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哪些因素导致国际商务学科的产生_浅谈影响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渗透的因素
 

哪些因素导致国际商务学科的产生_浅谈影响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渗透的因素

发布时间:2019-01-19 03:55:02 影响了:

  当今的中小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比较普遍,由于家庭不和、长辈溺爱、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部分学生在与人沟通、待人接物等方面存在障碍,在学习、情绪、意志、个性、习惯等方面出现问题,成为心理问题学生。另外,健康的心理是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和开发智力的基础。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已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又一新课题.要使心理教育春风化雨般的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中,相应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方面的基本素质。
  一、教师的心理特质
  (一)教师的智力因素
  语文教师的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智力的积极参与,特别是依赖智力结构的整体功能。语文教师的智力结构是多种智力因素以不同方式的有机结合,其中可以找到一些优良品质。
  1.观察的敏锐性
  语文教师的观察力,应当具有敏锐、全面、深入和客观的特点。须从学生细微的表现中,洞察到他们的知识、智力和个性发展等情况,以及通过学生的神态、动作、语言、作业等方面获得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习情况,了解教学效果,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更重要的,教师敏锐的观察力还应体现在教师应深入解读课文,进入角色,竭尽全力挖掘作者创作时的匠心,找到心理教育渗透的突破口。作为语文教师,应当细心揣摩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把控学生的心理动态,这样才有可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达到师生思想、情感、认识的共鸣境界。
  2.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更好地融合对语文教师的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本人,更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找到两者相互渗透的最佳揉合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本身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理教育,并且借此发现学生的创造思维,有效地培养创造型人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潜力,只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发现和挖掘而已。不要抱怨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块可塑性很强的宝石。
  (二)教师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的活动的智力操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的活动的动力调节系统。
  我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情感。简言之,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语文教师应当具有美好的情感,特别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语文教材中有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对邪恶的抨击,对英雄的赞美,对山河的爱恋,对友情的讴歌等,这些内容都是心理教育中涉及到的部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阅读和讲授这些课文时,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心理情感,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感情色彩,受到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也就是说,学生的喜、怒、哀、乐,除了文本自身的感化作用外,在很大程度上源自语文教师的操控,我主张语文教师要善于“煽情”,情感不丰富的教师不适合作语文教师。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态度
  心理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育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进行情感交流。以炽热的情感、成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丰富的心理体验打动学生,所以在做到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渗透时,语文教师必须达成以上的共识。
  语文教师随时要把每个学生的价值、尊严、自由、创造潜力置于重要的位置。关心理解学生,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感受其内心世界,并用学生的内在参照标准去感知他们看到的外在世界,还要能传达出学生的感受,也就是要用一份童心去引领他们,而不是把成人的思想给他们强加灌输。语文教师在运用心理学知识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进行良好的渗透的同时,还必须运用心理学知识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注意聆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并鼓励他们。对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责怪,不呵斥,不宣扬,而是循循善诱,使学生心悦诚服、主动改正,不断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的点滴成功都要给予真诚的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满足自尊、爱的归属心理需要,增强自信。此外,教师还应本着教师是教育者而不是命令者的原则,在人格、权利上与学生享有同等地位,自己的观点不能强加给学生,这样,才能创造更加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
  三、课堂形式与教学模式
  心理教育对语文学科的渗透,不仅表现在思想内容上的渗透,对于课堂形式等外在条件也有所要求,简言之,课堂形式对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两者的渗透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采取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心理教育讲究的是主体参与性原则,不再是教师在讲台前一味地讲授,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活动中自己去体验、去感知。因为需要,学生的心理疑虑只有在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体现,才能使学生逐渐地认识自己,更全面地把握自己的情感、意志。而且现阶段的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仍停留在讲授式的方法上,教师主要以讲授的形式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所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心理教育很好的渗透到语文学科教育中,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并逐步加以改革与完善。这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旧的教学模式与课堂设置对两者的良好渗透造成的阻碍甚至破坏的消极影响就会慢慢消除。
  因此,如果语文教师能将心理教育恰切地运用到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针对一些问题学生有的放矢,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