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生物教师在“延时评价”中的作用_香港天子生物延时片
 

生物教师在“延时评价”中的作用_香港天子生物延时片

发布时间:2019-02-04 04:03:44 影响了: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当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预设相符时,“你的回答很正确!”“你的分析太精彩了!”及时评价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心理的满足和愉悦的心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的学习状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不太符合甚至相左时,教师马上打断学生:“不对!”“下一位!”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自己的答案是如此的错误,根本不值得教师听完,学生就会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继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延时评价是指在学生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后,教师不急于对其言行进行评价和做出结论,而是让他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教师根据情况恰当运用“延时评价”,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让他们自主地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成就动机,而且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形成积极、自信的人格。
  教学评价应遵循适时性原则,这种教学艺术的魅力在于时机的掌控,有的评价需要及时,有的评价需要延时。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评价能够被多数教师认可并积极尝试,而延时评价则容易被忽视又难以自我发现。
  一、 延时评价被忽视的原因
  1.教师有来自维持课堂教学进度和学生注意力方面的压力
  教师是经过认真备课步入课堂的,事先已有整体的教学设计,有明确的任务和程序意识;而学生不同,学生没有完成下面学习任务的焦虑,需要段段清,才能转入下面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随时可能卡壳、打住,属于自由状态的形成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研究课堂提问时发现,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立即回答,那么教师都会组织语言加以引导。而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0.9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思考并构思答案的,他们的回答只能是长期学习积累下来的一种本能反应,或是从记忆库中调取知识片段进行应付。在课后的教师交流时,常有教师发出“学生总是答不到点子上”的感慨。“感慨”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忽视了评价的延时原则:一方面是学生受知识基础、实践经验等条件的制约,很多有价值的思考不能在第一时间展现出来,需要教师提供机会让其阐述、分析、讨论和论证。另一方面是“成竹在胸”的教师有来自维持课堂教学进度和学生注意力方面的压力。教师担心等待时间太长,会影响教学进度的完成或失去对学生注意力的控制。
  2.教师倾向于把自己看成知识的传输者
  很多时候,教师在提问时,教师的心理是希望学生能答对自己心中的那个答案。如果学生思考时间过长,学生这一鲜活“生命体”在深度思考时,就会发出更广泛的声音,甚至会发出不同声音,挑战教师现有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让教师难以收场。教师把自己看成知识的传输者要比紧随学生内心世界的起伏、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来得简单和轻松。
  二、 延时评价中教师作用的发挥
  1.教师要学会等待
  学生形成认识的过程不会突变,像做馒头发酵面粉一样,在适宜的水分、温度环境中,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美国心理学家罗伊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教师在提问后,留给学生大约3秒钟的思考时间,学生回答的内容将增加300% -400%;学生运用更多的证据支持他们的答案;学生之间对各自的想法将会进行充分的讨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将会减少;学生自愿参加课堂活动的现象将会增加;教师用以维持纪律的时间将会减少。
  那么教师怎样确定等待时间的长短?首先,教师要根据提出问题的类型,选择等待时间的长短。对于低认知水平的问题(识记和理解),等待时间可以短些;对于高认知水平的问题(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待时间就必须长些。其次,教师用“眼”观察学生的表情神色、用“耳”静听学生的反响回馈,判断问题的价值,决定是否再给学生一些时间。当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应该再给学生一些时间,才去评价学生的答案。因为学生可能要做进一步的说明、补充或改变答案。“等待”需要教师的热情和耐心,快慢有度、长短适宜,才能既有足够的时间调动学生思维能力,又不至于因等待时间过长而浪费时间。
  2.教师要学会倾听
  如果说“等待”需要教师的热情和耐心,那么“倾听”则倾注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欣赏。先回味这学期在(西安交通大学)少科班上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课。
  人教版必修2《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是以科学发展史为载体,着力对学科思维方法(假说演绎法)渗透的极好素材。摩尔根在完成果蝇的杂交实验后,困惑:为什么白眼果蝇都是雄性?不久,人们揭示了雌、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知道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差异。笔者让学生根据 “白眼性状(基因)”和“性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说。
  生1:眼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师:摩尔根和他的学生让红眼(雌)和白眼(雄)交配,后代全为红眼,表明红眼为显性性状。假设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能否解释果蝇的杂交实验?
  生1:画遗传图解,不能解释。
  生2: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生2画遗传图解,得到合理的解释。)
  课堂教学顺风顺水,生3突然站了起来:“老师,我的假设是眼色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
  师:(心里一阵嘀咕“怎么可能?”为了让学生重温摩尔根的探究历程,领悟假说演绎法的魅力,课前我认真阅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拜读了2010年《生物学通报》第一期 “‘基因在染色体上’基于科学史的教学设计”一文,都没有提到“眼色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这一假设,难道当年摩尔根就没有提出这一假设?或是各类教科书有意删除了这一细节?其他学生很好奇,我是既兴奋又有点措手不及,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镇静下来。)“那你到讲台上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边讲边在黑板上画着(如图1),“是啊,有道理!”学生纷纷应和着。
  师:问题摆在摩尔根的面前:眼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呢?还是眼色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呢?
  生4:假说不仅要能解释已经做过的实验,还要能预知未做的实验。
  学生们类比孟德尔的经典 “测交”实验,如果Dd确实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怎样进行一组杂交实验能让D和d基因的作用显现出来呢?应该让显性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
  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常染色体遗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是伴性遗传。学生是否有能力继续探究下去?)先要得到红眼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才能进行果蝇的测交实验。
  生5:首先让F1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回交,得到隐性纯合子 ― 白眼雌果蝇;再让白眼雌果蝇和(亲本)红眼雄果蝇测交(如图2和图3),就可以分别观察红眼雄果蝇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基因的作用:如果测交后代雌性全是红眼、雄性全是白眼则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如果测交后代雌雄都是红眼则眼色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
  这节课的后半程是在学生的交头接耳和热烈讨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你来我往中不知不觉度过的,预定的教学任务当然不能完成,但我是在亢奋和意犹未尽中走出课堂的,我马不停蹄地查询了大量资料,摩尔根最成功的实验就是“纯种雌性隐性和雄性显性交配,证明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非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耐心等待和认真倾听,学生真实的思考不是师生思维保持同步的低层次水平,而是学生迸发的思维火花创生了教师精心备课所不能预设的教学资源。延时评价演绎出新课程理念推崇的师生或生生互动、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精彩!
  “倾听”需要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平和心态,“有效倾听”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策略上做到:第一,教师要学会“稚化”自己的思维。由于教师与学生在生物学知识、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对称,教师不应以表现自己的聪明和先见之明为快乐,而应以如何诱发和暴露学生的思维、缩短学生内化知识的时间为职责。因此,在上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思维“还原”或“稚化”到学生的思维水平上,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方法去审视,认真体验学生是怎么想的、遇到什么困难、该如何解决。第二,教师把学生的回答转化为课程资源。在倾听的环境中,学生的回答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这样既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又可以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回应转化为教学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者。延时评价准确获取学生思维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控和改进教学,使师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同步并和谐并进,课堂的节拍紧随学生的思维活动而起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教师要学会引导
  延时评价留下了思考的时空,学生并不一定能探知未知。因为学生的思考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引导,思考就会中断。因此,学生在思考中还需要合理的引导。如:生物膜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结构”模型的建构(人教版必修一第65-66页),融科学史、化学知识和模型建构于一起,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全盘讲解就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构筑“递进式”的台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
  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凡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根据大家知道的“相似相溶”的化学原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细胞膜是脂质组成的。)
  1925年荷兰科学家戈特(Gorter)和格伦德尔(Grendel)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后来人们确信细胞膜中的脂质为磷脂。大家阅读“思考与讨论”栏目,分析磷脂的化学特点,画出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存在方式。(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存在方式如图4。)
  细胞膜内外界面和空气―水界面有什么不同?(细胞膜内外都是水环境。)
  如何建构磷脂在细胞膜中的存在方式呢?(学生建构的方式如图5。)
  一系列有诱导倾向的问题既给学生提供了帮助又没有代替他们自己思考。这样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台阶”拾阶而上,思考步步深入,既重温了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品尝了科学家成功的喜悦,又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的认识更准确、更完善了。延时评价富有内容、价值凸显。
  如果说及时评价是一种鼓励的教育艺术,那么延时评价则是一种承载着信任和期待的教育艺术,是一种具有点拨和启发作用的教育艺术。延时评价是让教师在及时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再过多地囿于教学进度的限制,转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关心学生“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获得知识,有效教学定将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 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1-42.
  [2] 吴敬洪.优化课堂有“尺度”.河南教育,2009(11上):36-37.
  (责任编辑杨 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