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9-02-16 03:59:31 影响了:

  “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有其自身的价值与优势,通过学习者之间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和学习个体间的促进性相互作用,使学习者在成就努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心理调节等方面有着积极明显的变化。在教学过程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但却存在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常常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生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这也就是合作学习存在着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有悖于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特别是让每个学生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从以下方面进行,会比较有效。
  
  1 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小组成员的组成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影响颇大。因此每个小组的组员不宜太多,4―6人比较适宜。组员的特点也非常重要,如果几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分在一组,在讨论时会出现安静、沉闷,谁也不先开始发言的状况,组员之间没有出现交流。而几个活泼开朗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则容易出现各自说各自的,不聆听其他组员说什么,也一样没有达到组员交流的目的;况且初中生物探究活动许多需要学生自备实验材料,如鼠妇、蚯蚓、萌发的种子等,成绩优秀的学生未必会将准备这些材料放在心上,而那些调皮好动的学生倒是不少会热情满怀备足备好实验材料,让其他学生对他们刮目相看。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性格、兴趣等方面,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保持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能进行公平竞争,并且定期解散那些没有意义的小组。
  
  2 有序开展小组内合作
  
  小组组建后,在操作小组活动时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某些小组就形同虚设或者出现课堂难以调控的局面,无法正常进行探究学习。如何引导小组正常有效的学习,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控。
  
  2.1 制定小组遵从活动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笔者所授班级的班组合作是这样规定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合作学习必须要以个人独特的见解和认知作为基础。只有在每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感后再展开讨论、进行操作,小组内才有可能出现争论、交流的局面,才显得更加真实、有效,才能使问题愈辩愈明。没有自己深思熟虑而匆忙地展开讨论或操作,容易出现个别优秀学生的“表演”,这与合作学习宗旨相违背。不遵从活动规则的小组,记一次小组违规,违规达到一定次数,予以惩罚。
  
  2.2 组内成员分工合理明确
  合作与分工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效合作离不开合理分工,合理分工是为了有效合作。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小组成员之间相得益彰,合作学习才会更加有效。每小组设有小组长一名,一名纪律员,一名操作员,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各成员的职责不同,各自行使好自己的职责,让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稳定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我们班是一个月),小组长会调换他们的任务,纪律员的下个月去担任汇报员,这个月担任操作员的下个月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2.3 活动记录进小组档案袋
  教师设计记录表,记录每次讨论的过程、结果,每个组员承担的角色,方便及时查阅,也是对的学生合作学习行为起到督促作用。
  
  3 精心选择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初中生存在好奇心强,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任务,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安排探究活动时应精心设置学习任务,比如在上“种子萌发的条件”这一节课的前一周,布置学生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上课时,学生带自己的实验成果来。教师到课堂上一看,大失所望:学生带来的种子虽有萌发的,也有没萌发的,但是大多在不同学生手上。有的所用的种子数量只有可怜的几个,能称得上对照实验的廖廖无几。看来前面虽学了好几个探究实验,但学生对实验原则的掌握真是不容乐观。这时笔者想为何不好好利用这次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探究实验的原则和基本步骤呢,于是提出这样一个学习任务――尝试用你已做的实验方案来说服组员认可你所实施的方案具有科学性。
  注意:个人尝试根据以下7个方面进行尝试说服。①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②你的假设是什么?③你实验的变量是什么?④你是如何控制变量的?它是不是本实验的唯一变量?⑤你有无设置对照组?⑥你认为你的实验是成功还是失败?原因是什么?⑦你从这个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小组讨论的问题:①通过讨论,你们组探究出环境条件中哪些因素影响种子的萌发?你们认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还有哪些?②你们认为需要设计几组对照实验才可以探究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③种子具有了适宜的环境条件是否一定就会萌发?为什么?这个任务一出现,学生们个个“磨拳擦掌”,恨不得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来“忽悠”组员,可组员也要“忽悠”别人,于是在聆听过程中一个个竖直耳朵试图揪出他人的一点差错,为自己的“演说”作好准备,人人“斗志昂扬”,激情四射。由于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使得小组讨论时争辩得厉害,小组汇报时归纳得相当详细、准确,不但归纳了环境条件连内部条件也归纳出来了,作为教师除了表现赞许之外不需再做什么了。
  教学过程中,只要细心观察,这样的学习任务还有很多,比如在探究蚯蚓的实验中提出:你们用蚯蚓还能设计哪些探究活动?父亲有酒窝,母亲无酒窝,孩子有酒窝,能否确定有酒窝是显性性状?……
  
  4 合理建立评价体系
  
  评价小组活动是对小组成员所付出行动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也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评价最好能全面、合理、科学,并渗透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
  
  4.1 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评价
  学生的参与要不时进行跟踪调查,及时评价,比如经常提出下列三个问题:①你会用哪一个词描述小组今天的情况?②你会用哪一个词描述你希望小组成为什么样子?③每个人都在参与吗?是的,总是____,通常____,偶尔____,很少____;不,从不_____。
  或者问:你是否在尽力使彼此感觉良好?你是否在倾听而且真的想回答这些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参与程度和合作学习的内容,每月评出最佳合作小组及不合作小组,连续两个月被评为不合作小组给予解散。
  
  4.2 档案袋评价
  哈特把档案袋定义为“承载学生技能、思想、兴趣必成就的容器”是真实性评价的一个有效形式。长期保存的学生档案袋为评估学生的成就和发现学生的不足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
  档案袋的项目包括书面作品的样本;标准化的记录表;小组报告;测试和小测验;调查结果;其他同学的意见;学生活动的录像带;获得的奖励,自我评估等。
  比如测试,有时合作小组共同进行一些测试,在测试的前一天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帮助共同复习,考试当天,学生先单独参加测试,在交上试卷后,小组成员聚在一起讲座答案,然后再交上第二份答案,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在两次测试的表现评定成绩并存入学生档案。
  
  4.3 现场评价
  小组汇报课能直接观察各小组的现有水平及所付出的努力,因此有着较高的效度。每学年(或每学期)定期举行一次小组汇报课,各小组自主选择一个探究课题或是调查报告,可以以幻灯片、展示板、演讲等行式向班上同学呈现小组的成果,由同学们作出评价,也可以请教师来当评委,并给予点评。
  当然合作学习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有许多问题没有办法通过小组合作来得到解决,有些学生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因此合作学习不应该是课堂的唯一形式,教学工作者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合理使用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