本管理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一种方法论。人本管理的本质内涵要求我们,只有将人本思想贯穿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促进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
  
  1 加强对高校教师的“软管理”。由于高校教师群体的特点和工作性质,对高校教师的管理应当“软”,具体说来,应做到“四要”:一要解放时间,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允许教师根据各自的工作、生活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各行其是”,以便更好地独立地完成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二要开放空间,不搞集体办公,减少干扰,让教师选择最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环境,让教师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三要宏观控制,抓教学、科研常规“流程管理”,不定期抽查教师的教学、科研情况,保证高校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防止产生“过软”的负面效应;四要综合评价,对教师的评价要充分利用信息反馈系统,经常收集和综合教师、学生等各种反映,全面、准确地评价教师的德、能、勤、绩。
  
  2 加强高校管理工作的民主化。高校应广开渠道推行民主管理,使广大教师可以从多种途径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参与学校管理,同时强化高校教师群众组织的监督职能,如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行教授委员会管理学校制度、设校长接待日、校长信箱、建立校长和院系领导到基层走访调研、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大各职能管理部门工作透明度等等,促进管理的民主化。
  
  3 加强对高校教师的人文关怀。高校的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力度,切实把广大教师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发挥好工会和相关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既要从住房、医疗、工资、科研条件及其他各方面提高教师的待遇,同时也要给教师更多的精神关怀,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减少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们心情舒畅,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以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4 坚持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实现师资队伍的和谐发展。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高校逐渐突破陈旧的经验管理模式,以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管理为目标,陆续制定、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方案、条例,以规范和约束高校教师的言行,使高校教师管理走上了理性化的道路。这种管理模式“严”字当头,强调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对高校教师管理进行指导,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对高校教师管理的“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强调定量评价。应该说,这种理性教师管理模式对于维持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教学、科研量的提高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但是,这种教师管理模式是通过建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不同等级的职权关系,运用行政与法律手段,以管理者的权威加以实现的。这种行政指令性的管理只注重政策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忽视了人本性,忽视现代管理思想中以人为本对教师管理的特殊重要意义。淡化了主体――教师作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独立个体具有的精神价值和潜在价值,因而易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丧失,从而引起高校教学、科研质量的滑坡。
  因此,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实施人本管理,一定要首先建立健全各项基本的规章制度,客观地评价和判断自身具备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坚持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使科学管理发挥基本的、常规的管理效用,以保护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师资队伍的和谐管理。
  
  5 坚持以教师为本,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人本管理的研究者普遍认为,人本管理包含五种手段或途径,即情感沟通管理、成员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人才开发管理和组织文化管理。五种手段具有一定的层次顺序,一层为情感方面的管理,一层为文化方面的管理。在高校师资队伍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管理,即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学校和个人和谐统一的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自我意识所构成的精神文化体系,是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积淀而成的,是一所高校独特的风格或整体精神,它构成了学校生存和发展最稳定最有活力的基础。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整个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也是学校活动的中心和主旋律。学校只有充分重视教师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理解人、凝聚人、培养人和造就人,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校个体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校和教师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不断地增强学校的内在活力。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构建学校与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一所学校所追求的最有价值的对象只有被其成员所认可,才能使其成员产生认同感、亲近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学校与其成员才能形成共同价值观,学校内部才会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整合力,成员群体才会爆发出持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最终实现学校和个人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 张冬梅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