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教育督导工作要讲究策略 教育督导效能提升策略
 

教育督导工作要讲究策略 教育督导效能提升策略

发布时间:2019-01-21 04:00:01 影响了:

  我国目前的教育督导,主要还是鉴定性督导,牵涉到督导对象声誉、奖励、等次评定方面,需要妥善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因此,要做好教育督导工作,督学仅有满腔的工作热情还不够,还需要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注意策略,否则不仅难以掌握真实情况,而且还容易引起督导对象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构建一个和谐、顺畅、愉悦的工作环境。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如果以督导环节为视角,笔者认为在教育督导中督学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信息采集策略
  
  信息采集是教育督导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教育督导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信息采集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督导工作的成败。为了能够真实、全面、及时地采集到相关信息,督学在工作中必须把握以下策略。
  1.善于排除干扰。督学深入学校检查时,常常被学校的陪同人员包围,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难以施展拳脚,不好独立开展工作,影响信息采集。如与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时,因为校领导在身边,教师和学生常常不敢把一些真实的情况说出来。遇到这种情况,督学应以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委婉地支开学校的陪同人员,但又不能使对方感到尴尬,无法下台,更不要激起对方的反感。
  2.巧妙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是信息采集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问卷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材料、座谈会、汇报会,实地考察难以真正了解到的内容,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信息更真实更可靠。但其前提是必须巧妙设计调查问卷。一是要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样式、语言的表达因人而异。如对教师的问卷一般用开放式提问(即允许被调查者用自己的话来回答问题),对学生特别是年纪小的学生的问卷一般用封闭式提问(即在每个问题后面给出若干个选择答案,被调查者只能在这些被选答案中选择自己的答案)。二是不能设计有引导性或带有暗示性的问题,不要诱导调查对象按某种方式回答问题。三是问卷不宜过长,题量以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能做完为宜。四是不要设计调查对象不感兴趣的问题,更不要提出引起调查对象反感的问题。
  3.把握好参加意见座谈会、问卷调查人员的结构。督学要主动圈定参加意见座谈会、问卷调查人员名单,不应由被督导单位自己确定名单。督学圈定名单时要尽量考虑人员的代表性(如年龄、学科、性别)。名单圈定后不要过早地公布,其原因一是为了防止圈定的人员被冒名顶替,二是为了防止督导单位对参加调查人员进行授意、施加压力,从而影响他们真实意愿的表达。
  4.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时,要多启发、多询问、多倾听、多分析。一般来说,参加意见建议座谈会者,都有怕单位领导“秋后算账”的心理压力。所以在意见建议座谈会上,有些与会者要么一言不发,要么正话反说,要么点到为止。当然也有个别人员因为与单位领导有个人恩怨,对有些情况有夸大或缩小的可能。因此,在意见座谈会中,督学要善于启发、善于询问、善于倾听、善于分析,想办法调动与会者“滔滔不绝”。督学即使对与会者的发言感到不满意,也不要显露出来。
  
  信息梳理策略
  
  信息采集力求多多益善,信息梳理务必火眼金睛,去伪存真,这是对信息梳理的基本要求。督学在信息梳理中必须把握以下策略:
  1.不过多地依赖文字材料,不被文字材料左右自己的判断。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督导具有非常强的鉴定性功能,因此在教育督导活动开展前,被督导对象往往会在材料准备上狠下工夫,不仅会把材料做得整齐漂亮有序,而且还会把材料内容做得翔实丰富,希望通过材料把所做的工作和成绩充分展现给督学看,也希望通过材料把一些问题隐藏起来。这些材料的内容,有的是真实的,也有的可能是后来补充的,甚至有些内容是凭空捏造的。督学如果过分依赖材料,过分注重表面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造假之风盛行。
  2.认真对待少数意见。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有些评价者可能出于个人目的,不能客观地就某些问题进行评价。但也可能有少数评价者因为眼界较宽或所处位置的不同,反映了一般人不能或不敢反映的问题。也就是说有的情况虽然反映者少,但也有可能是真实的。对于这样的信息,督学应委婉地与当事人沟通,对情况作进一步了解。
  3.妥善处理不同评价主体之间的意见。对学校而言,这些群体可分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毕业班教师、非毕业班教师;统考科目教师、非统考科目教师等等。不同的评价主体因为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以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也就不一样。如对学校的绩效分配制度的评价,不同的群体就有不同的意见。哪些意见对,哪些意见不对,关键是要看是否对工作有利。
  总之督学收集到的信息中,有的能真实地反映情况,有的不能真实反映情况,甚至还有一些虚假的信息。督学必须认真地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梳理、分析、比较、辨别、综合,才能对情况做出判断。
  
  检查评价策略
  
  1.日常督导事先不要打招呼。如果事先打招呼,被督导单位就必会作好充分准备,一些情况的真相就极易被假相所掩盖,因此不打招呼的日常督导所采集到的信息真实性更大。这就要求督学对日常督导的信息要善于积累,并将这些信息运用到综合督导检查中去。如果综合督导检查所采集到的信息与日常督导所采集到的信息相差较大,那么应进一步核实,查清真伪和原因。
  2.营造外松内紧的督导环境。“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是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其中“监督”摆在第一位。在督导工作中,督学如果摆出一副“监工”的面孔,事事处处端着个架子,以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出现,容易引起被督导对象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督学要以“参与者”“学习者”“合作者”“伙伴”的身份进入督导对象的工作领域,刻意将“监督”的成分隐匿起来,做到表面上是在参与活动,学习知识,实际上却在暗中了解、发现问题。这样,既起到“督”的作用,又减轻了被督导对象的心理压力。
  3.处理好肯定成绩与查找不足的关系。很多人认为教育督导就是去挑刺,去找毛病。甚至有人认为督学如果找不出问题,就是没能力或没深入实际。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教育督导既要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又要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在肯定成绩与查找不足的关系上,不能说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正确的做法是:有什么就说什么、什么多就多说、什么少就少说。无论是说成绩还是谈问题,应以事实说话,切忌内容空洞无物。
  4.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一是不“一丑遮百俊”,也不“一俊遮百丑”。即不以偏概全,不小题大做,也不大题小做;二是不带有个人情感色彩和个人偏好去进行评价,不要用老眼光去看问题。三是对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应给予鼓励,但也要提醒被督导对象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四是评价者要看到被评价单位的变化,主观努力和发展变化情况,不要把基础不同的单位置于同一起跑线上,用同一标准来评价。
  
  反馈策略
  
  1.注意反馈场合,不要损害单位领导和教师的威信。一是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学校领导和教师;二是某些不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应直接向受评对象反馈,不向其领导反馈。因为有些问题反馈给受评对象本人,受评对象会乐于接受并积极改进工作;如果将情况反馈给对象的领导,由领导转达其本人,这样会伤害受评对象的自尊,从而对督学产生反感甚至感到愤慨。
  2.“话不要讲得太死”,要留有余地。在教育督导过程中,有三个因素可能影响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一是学校的基础差,尽管努力,但还是受到了督导人员的批评;二是评价指标的不合理性;三是督学工作不深入,评价不客观不公正。因此,在教育督导工作中,督学应考虑被督导学校的办学基础和原有水平,看到学校在管理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只要有进步,就应该肯定和表扬,做到以过程性评估为主。同时对督导结论不要讲得太死,要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以便对督导结果进行修正和微调。
  3.善于表扬和批评。一是表扬和批评要结合使用,表扬时应指出不足,批评时应指出长处。二是应先表扬后批评,督导者在对被督导对象指出问题之前,应先肯定其成绩和工作中成功的部分,由此引出存在的问题,这样被督导对象更容易接受意见。三是表扬不能过头,批评不能过火。表扬时不要把人捧上天,使人产生“骄、娇”之气;批评时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使人一蹶不振、垂头丧气。四是要克服认识上的习惯性,感情上的倾向性,表扬和批评要客观,要避免重复表扬和重复批评。
  4.反馈时要避免与被督导对象发生争辩。有时在反馈过程中,因为检查结果与事实有出入,或者因为观点不同,被督导对象可能会中途插话进行解释或争辩,这时督学应巧妙处理,不要与被督导者发生争执。如果是对方认为检查结果有误,督学可以表示会后对这一情况进行核查;如果是对检查标准有看法,督学可以表示将把学校的意见向上级反映。
  5.反馈结束时,督学应谦虚地征求督导对象意见,认真听取督导对象解释补充的机会,如果检查结果与实际确有出入,应予以纠正。
  (作者单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