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少年梁祝罗志祥版42集【《梁山伯与祝英台》课件赏析】
 

少年梁祝罗志祥版42集【《梁山伯与祝英台》课件赏析】

发布时间:2019-01-30 04:04:22 影响了:

  课件名称:梁山伯与祝英台   涉及学科:高中音乐   开发平台:Flash 8   课件大小:86.3MB   下载地址:https://dfzxblb.省略/index.省略
  
  音乐与戏剧(五)――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人教版高中《音乐》第三单元《音乐和姊妹艺术的结合》中《音乐与戏剧》一章中的内容之一。因生活中学生接触戏剧的机会较少,对戏剧的了解比较有限,所以,对本章节的学习显得较为困难,尤其表现在学习本课分析作品曲式结构的时候。在此情形下若采用传统教学,即以教师抽象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教学的话,则会使整个课堂显得沉闷。学生既不能理解曲式结构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能感性领略《梁祝》这部作品的音乐风格和特色。本课件就是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而作的尝试,我们试图以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课件设计
  
  在本课设计中,我们在以下方面作了重点突破。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越剧画面与小提琴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作品要表达的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风格和特色。
  2.积件式设计,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制作成相对独立的积件,操作起来自由、方便、快捷。
  3.将曲式结构与作品欣赏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就明确作品已进行到曲式结构的哪一部分,从而理解曲式结构在具体作品中的作用,感受外来艺术形式与本土素材相结合的艺术魅力。
  4.让学生跟唱主题旋律,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美育的目的。
  
  课件实现
  
  素材准备
  本课件所用素材主要有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视频片段、双人自由滑《梁祝》视频片段(庞清、佟健)、洪恩《震撼》光碟、网友秋叶飘飘用Flash制作的MTV《梁祝》。其中,前两个素材在使用时,结合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处理。
  
  结构和使用
  本课件主场景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三部分。
  1.当前内容,用于展示、播放当前内容。
  2.欣赏提示,位于整个场景的下方,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对当前内容中画面的欣赏进行同步提示。
  3.导航菜单,位于整个场景的右侧。导航菜单用Flash中的Tree组件制作,由于Tree组件的特有优势,使得导航菜单不仅仅具有方便、快捷的导航功效,更通过直观的方式强化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
  
  
  图1
  课堂学习内容分为:课题导入、分段欣赏、整体欣赏、互动地带和知识链接几个部分。
  1.课题导入。播放我国著名双人自由滑运动员庞清、佟健表演的含有本主题音乐《梁祝》的视频片段,由此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学习内容和介绍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
  2.分段欣赏。依据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特征及《梁祝》音乐的主题,对整个音乐的欣赏分成几段,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共读”、“长亭惜别”,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再现部――“化蝶”等共四部分八小节进行。主要做法是:将越剧《梁祝》中与音乐情感一致的内容剪辑下来,并通过技术手段去掉原有的配乐,换上所要欣赏的音乐,如图2所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时,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共同作用,对音乐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音乐的风格也能较好地把握。此外,根据“分段欣赏”菜单中的各二级菜单内容,学生可对作品结构有一个初步认识。笔者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不困难。
  
  
  图2
  3.整体欣赏。播放整段《梁祝》乐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梁祝》这部作品的音乐美,并依据分段欣赏时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来把握作品的结构,达到理解曲式在音乐作品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感受到外来艺术形式与本土素材相结合的艺术魅力。这种将乐理知识融于音乐作品中去理解的做法,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曲式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并觉得曲式结构不再晦涩难懂。
  4.互动地带(MTV《化蝶》)。播放用Flash制作的MTV《梁祝》,如图3所示。全体师生在由音乐、动漫所演绎的氛围中同唱《梁祝》主题,讴歌人间美好的爱情。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感受《梁祝》这一作品的艺术魅力。
  
  
  图3
  5.知识链接。具体链接有“乐器橱窗”、“协奏曲”、“奏鸣曲式”等一些介绍乐器、乐理小知识的板块以及“梁祝网”、“蝴蝶是自由的”两个网站,前者是一个有关《梁祝》的综合网站,后者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曲作者之一陈钢的个人网站。这些内容既可根据需要在课堂上使用,也可在课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制作心得
  
  这是作者合作制作的第一个音乐课件。虽然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学习与交流,在制作理念、设计思路以及技术层面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品完稿后,作者依然感觉以自身的水平、学识来演绎《梁祝》这样的大部作品有力不从心之感,在此也欢迎广大读者能多提宝贵意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