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解析几何抛物线 浅谈高考解析几何中抛物线试题的改编
 

解析几何抛物线 浅谈高考解析几何中抛物线试题的改编

发布时间:2019-01-23 04:19:21 影响了:

  摘要:本文针对高考解析几何试题的特点,从一道典型例题挖掘其教学思想和试题的各种变形,由变形到引申、拓展,从而揭示高考解析几何试题的本质,使学生具有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新题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达到会做一个题就会做一串题的目的.
  关键词:高考试题;抛物线;焦点;常数
  
  众所周知,解析几何既是高三复习的重点、难点,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解析几何是近几年来高考备考中不可或缺的课题之一. 而许多高考试题都是在一些熟悉的题目基础上编制出来的. 本文试对解析几何中的抛物线的典型问题作初步探索,希望对读者高考备考有所帮助.
  例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F的一条直线l和此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 求证:y1y2=-p2.
  
  图1
  由这样一个基本题,可以变化出许多题.
  1.?摇x1x2=_____.
  2.?摇•=_____. (2003天津)
  结合•=cosθ(θ是、的夹角)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得:
  3.?摇设三角形AOB的面积为S,,的夹角为θ,写出函数S=S(θ)的解析式,并求出该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与导数结合,在点A,B处的切线的斜率分别为和,由•=-1得:
  
  4.?摇求证:抛物线在A,B两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
  让学生写出两条切线方程,然后求出两条切线的交点为,=-,. 由此得:
  5.?摇求证:抛物线在A,B两点的切线l1,l2和该抛物线的准线共点.
  6.?摇当l绕F旋转时,求证:抛物线在A,B两点处的切线l1,l2的交点M的轨迹是该抛物线的准线.
  7.?摇设两切线l1,l2的交点为M,AB的中点为N. 求证:MN∥x轴.
  8.?摇求证:以AB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见扩展习题8.6第3题)
  9.?摇以AB为直径作圆交准线于点M. 求证:MA和MB是抛物线的切线.
  让学生计算一下MF和AB的斜率,发现kMF=-,kAB=,于是得:
  10.?摇过F作AB的垂线交准线于M. 求证:MA与抛物线相切.
  
  11.?摇设抛物线在点A处的切线l1交准线于M. 求证:MF⊥AB.
  12.?摇设两切线l1,l2的交点为M,FA=m,FB=n. 用m,n表示△AMB的面积S,并求S的最小值.
  
  请把11题和12题与2006年高考题(全国卷Ⅱ)对比.
  高考题:已知抛物线x2=4y的焦点为F,A,B是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且=λ•(λ>0),分别过A,B两点作抛物线的切线,设其交点为M.
  (1)证明•为定值;
  (2)设△ABM的面积为S,用λ表示S,写出S=f(λ)的表达式,并求出S的最小值.
  把第4、5两题求逆可得:
  13.?摇过抛物线准线上一点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 求证:这两条切线互相垂直.
  14.?摇过抛物线准线上一点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 求证:两个切点及焦点,三点共线.
  根据原题的解法易知:
  15.?摇设点A,B在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点D,C. 求证:DF⊥CF.
  16.?摇求证:以CD为直径的圆与弦AB切于焦点F.
  17.?摇求证:点A处的切线AM与FD垂直,且AM、FD、y轴三线共点.
  18.?摇求证:点A处的切线AM∥FC.
  19. 求证:A,O,C三点及B,O,D三点分别共线.
  请把此题与高考试题作比较.
  高考题:设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经过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 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x轴. 证明:直线AC经过原点.
  
  图5
  把8题和16题结合起来研究不难发现:
  20. 求证:以AB为直径的圆与以CD为直径的圆的公共弦在y轴上.
  21. 过点A作切线l1的垂线(即抛物线的法线)交x轴于点Q,求证:FA=FQ.
  对8题和10题进行改造如下.
  22. 如图6,定点A到定直线m的距离为p(p>0),动直线n经过点A,过A作n的垂线交m于B,过B作m的垂线交n于P,在n上截取PQ=PB.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点Q的轨迹C的方程. (2)求证:BQ与曲线C只有一个交点(见扩展例题8.5第2题)
  
  把10题、13题、14题叠加可以得出综合题.
  23. 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准线为l,过l上一点P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 某学习小组研究中提出以下三个猜想:
  (1)PA,PB恒垂直;
  (2)直线AB恒过焦点F;
  (3)•=λ2中,λ恒为常数.
  
  请你研究上述猜想的真伪.
  把焦点放在y轴上,并使13、14题特殊化,得:
  24. 如图7,已知抛物线C:x2=2y和直线l:x+y+1=0. 过l上一点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若PA⊥PB. 求直线AB的方程(扩展例题8.6第5题).
  25. 8题在原题中,把直线l过焦点F,改为过定点G(a,0),结论有何变化?
  26. 已知抛物线y2=2px(p>0),过定点G(a,0)的一条直线l和此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 求证:
  (1)y1y2为常数;
  (2)•为常数.
  高考试题也往往是从一些重要的结论所挖掘出来的. 例如可从下面这个结论中得到与一些高考试题之间的联系.
  重要结论: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A,过A作两条直线与抛物线交于另外两点M,N,若FA平分∠MAN,则直线MN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抛物线的离心率.
  请把结论与2004年北京文、理试题及2005年江西文试题类比:
  2004年北京理:过抛物线y2=2px(p>0)上一定点P(x0,y0)(y0>0),作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于A(x1,y1),B(x2,y2).
  (1)求该抛物线上纵坐标为的点到其焦点F的距离;
  (2)当PA与PB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时,求的值,并证明直线AB的斜率是非零常数.
  2004年北京文: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点P(1,2),A(x1,y1),B(x2,y2)均在抛物线上.
  (1)写出该抛物线的方程及其准线方程;
  (2)当PA与PB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时,求y1+y2的值及直线AB的斜率.
  2005年江西文:点M是抛物线y2=x上的一点,动弦ME,MF分别交x轴于A,B两点,且MA=MB.
  (1)若M为定点,证明: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
  (2)若M为动点,且∠EMF=90°,求△EMF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
  在高考备考复习时,编制数学试题教学的过程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把上面的抛物线变成椭圆和双曲线,某些问题也会成立(这里不作探讨).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一生受用无穷. 因为许多高考题都是从某一熟知的题目改编而来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换汤不换药”“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试题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 所以,只有经常做这种训练,才有可能押上高考题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