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效度概念一元化的发展述评 效度的概念
 

效度概念一元化的发展述评 效度的概念

发布时间:2019-02-27 03:58:25 影响了:

  摘 要 效度是测量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简单回顾效度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单一效度观时期、分类效度观时期、效度一元化时期,并着重分析了效度概念现阶段――效度一元化的发展。可以看出,效度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现阶段人们将不同的效度类型统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概念。对效度概念的新认识,大大拓宽了效度研究的范围,对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效度 构想效度 效度概念一元化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Review of Unitary Concept of Validity
  SUN Yaqin[1], LIU Ling[1], WANG Jian[2]
  ([1]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2]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Validit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in measuremen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ree developmental period concerning the concept of validity: the period of single concept of validity (before 1950"), the period of categorized concept of validity (from 1950"to 1980") and the period of unitary concept of validity (from1980" to nowadays). Nowadays people integrate different types of validity, forming a unified concept. Validity has become a comprehensive concept that integrates different types of evidence of validity. It"s significant tha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validity guides research of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testing.
  Key wordsvalidity; construct validity; unitary concept of validity
  
  一个好的测验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可靠;二是有效。有效性是心理测验最重要的特点之一,那么如何衡量一个测验的有效性?效度是衡量一个测验的有效性的尺度,是教育科学研究设计中应该遵守的标准之一,也是评价教育与心理研究及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如果没有效度,包括信度在内的一切标准将毫无意义。效度是保证科研价值的关键,缺乏效度的研究往往缺失实际意义。本文从效度概念的发展阶段入手,主要对效度概念的新进展,即效度一元化进行讨论,以拓宽效度研究的范围,指导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研究。
  1 效度概念的发展阶段
  效度作为评价测验工具有效性的重要指标,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效度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一效度观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前),主要代表人物有Hull、Bingham、Guilford等人。这时的效度仅仅被看成一个相关系数,如Bingham认为,测验的成绩与采用其它客观方法进行度量所得结果之间的相关就是效度;① Guilford甚至认为,只要一个测验与某事物相关,那么对于该事物来说它就是有效的,也就是说相关即有效。②这种简单的定义虽然符合测验发展之初的需要且简单易于理解,但是存在一种标准无法确定的问题。随着效度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盲目使用相关,研究有时可能会得出毫无意义的结果。
  第二阶段,分类效度观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与第一阶段比较简单的定义相比,第二阶段研究者们针对不同性质测验的不同方面,提出多种类型的效度。据Angoff统计,在30年代至80年代的心理测量学文献中至少有16种效度,如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共时效度、聚敛效度、区分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生态效度、因子效度等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效度概念,一方面说明效度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效度的认识虽有深化但并未达成共识。③1954年,在美国心理学会编制的“教育和心理测验标准”第二版中把效度分为4种,即内容效度、预测效度、共时效度和构想效度。由于预测效度和共时效度考察的都是测验结果与另一客观效标之间的相关程度,于是1966年出版的《教育和心理测验标准》第三版中,将效度类型进一步简化为效标关联效度、构想效度和内容效度三种。这种“三分说”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占统治地位,至今仍有很大影响。这一阶段,人们普遍认为,不同的测验有不同的效度要求,出现了上述各种与特定测验目的相联系的效度类型。
  第三阶段,效度一元化时期(80年代中期至今),一些学者认识到,人们在选择效度证据时存在严重的随意性,效度三分法是零散、不全面的。④在近十几年的探索中,构想效度逐渐成为效度的核心,效度概念逐渐一元化,即效度一元化时期到来了。
  2 效度概念一元化的发展的过程
  2.1 构想效度的核心地位逐步显现
  效度概念一元化的过程,正是作为一元化理论基础的构想效度的重要地位逐渐显现的过程。
  Messick认为,即便是为了应用,仅仅依赖效标效度和内容效度,范围也是不够的。测验的使用者总是希望从测验分数中得出对被试的各种表现的推论,而这种被试的表现最好能用一个表示某种特定心理结构的词加以归类。“实质上所有对测验的应用都无可避免地需要把测验分数解释为能力的指标,而一旦我们提出‘这个测验测量的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就是在要求建立构想效度。所以构想效度被看成是一个一元化的概念;而构想效度的建立被看作是一个结合所有效度的基本证据的过程”。⑤
  同样,Cronbach的观点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由分数得到的内容和效标证据都可归于分数解释”,那么“有关测验的几乎所有证据都可以归于构想效度。而如果这些信息与理论的适应程度越高,它们就越有理由归为构想效度。”因此,“构想效度包括了几乎所有效度证据。”构想效度在测验分数解释中具有框架和核心作用。⑥
  Anastasi总结说,“构想效度着眼于对特质或能力的更宽泛、更持久、也更抽象的描写,综合了人们关于内容及效标等方面的考虑,是一种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包容性的概念。”⑦
  2.2 效度概念逐渐一元化
  多年来,效度研究的焦点逐渐演变。最初,其焦点放在具体参照标准的预测上。关于这一点,Gui1ford的描述最为典型,“概括地说,一个测量总是需要相对于它所关联的那个东西有效”。⑧之后,效度研究的焦点渐渐转移到有限几种效度类型上,即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构想效度。再以后,焦点进一步转移到测验分数的解释上。由此,效度概念逐渐一元化,Gronbach把这一趋势简洁地概括为“所有效度都是一个”。⑨
  1966年美国心理学会(APA) 最早尝试性地指出了一元化观念:三种类型仅在概念上相互独立,其重要性仅因需要而异,若想全面考查一个测验,则需要考虑所有效度信息。1985年效度概念在日益广泛的职业化应用中越来越系统;也正是在这一版本中,效度一元化被自然地提出;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构想效度也不再被称作效度种类,而被作为了效度证明的三种范畴。
  Anastasi在1968、1976和1982年出版的《心理测量》中,构想效度的比重逐渐增大。而1982年版中更称内容、效标关联和构想三种为是证明效度的证据而非效度。1984年版Cronbach《心理测量基础》强调效度验证的三方面统一结合起来对测验进行解释。
  伴随效度一元化概念的发展,出现了效度证明这个概念。效度证明是指效度证据的收集与评价过程,研究者对效度证明的关注与使用远远超过了效度本身,效度证明更能强调测验的意义是一个建构、累积、辩证的动态过程。效度证明概念的出现也就标志着进入效度概念一元化阶段,并随着一元化效度的发展,效度证明概念被人们接受且逐渐成熟。效度证明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有两方面的原因:(1)效度是一个“程度问题”,是一个相对概念,为了追求“高”效度,必须搜集尽可能多的证据。(2)世界上没有一个测试永远都是有效的,尽管某次测试的效度已经得到检验证明,但随着影响测试行为因素的变化,效度研究也要继续开展下去。效度的证明没有一个最后的终点,而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连续性过程。
  3 结语
  研究者们将效度概念一元化阶段的发展特点概括为:效度是一元且多维的。人们将不同的效度类型统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概念,且这个概念是丰富的,它涵盖效度对整个测验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效度只有一个,但证明效度的证据却可以来自许多方面,可以从内容、效标以及构想等多种渠道寻求支持。这个阶段,效度已经成为一个统合各方面效度证据的综合的、多维的概念。效度一元化把不同的效度类型统合起来,使效度理论既接近科学,又可照顾经验层面及社会效应,是效度理论发展臻于完备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育与心理研究效度问题的焦点,我们期待效度概念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并将用其指导于心理与教育研究过程的实践中。
  
  注释
  ①BINGHAM,W. V. Aptitude and Aptitude Testing[M].New York: Harper &Brother,1937,3
  ②GUILFORD,J. P.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M].New York: McGraw-Hill,1967,8-9
  ③孙晓敏,张厚粲.效度概念演进及其新发展[J].心理科学,2004.27(1):2-4.
  ④张宝均.传统效度理论与统一构想效度的比较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4):69-72.
  ⑤MESSICK,S.Validity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Validation of inferences from person’s responses and performance as scientific inquiry into scoring mean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5.9:741-49.
  ⑥⑨CRONBACH,L.J.Essentials of psychological testing(4th ed.)[M].New York: Harper&Row,1984.
  ⑦ANASTAS,A.Evolving concepts of test validation [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86.37:1-15.
  ⑧GUILFORD,J. P.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M].New York: McGraw-Hill,196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