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当前新课程实践中值得关注的几个动向_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七年级上册
 

当前新课程实践中值得关注的几个动向_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9-02-15 04:32:50 影响了:

  摘要 针对目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动向,从生成教学与预设教学、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三个层面,阐述了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旨在使新课程教学向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动向 生成教学 学生主体 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 1003-7586(2011)06-0007-02
  
  1 过度催生生成教学而淡化预设教学
  
  生成教学是新课程的一个特征,有些教师认为:“抓好了生成教学就意味着实践了新课程教学。”这种过于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全面否定预设教学的观念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预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属性,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说明了预设教学的必要性。
  如果只强调教学生成而不进行教学预设,就有可能偏离教学的主线。因为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任务性,过分地节外生枝,就可能会对教学中主要内容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而削弱了教学的主体知识的传授。过分催生生成教学会造成“丢了西瓜捡芝麻”的不良后果。
  如果只强调教学生成而不进行教学预设,教学任务就难以保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测量时,往往把时间做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比如一节新授课中复习占多少时间,引入需要多少时间,讲授要控制在几分钟,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分别占多少时间。各个环节的时间使用得合理才算是好课。现在看来这些作法有些固定化、模式化和僵化。因为这样做学生参与的机会大都被挤占,教学生成就难以实现。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一个明显优点是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实现,新课程教学应当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扬弃,应当取其合理内核,保留那些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法。
  当然还应该看到,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学的预设性,过分强调课堂教学一定要按照教案上课,不允许出现“节外生枝”,过分强调照本宣科;把课堂教学复杂的多边关系变成了简单的单边关系,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情感交融、共同发展变成了一个僵硬的、封闭的教学系统。因此传统教学确有改进的一面,因此要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
  
  2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功能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为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要素组成。这两个要素构成了教学的一对矛盾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传递教学信息的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施加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接受信息的终端,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要通过学生的同化才能转变成学生的知识,这时学生是接受信息的主体。这两个主体不断地转换,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动态平衡”。因此不能单纯强调哪个更重要,应当从教学的不同阶段来认识,不能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
  (1)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个主体毕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实现的。
  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因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必要的,但学生是受教育者,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还是有限的,对事物的认识还是片面的、零散的甚至有的是错误的,这些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是学生认知的领路人。
  (2)在诸多的学习资源中,教师提供的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破碎的,缺少系统性的。而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资源,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理解必然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3)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来组织实施的。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学生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学生自评,但教师有责任去组织学习评价以改进学生的学习,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教师评价是最基本的评价也是最重要的评价。
  (4)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来自教师。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学习学科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习方法的给予、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要通过教师来实施的。在当前实施新的学习方式过程中,学生怎样自学、怎样与他人合作学习、如何进行探究学习都依赖于教师的指导。
  (5)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以实现的。
  仅仅依靠学生的自悟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可能是错误的。教师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榜样作用,教师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3 过于依赖现代教育技术而丢弃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手段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也就是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功能。适量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也会获得一定的效果。但过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夸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不符合实际的,这是因为:
  (1)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比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证据。
  (2)中国的教育改革应当走自己的路,要坚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应当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大面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显然是不符合国情的。“中国办大教育,大国办穷教育”是今天中国的基本教情。全国大多数学生在农村,大多数的学校在农村,农村学校是很难做到以现代教育技术做为教学主要手段的。
  (3)现代教育技术的泛用存在一些潜在的负面效应。
  ①由于一些教师不顾及教学实际泛用多媒体,冲淡了主体知识的传授。
  第一,可能造成歧义。
  有教师在“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公开课上,连续播放了好几幅老虎、猎豹奔跑的场面,长臂猿在树上攀援的场景。他的意思显然是想说明这些动物的运动需要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才能得以实现。但这样做还可能使学生造成负联想,他们可能过度关注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或对老虎和豹叫的声音进行比较等。
  第二,可能导致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一位化学教师在做公共课时,为了证明SiO2存在的地点,出示了10多幅关于祖国山川河流的图片。教师这样做使听课者感到茫然。教师这样操作是不是有必要呢?直接告诉学生不就可以了吗,这样简单的问题还需要再旁征博引吗?这样倒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②多媒体的频繁使用还会影响眼部健康。
  经常看荧屏严重地影响学生的视力,久而久之会造成视觉疲劳,是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
  ③不利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
  由于频繁使用多媒体及其他的电化教学手段,教师往往不写板书和画板画,久而久之,教师的写功就会退步,也不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现在往往出现部分教师在停电时便“不会讲课”的怪现象,这显然是由于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的结果。由此看来常规教学技术还不是丢弃的时候!常规教学中那些实用、便捷、有效的技术被搁置,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教师不应当在主观上判断教育技术姓“传”还是姓“现”,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教育技术,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技术就是好技术,就应当大胆地采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