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学习方式与语文课堂教育文化构建】
 

【学习方式与语文课堂教育文化构建】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9:50 影响了: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对课堂的不同理解与认识则会构成不同的课堂文化。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解决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文化则显得十分重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重建学校文化,重建课堂文化的改革。”①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意味着学生传统学习状态的根本改变――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也意味着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发现学习。正因为如此,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也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一、学习方式指导下的课堂教育文化构建意义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文化心理结构和传统教育理论的影响,课堂教学不断暴露出我们对教育的极大误解,带有明显异化的文化特点。它首先表现为课堂教学背离了“人本位”这一根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功利地将为社会培养专门的服务工具作为学科教育的追求,忽略了教育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全面发展、预制人生这一宗旨,使得教育目的出现极大的偏差。正因为如此,学科本位、知识至上、学术垄断、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就成为课堂教学文化的主流,学科教育目标随之被异化。而且,在这种课堂教学文化的主导下,师生关系发生异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育已不是人的共同活动,而成为教师对学生的异己控制,因此封闭、灌输,异化的教学方式也就大行其道,造成学生严重的知识缺陷乃致人格缺陷,最终导致了教育产品的异化。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是学校最主要的教育载体,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提高个体生活质量以及生命价值和意义为旨归的特殊的生活实践过程,是一个学生不断地超越和提升现有的生存状态,创造一种更为完满的可能生活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的过程。新课程要打破旧有的课堂教学文化,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智慧和特长,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由关注知识变为关注人的发展;由给出知识到发现、生成知识;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处处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焕发出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活力。重视学生的生存地位,研究学生主体的心智发展方式,关注学生的人格精神是当前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把新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通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课程的课堂文化,创造教师新的职业生活和学生新的学习生活,赋予课堂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当前课堂教学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文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从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转变成了“价值引导――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关系,而且学生通过这种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和自我价值感的实现,改善了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地超越自我,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以往被动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因此,教师要以主体性教育观为理论依据,以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主发展为动力,以教师指导帮助为后盾来设计教学模式,采用“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生命体验”的先进教学方法,真正走出传统课堂教学的窠臼,实现教学方式的革命。一旦这种自主发现和意义创造的课堂文化构建起来后,学生就具有知识发现和能力生成的后续力,就会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促成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达到改善学生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目标。
  二、学习方式指导下课堂教育文化的内涵
  教育是一门介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它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不仅不断地改组与重建文化,促成文化价值体系的转换,而且其自身也是一种文化形态,既涉及社会组织的建设,更关乎人的个体成长。②
  “文化”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课堂文化”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③教学是教育与学习的结合,课堂又是承继“教”与“学”的纽带,是教育的主阵地。而教育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则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师生之间,文化是课堂的养分,离开文化,课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文化是课堂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成功的核心。这里的课堂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教师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所缔造的具有本班、本校或本地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物质形态。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和原则观念将对受教育者的思维和行为起着导向和约束作用,而其形象建设又将对受教育者起着激励和凝聚作用。课堂文化理想的目标旨在通过对文化的重建辐射受教育者为人处事的准则和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课堂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长期的学校实践中获得的,符合学校情境的标准。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窗口,一堂好课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
  课堂教育文化是师生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可以分为课堂信息文化和师生行为文化。课堂信息文化指课堂呈现的文本信息、教师的教授和师生的交流等;行为文化指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方式。
  从课程意义讲,学习主体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独立决定,并且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对学生问题意识、创新精神、自主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从文化意义看,学习主体行为方式的改变,将会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命精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会使课堂教育更有文化感,更具文化力量;也更具人性,更具活力,更具生命精神。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育文化所研究的课堂教学,不单纯是“教育科学”和“课程理论”意义上的课堂教育,也是文化意义上的课堂教育。高中新课程课堂教育文化是教师与学生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课堂中所形成的一种更具人性,更具活力的教学意识、学习意识;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课堂教学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语文课堂教育文化充满深厚的文化感,凝聚了强大的文化力量,是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发展的“历史的世界”,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段“生命的历程”,是师生以“文化形态学”构建、生成的课堂文化整体。
  语文特有的学科特点赋予中学语文课堂独特的文化特点。“语文课堂文化是在语文课堂中形成的师生共同遵循的一种课堂精神、教学理念、规范及学习语文的一种环境。”④语文课堂因语文教材与文化天然的“血肉”关系,被赋予了社会文化工具存在的特性。
  三、学习方式指导下的课堂教育文化特征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借助文化载体,通过文化活动传承和创造文化,共同创造课堂教育的文化精神生命。它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形态文化,更是一种行为文化、精神文化。高中新课程课堂教育文化的生成发展具有深厚的文化感,具有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它借助先进的文化媒介,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新课程课堂教育的重要取向。高中新课程课堂教育文化的教学特征在于构建一种平等、民主、互动的教学关系,凸显一种预设、生成、创造、发展的文化精神。高中新课程课堂教育是人气、神气、灵气的统一,是灵动与和谐的统一,是学生、教师、教材、环境构成的和谐共生的文化整体,是传承与创新的生命文化整体。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育文化的重要标识:从“教授课堂”走向“生命课程”。
  “教授课堂”把课堂更多地看作知识的、既成的系统,以知识的预设和既成的经验去处理课堂,有着明确的目的和比较机械的操控程序,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预设好的教学预案;而“生命课程”把课堂当作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发展的“历史的世界”,共同成长的一段“生命的历程”,让课堂在有限的时空中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师生在每一节课堂上都经历着真实灵动的“原生态”的学习体验,生成生命文化。“生命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不仅是知识构建的课堂,更应该是生命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知识,更需要生命的展现。
  四、学习方式指导下的学习主体文化特征
  “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新课程课堂的教育理念、教育设计、教育模式和教育行为,必须有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引领学生人生目标的达成,这样的教育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注重学习主体文化特点的研究。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育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平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或学习过程,其旨归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途径是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探索活动中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它以富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为中心,注重引导学生思维发散,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探索新知的体验过程。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显著特点。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育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改变学习主体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学习主体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激发其主动意识、人际协作意识、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其学习行为能力。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使其获得了终身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永不枯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生命课程”关键在于优化学习主体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主体的精神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主体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主体自主学习的行为能力。
  五、学习方式指导下的教师角色文化特征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必将提升为“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的行为文化。教师是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对话者和交往者,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种行为文化将是教师群体公认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是教师队伍中每一个成员“默认并遵循”的规矩。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境界、教学风格乃至于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表情、气质风度及人格魅力等,都可以涵盖在这个“行为文化”的范畴内。在这个领域,“名师文化”是最高境界,任何学科的“名师”,不仅需要在教学业务和教学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新课程课堂教育教师文化建设的目标可以概括为:树立“引领”意识和“教学服务”意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对学生全程负责,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整合教师群体智慧,形成丰厚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和文化修养,以“名师文化”为引领,培养出一批教育研究的学者和教学实践的专家。
  六、学习方式指导下的课堂教育文化目标和内容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课堂教育的目标文化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文化。新课标语文课堂构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目标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强调,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层次的革命。追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协调统一是教育本质的特征。三维目标是多元智能理论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综合,从深度与广度两方面完成了对传统智力理论的超越。三维目标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创新点,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学习方式指导下的课堂教育文化构建内容:
  1.开发运用高中新课程预设与生成的重要课堂教育智慧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育着眼于生成,精心预设;立足预设,大胆生成。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彰显体验性、创新性和生命性的特点,它是对预设课程进行批判反思的结果,也是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课程回归生活的应有之义。
  2.开发运用高中新课程语文教材资源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育立足于用足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着眼于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既作为知识载体,又融入语文活动的设计和指导,让学生在语文的工具性要求下把握语言文字规律和方法,在人文性目标中体验情感、感悟人生,构建生动的生态课堂体系。
  3.开发运用高中语文教师的资源价值和学习主体的生命价值
  教师是高中新课程课堂教育的关键,是沟通历史与现实时空的中介,肩负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社会文化批评的责任。开发运用好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库存和学术生命,在课堂中演绎生命的精彩,才能把每一个生命的历程铸造出教育生命的辉煌。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开发运用好学习主体生命价值,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才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获取,这才是有最有效的教学。
  七、学习方式指导下的课堂教育文化构建方法
  在预设与生成中创设有助于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关注,积极参与中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营造有助于开展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情势,在于让学生尽快进入探究问题的学习角色,以期引起学生对该问题的专注,激发其自由表达见解的欲望并投入到讨论中,在师生点评、生生互评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设置有助于学生综合性学习问题的探讨,可以让学生开阔视界,学会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进而改善其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共同分享探究的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这样一个探究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课堂上教师要求掌握的知识本身,而且他们的质疑能力、探究精神、与他人合作能力等都能得到发展。
  建立一种开放性课程结构。以知识为原点,以语文读本为扩散点,运用发散思维,开展扩展性阅读。让学生多角度审视、联想、分析研究,让学生阅读更新、更广、更灵活的教材。学生在扩展性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语言感悟的能力。
  构建高中新课程课堂教育的管理文化。新课程课堂教育文化管理必须是基于“教育科学”和“文化理性”的行为,而不应以“行政权力”为主或“唯制度化”的“刚性管理”,应该是“学识权力”占有相当比例的“人文管理”。⑤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谋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管理实践中培养学生自律、自立、自强的能力,使学生不仅是管理的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
  在语文学习方式指导下的课堂教育文化的构建,立足于研究学习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等语文学习方式的生命精神和文化特点,指导学生在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中所生成发展成的文化形态氛围中科学地、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和语文素养一起健康发展,从而提升他们课堂学习的生命质量和生命精神,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自主创新学习的行为能力。
  ――――――――
  注释:
  ①③施民贵:《中小学十种“新课堂文化”课题成果简述》,《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6期。
  ②顾建德:《关于构建新的课堂文化的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3期。
  ④张兰芳:《从生命教育思考中学语文课堂文化建设》,《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7年第8期。
  ⑤田运隆:《中国教育报》,2004年9月28日第6版。
  [作者通联:许书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黄宗福,四川广汉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