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我们的共同祖先】谁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祖先
 

【我们的共同祖先】谁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祖先

发布时间:2019-02-21 03:50:16 影响了:

  合合点7:   欢迎眼镜猴!   时间:   5800万年前,新生代古新世。   地点:   这可能是第一个发生在北美的会合!在一处茂密的森林深处。
  加入者:
  眼镜猴,现生有5个种,它们是很小的夜行灵长类,具有大大的眼睛。虽然称之为猴,但它们不是猴子,依然是灵长类动物。共同祖先7是我们600万代前的曾祖。
  形貌:
  即使眼镜猴是夜行的,但我们和它们的共同祖先也可能是白天活动的,因此这个共同祖先就像先前的那些一样,依然具有颜色视觉。眼镜猴是体形极小的一种灵长类动物,身长85毫米~160毫米,尾长130毫米~270毫米,体重80克~165克;背毛质地柔软,是带有银色光泽的灰毛,腹毛浅灰色;头圆,脸盘向前,吻及颈椎,耳壳薄而无毛;眼睛非常大,直径达16毫米,适于夜视;颈短,这是许多跳跃类群的特征;前肢短,后肢长,趾尖有圆形吸盘,可以在许多光滑的物体表面停留;尾细长,尾端多毛。
  像许多夜间活动的动物一样,眼镜猴有一双大眼睛。实际上,它的每一只眼睛重达3克,比它的脑子还重。与它的小身体很不相称。好像戴着一副特大的旧式老花眼镜。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眼镜猴。如按照身体的比例来计算的话,眼镜猴在灵长类动物中可荣获很多单项冠军:眼睛最大、耳朵最大、趾骨最长。
  生活习性:
  眼镜猴喜欢生活在茂密的次生林和灌木丛中,原始林中也有分布。白天睡觉,夜间活动,能在树枝间跳动,距离可达几米,但从不下到地面上活动。听觉敏锐,颈部几乎可旋转360。。主要捕食昆虫。也吃小型蜥蜴,捕捉食物时行动极为迅速。
  眼镜猴会笨拙地沿着树枝慢吞吞挪,但通常它们是通过跳跃来行动的。跳跃时,它们突然伸直自己长长的后腿跳向空中,再落在距自己2米远的另一棵树上。如果有必要,它还能中途拐弯。
  小眼镜猴生下来时就已发育得很好。它们有厚实的毛皮,眼睛也是睁开的,一生下来就能爬,能抓住母亲的毛。如果母眼镜猴要走比较长的路,它会选择将幼仔衔在口中带着走。
  眼镜猴能身体不动而让头部几乎整整转动一圈,这有助于它发现猎物和避开敌人。眼镜猴有高度适应树上跳跃的能力,能在树间十分准确地跳跃3米远的距离。眼镜猴不合群,多独栖,有时成对栖息。
  眼镜猴的寿命在15年~20年,而且极其恋乡,离开了生长的土地就会死去。在菲律宾,人们曾试图把眼镜猴带到其他地方喂养,均以失败而告终。野生环境中的眼镜猴非常害羞,它们不习惯与人打交道,只有在人工饲养环境里长大的少数眼镜猴,才不介意这种轻柔友好的接触。除了睡觉和抱着树枝发呆,眼镜猴最关心的就只有吃虫子了。
  眼镜猴是东南亚热带茂密森林中的树栖动物,生活在菲律宾的一些岛屿和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一带。近年来,由于菲律宾的森林越来越少,使眼镜猴失去适合栖息的环境,因而面临绝种的边缘。眼镜猴太太们一年只能产下一个宝宝,由于数量已经很少,越发显得娇贵了。眼镜猴目前已经成为濒危动物。
  与人类关系:
   自达尔文开始,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知识就一直带有一种严谨而机械的色彩,这个如同积木大厦般的秩序体系被雷蒙德・达特、理查德・利基等古人类学家一点点完善着。他们觉得如果不在低级与高级灵长类动物之间找出某种进化联系,那么整个对人类起源的研究将不可避免地停滞不前。
  第一个向传统理论发起挑战的,就是卡耐基博物馆的古人类学家克里斯・比尔德博士。1990年,他在美国怀俄明州中部的风河盆地发现了约5050万年前的几个较完整的颅骨化石,它们被证明属于古老的始镜猴科,是著名的美洲德氏猴的近亲。其外貌同时具备了今日眼镜猴与高级灵长类的特征,尤其在血管与神经密集的耳骨部分,几乎与现代眼镜猴毫无二致。
  这次发现不但使得原本泾渭分明的两个灵长类动物种群之间出现了一个中间环节,也使比尔德和同僚们断定当代高级灵长类的源头应该向前推移。且与低级灵长类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这些化石在进化谱系上已经明显倾向于现代眼镜猴,因此肯定存在着更为古老,且具备高、低级灵长类动物原始特征的始镜猴家族成员。众所周知,在所有现存的低级灵长类动物中,眼镜猴在进化序列上可以算是最接近它们高级远亲的一位:例如它的眼球就拥有高级灵长类才具备的视网膜中央凹,这个不起眼的小凹点可以使大脑感受到的图像呈三维立体状,而低级灵长类动物所共有的脉络膜毯却在它的眼球中无法找到。1991年,比尔德博士首次发表了关于始镜猴与高级灵长类起源的研究报告,但它招致的批评与受到的赞扬几乎一样多。反对者的火力主要集中在一点,即比尔德缺乏足够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化石分析来支持他的论断。的确,直到那时,最古老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化石只有约3500万年的历史,和始镜猴生活的时代存在至少1500万年的空白。
  无奈之下,比尔德只好寄希望于人类的摇篮――非洲,企图在那里发现更古老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化石。他的好友,法国国立自然科学研究中心的人类学专家马克・高帝纳已经在阿尔及利亚西部发现了几颗距今4000万年的猿类臼齿,由此坚定了比尔德在那里寻找“失踪的进化链条”的决心。然而,在经过了一番徒劳无功的考察后,亚洲逐渐取代了非洲,成为比尔德心中最可能得到重大线索的宝地理由很简单,首先眼镜猴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这很可能预示着它和高级灵长类在进化过程中的分流发生在邻近的欧亚大陆;其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亚洲陆续出土了许多拥有4000万~450万年历史且特征模糊的灵长类化石。在中国科学院的协助下,他们分别在1994年与1997年,在江苏溧阳和山西垣曲发现了“中华曙猿”与“世纪曙猿”,这些高级灵长类家族的新成员不仅使古老的亚洲成为远古人类起源的新热点,也为学界以人类进化的研究划定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朝圣路上的现生物种总数:22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