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通货膨胀视角下的经济结构失衡】 说明总供求失衡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视角下的经济结构失衡】 说明总供求失衡的通货膨胀

发布时间:2019-04-03 04:05:00 影响了:

  一、引言  2011年,我国实体经济虽然遭遇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形势,全年GDP增长率与2010年的10.3%相比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为9.2%。然而,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物价总水平也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贯穿整个经济年度。CPI指数在高位行走,如表1所示,2011年7月份之前,CPI呈上升趋势,8月份开始回落,不过12月份4.1%,以及全年CPI同比增长5.4%,远远超出了政府制定的4%的预定控制目标。2012年1月,CPI同比增长4.5%,PPI同比上涨0.7%,2月份CPI同比上涨3.2%。从另外一个反应流动性的指标M2与GDP比值来看,2010年货币供应量M2为72.58万亿元,GDP为40.12万亿元;2011年M2和GDP分别为85.2万亿元和47.1万亿元,两个年度M2与GDP的比均约为1.81:1,这说明1元的GDP就有1.81元的货币,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
  表1 2011年各月份CPI数据(同比)   单位 %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整理。
  表2 2000-2011年CPI数据      单位 %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历年统计年鉴整理。
  从表1反应另外一个问题,就是2011年8月份至今,CPI整体连续回落,下降的趋势很明显,而且央行在2011年12月,3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又在2012年2月24日,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那么,这是否意味着2012年通货膨胀的压力就大大减小了呢?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2000—2011年, CPI大致经历了四个周期的波动,而且2009年开始呈上升趋势,能否回答2012年通货膨胀的压力会大大减小,首先还需分析造成这轮通货膨胀的原因。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作为经济学最常见的一个基本概念,通货膨胀一直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目前广泛认可的是一个描述性解释: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现象。造成2007年以来的这次通货膨胀,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财政、货币因素
  从国内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了衰退的局面,为了刺激经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体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政府也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的战略计划,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4万亿元的巨额财政投资计划和9.6万亿元的信贷投资等措施,包括频繁下调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降息等在内的货币政策。总之,过于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是这轮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从国际上看,为了刺激经济,美国实施了两轮以购买证券资产方式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两轮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为市场注入了2.325万亿的美元流动性。但这种做法由于并没有找到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的根源,因而并未达到刺激消费和投资的目的。相反,对新兴市场来说,美国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由于美元贬值而出现大量“热钱”涌入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加剧了中国的流动性和通货膨胀压力。
  (二)成本因素
  从国内因素来看,国内劳动力和服务业等价格趋升,资源环保等外部性内部化,资源环保成本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有待理顺,这些自然会影响通胀预期。以往偏低的劳动工资和能源资源公共产品价格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带来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加上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从国际因素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另外,伴随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在利用本国资源之外过多地转向了国际市场。有数据显示,我国对原油、铁矿石、氧化铝、天然橡胶和镍的进口依存度在40%—60%之间。而美元的持续贬值推动了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上涨,为了对冲美元贬值的风险,国际风险资本纷纷大量投资黄金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保值,增加了大宗商品需求,直接导致其价格屡创新高。过剩的全球流动性,大大提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扬,加大我国的通胀压力。
  (三)预期因素
  当物价上涨的趋势连续持续下去的,并且政府物价回落调控措施效果甚微的时候,在老百姓当中极容易形成物价还要上涨的预期,而一旦这种通货膨胀预期形成,它只会加剧或者是推动物价的继续上涨。至从这轮通货膨胀开始,政府就采取了一些列稳定物价的措施,但其间CPI不降反升或整体呈上升趋势,这将直接导致人们心中形成通货膨胀持续的预期。我国的这轮物价持续上涨与这种预期形成不无关系。
  另外,从触发CPI上涨的直接原因来看,食品供需长期的不平衡食引发了CPI的不断上涨,其中主要是肉禽制品、蛋、水产品的供需不平衡。从组成CPI的权重来看,食品权重为34%,而食品类由粮食、肉禽制品、蛋、水产品、鲜菜、鲜果共六小类构成。粮食价格近年来稳中有升,鲜菜属季节性产品,鲜果具有一定的消费弹性,因而主要是肉禽制品、蛋、水产品对CPI的影响较大。正是食品供需的不平衡直接触发了物价的上涨,并且在各种因素综合下成为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隐藏的结构性问题
  从以上原因分析来看,作为货币因素而引发物价上涨的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在逐渐退缩,而在政府一系列物价调控措施下,物价也有所回落,反应在CPI上就是2011年8月份以来的CPI的逐渐回落,短期内人们容易形成物价回落的预期,2012年2月份CPI同比上涨低于3.5%(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结束已维持24个月的负利率时代,PPI同比上涨仅0.7%,增幅创26个月新低。表面上看,通货膨胀的压力大大减小了。此外,虽然美元最近走好,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走强有一定难度。但是,作为引发通胀的成本因素依然存在,而且引发CPI上涨的食品类供需的不均衡也依然存在,体现在2012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4.5%,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3.29%,笔者预计将来的一段时期,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会持续,总体来说会比以往通胀压力要较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