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1998:治理整顿语言文字 431治理整顿包括哪些
 

1998:治理整顿语言文字 431治理整顿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2019-04-05 05:11:14 影响了: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教育的重要内容。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不应被忽视的问题  钱学森先生几年前就忧虑地指出:“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正在强调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用推广普通话来打消方言的隔阂。而目前电予计算机的混乱现状,众多的编码方案,等于人为地制造着这种隔阂”,”对计算机软件缺乏统一规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等到危机爆发才着手挽救,就会给国象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这种损失恐怕难以用几亿、几十亿束估计。”
  眼下还能成为正音典范的怕只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技纸摘要”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格”两块阵地了,我们当然不能苛求播音员和主持人们都是大众“音标”。但总呼以提醒这些公众人物慎用号召才,别念错、少“发嗲”,不扮“酷”,别让警惕性不够的我们随着越来越发达、对公众生活越来越具有参与性甚至侵略性的大众传媒交叉感染。
  应该说,当年的文字改革使命早已顺利完成。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曾发表社公——《分祖国语言的健康而斗争》,虽带有很浓的时代色彩,但它所指涉的语文文字初准化和规范化的任务仍需我们长期“作战”。
  其实在瑞典、日本、泰国、土耳其、芬兰、冰岛、葡萄牙等国老早就有了姓名法,但在我国历史上,除了要避这样那样的讳,算得上政府行为的取名规章据传只有东汉王莽曾禁用双名,使得此后数年单名颇为兴盛。取名一直是民间、个体行为,难怪一说姓名立法,大家大感不适。
  曾几何时,媒体传出《中国姓名法》草案已确定的消息,惹得百姓议论:取名字也得国家管吗?去年11月,从北京市开始的播音员、主持人“补考”普通话又引起公众广泛关注。12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出《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和《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此后,酝酿、编写达12年之久的唯一一部完全贯彻国家标准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也于今年1月面世。
  岁末年初不约而同旨在规范语言文字的这一系列举措,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大众生活最日常、贴身的,同样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断生长着的现代汉语。
  姓名立法传闻背后
  去年9月,《参考消息》上一则趣闻曾引起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席兵、肖燕夫妇的兴趣。文章说瑞典一对夫妇在给新生儿登记时不愿给孩子起名字,好一番争论后,他们给男童取了一个由45个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而成的名字,结果因违反瑞典姓名法于1996年被罚款627美元。今年夏天,他们干脆给孩子起名叫“A”,但单字的名字也不合法,税收机关拒绝登记,到现在这个6岁男童仍是无名氏。即将做父母的席兵夫妇早就给孩子想好了名字叫席肖,他们一边笑这对瑞典夫妇可爱的任性,一边庆幸在中国取名的自由自在。
  不料时隔两月,全国十多家报纸、电台相继发布一条消息:《中国姓名法》草案已确定。规定“取单姓(父或母姓均可)双名,取名用字每5年公布一次,每次约选取非常用字5000个,每20年轮换”。据说这样一来,“今后每一代中国人的姓名相同者可减少到1%”。这个消息让那些打算给孩子取单名的夫妇大感别扭,“取个名字也要人管吗?”
  然而最感别扭的要算公安部民政局和国家立法部门,因为他们反倒不知此事。民政局打电话给上海某报,得到的答复是这条消息由南京某报提供,又同南京某报联系,说是由北京一家新闻中心供稿,而这家新闻中心则推说应找发稿的新闻单位去问,转了一圈也没弄清消息的最初来源。《人民公安报》记者从公安部法制司、国务院立法局、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得到的答复是“在现在的立法规则中没有《中国姓名法》这一项,对这件事不清楚”。
  不过大感尴尬的新闻界倒不是无风起浪。据公安部民政局民政处一位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每年都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有关制定姓名法的提案和建议,以减少重名。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舞蹈家赵青是姓名法的积极倡导者。她在提案中指出:“现有姓名体系是在我国人口只有1000万、大多数人民处于文盲、无文化状态的汉朝确立的。目前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是两千年前的一百多倍。汉字姓名中同名同姓的现象之多、因姓名混淆造成的误会、损失之大,于今尤烈。姓名既然是个人作为社会成员的识别符号,就应该有足够的区别性和规范性,便于使用和处理。我们进入‘信息社会’‘计算机时代’后,这方面的要求就更迫切。”
  报载,在刚刚结束的“牛眼看家”全国摄影巡回展中,光牛群就结识了3个也叫“牛群”的朋友。重名到底有多严重?这么说吧,倘若您叫张颖或张力,又生在天津,人家喊你的名字,得有2000多人答应。若在北京呢,会有4000多。而刘淑珍光沈阳市就有4800多个,沈阳的王伟、李伟、李杰各3000多人,广州的梁妹、陈妹也不少于2400人。
  国家语委语用所汉字整理办公室副主任张书岩认为,造成重名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过去人名用字比较集中,如该所1984年的一次调查显示,在175000个人名涉及的3000多个汉字中,仅出现频率最高的前6个字“英、华、玉、秀、珍、明”就占了10.3%,而使用前409个字的覆盖率竟高达90%。另一个原因是解放后取单名呈上升趋势,**后尤其流行,增高了重名率。她认为有必要对人名用字设定规范,除减少重名,也可限制生僻字在人名中的使用,给公安稽查、户藉档案、邮电通讯、人事管理等减少不便。
  其实该所早在10年前就曾试图给人名用字定量,后因牵涉太广,不了了之。然而现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交流空前活跃,人名混乱带来的不便尤显突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计算机信息处理上的不知所措。每逢人大、政协两会,我们常在委员名单上看到用拼音代替的人名中的生僻字,碰上重要人物,还得临时拼制。中国语言文化大学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张普认为:“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应该对人名用字有一定的约束,使计算机字库容量容易把握,也便于掌握姓名用字规律,便于专名的词汇自动切分。”
  这两年姓名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怪名、“洋名”势头不小。“黄亚尼秦”“张胡太郎”之类已不鲜见,在上海“洋名”更热。据对上海一家幼儿园的随意调查,有15%的孩子取了“洋名”,诸如“尼娜”“露莎”“贝尼”等。上海外资公司的白领有60%以上有英文名,5%有日本名,2%有两个以上的“洋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