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预警机 [如何选择预警机?]
 

预警机 [如何选择预警机?]

发布时间:2019-02-10 03:42:49 影响了:

  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及地形的遮蔽,地面雷达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较近。例如,地面雷达对500米高度的目标,理论最大探测距离不到100千米。此外,地面雷达还有移动困难以及位置比较固定,易受到攻击的缺点。从二战开始,人们就尝试把雷达装在飞机上,以克服地面(舰载)雷达的局限性,这就是预警机的早期雏形。
  随着现代空战的发展,现代战斗机上的雷达不足以完成全部的搜索任务。目前先进的战斗机火控雷达,对战斗机类型的目标,最大发现距离可以达到100千米以上,但实际性能会受到许多限制。例如某种战斗机的雷达,对轻型战斗机的最大发现距离120千米,但是当雷达位于目标的后半球时,最大发现距离只有80千米,当目标机位于本机1000米以下高度时,最大发现距离只有30~40千米,雷达的最大搜索范围,水平和垂直均为+60°。所以在实战中如果敌机从低空取负高度差(敌机比本机高度低)接近,本机雷达在40千米以内才能发现目标。而现代中距空空导弹的射程已经超过50千米,所以本机在发现目标时已经处于敌机的威胁之下。
  另外,战斗机如果打开机载雷达持续搜索,就非常容易暴露本机位置。目前战斗机上一般都装有雷达告警装置。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发射电磁波,经目标反射后由雷达接收机接受,从而获得目标的位置信息。而雷达告警装置则直接接收对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从而判断出对方雷达的位置。假设有雷达A和雷达告警机B,从A到B距离为s,再从B反射到A。总距离为2s,所以雷达告警机B接收到的信号比雷达A接收到的反射信号要强。一般情况下,雷达告警机的探测距离是雷达探测距离的1.3~1.5倍。所以,在空战中首先打开雷达搜索的战斗机总是容易先暴露。为了保持电磁静默,战斗机在空战中一般不开本机雷达,而是依靠地面雷达、预警机雷达或其它战斗机的雷达来指示目标,与目标接近到一定程度之后(根据战术需要而定)才打开雷达。因为地面雷达在使用上的前述缺陷,所以预警机成为提供空情保障的首选。
  
  到七十年代,以E-3为代表的预警机,不仅成为空中探测的主要手段,而且成为空中指挥所。E-3被称为“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英文缩写AWACS)。预警机成为现代化空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超视距空战中,飞机的交战距离从10千米增长到50千米,若没有预警机的支援,则本方战机发现敌机时即已处于威胁之中,甚至可能被攻击后尚不知敌机的方位。
  预警机应当包含如下的功能系统:载机和飞行保障系统;预警雷达系统:数据处理和显示控制系统:任务软件系统:电子侦察和通信侦察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敌我识别系统;自卫电子系统:地面保障系统。选择和确定预警机的系统方案,主要需要考虑载机和雷达。载机的选择
  预警机的雷达需要有较远的探测能力和较高的分辨力。这两项要求需要雷达的发射功率较大,天线尺寸较大。而雷达的平均发射功率和发射机的重量基本上成线性关系,所以预警机的雷达都比较重,比如E-3A的雷达的天线重量就超过1吨。雷达和其它电子设备还需要足够的制冷设备和电力供应,这些设备也重达数百千克,因此要求载机有较大的载荷。
  雷达的角分辨力和雷达波长成反比,和天线尺寸成正比。预警机雷达为了获得较远的探测距离,采用的波长较长,这会影响到雷达的角分辨力。为了提高雷达的角分辨力,需要较大的天线尺寸,例如E-3A的雷达罩尺寸是9.1米×1.8米。这么大的天线罩装在飞机上,需要载机有较大的翼展,才能降低雷达天线对飞行性能的负面影响。
  预警机造价高昂,不可能大量装备,为了保持对天空的不间断监视,需要每架飞机的续航时间较长,巡逻时间一般要求在4小时以上。考虑到往返于机场和作战区域的时间,要求预警机的续航时间大干6小时。
  预警机需要有较大的机内空间来容纳各种设备和操纵人员。预警机必须有较多的引导人员,才能同时引导较多的战斗机。而且大的机内空间有利于安装温控和降噪设备,改善乘员的工作环境,否则乘员难以坚持长时间的工作。
  预警机需要有足够的升限和速度。雷达对地面的视距受地球曲率的影响,在万米高度,对海平面最大直视距离为412千米,在5000米高度则降为291千米。预警机一般都要求7000米以上的工作高度,力求扩大视野。速度则会影响预警机达到战区的时间,飞机的速度越快,则在路途上花费的时间越短,工作的时间就越长。
  综上所述,大型喷气式飞机是功能完备的预警机的最佳载机选择。
  
  雷达的选择
  
  预警机的雷达频率不能太高,因为频率越高在大气中的衰减越厉害,探测距离就会受限制。但是,为了保证一定的角分辨力,频率也不能太低。预警机的雷达一般选择UHF或L、S波段。除了E-2飞机采用UHF波段,其它预警机一般采用S或者L波段。选用波长较长的波段,还可以降低隐身飞机的隐身效果,提高对隐身飞机的探测能力。
  雷达下视时,会受到地面杂波的干扰,为了区分出低空目标和地面杂波,一般采用多普勒脉冲体制,又称PD雷达。PD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参数。
  采用低脉冲重频,探测时在距离上不模糊,受地面旁瓣杂波的影响小,探测距离远。缺点是探测的速度严重模糊,难以区分低空飞机和地面低速目标,在陆地上飞行时下视能力不佳。
  采用高脉冲重频,在速度上不模糊,易于把低空飞行目标和地面杂波、地面无关目标区分开来,但是易受地面旁瓣杂波干扰,探测距离会受到影响,需要超低旁瓣和发射频率稳定度很高的天线。中脉冲重频的优缺点介于二者之间。
  预警机为了获得较好的下视性能以监测低空目标,通常选用高脉冲重频。只有E-2飞机,在研制的年代还设计不出超低旁瓣的天线,只能采用低脉冲重频。为了降低海面杂波,选用了海面杂波反射较低的UHF波段。这样的选择使E-2的雷达探测距离很远,不逊色于大型预警机,但是其陆地上的下视能力不佳。在E-2整个服役过程中,采用了很多种方法来改进这个缺点。
  在扫描方式上,传统的雷达都采用机械扫描,九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相控阵体制的雷达。
  相控阵雷达相比机械扫描的雷达有许多优点。
  首先是E-2和E-3的雷达都需要转动天线以监视360°的空间,而相控阵雷达天线不需要转动。没有了机械转动部件的限制,天线尺寸可以做得更大一些。例如,E-3的天线尺寸为7.3米×1.5米,而采用相控阵雷达的“费尔康”预警机,天线尺寸为8.66米×1.8米。雷达的天线尺寸越大,则探测距离越远,角分辨力越高。
  E-3的雷达每分钟大约转5~6圈,也就是说,对一个目标的扫描周期是10秒。而确定一个目标的航迹,从而对其建立起跟踪,大约需要3-6次扫描,所以,E-3飞机确定一个目标大约需要30~60秒,而相控阵雷达在数秒内即可建立起对一个目标的跟踪,空情数据更新率远高于机械扫描的雷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