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旅游文学语言的精神栖居】
 

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旅游文学语言的精神栖居】

发布时间:2019-04-16 04:40:55 影响了:

  【内容摘要】旅游文学语言的精神栖居内涵着儒、道、佛三种哲思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本体作深层探索与认同的三种历史形态,其核心内容表现为对道德精神本体、自然精神本体、心灵精神本体的探寻和追求,呈现出儒家的道德的精神栖居、道家的自然的精神栖居、佛家的心灵的精神栖居。旅游文学语言的心灵之光照亮现实,为人们提供了摆脱现实异化与扭曲的精神力量和生存勇气,为人类构建了精神栖居的家园。
  【关键词】旅游文学语言 精神栖居 儒道佛
  中图分类号:1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2)02--0094--05
  人类通过对祖先的生存意志、生活经验及智慧的探讨,透视出古老的精神河床与现实的精神激流的依存关系,从认识自己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寻找“精神家园”,获得“灵魂的自救”,获得精神的自由与超越。精神家园是尊重人的价值和生命尊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命运及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致力于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建造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和谐的审美家园;致力于把握人的真实的生存状态,把握人的生命活动的文化意义,从人的生命活动的感性过程中,发掘或揭示人类美好的希望及意义。
  以理想的精神给人类的心灵以慰藉和照耀。诗意化的世界与艺术的现实是理想的生活世界。以理想精神为主导的艺术总是与既定的现实存在超验的距离,它把尚未到来的东西,即处于想象与理想状态的东西带到世界面前,形成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艺术世界。在这个艺术世界里恰恰是生命状态的审美显现把生命引向更高、更远、更深广的天地里。艺术的生成是审美的显现,而审美的显现的关键是理想精神的飞腾与跳跃。福克纳说:“人有灵魂,有能够怜悯、牺牲和耐劳的精神,诗人和作家的职责就在于写出这些东西。他的特殊的光荣就是振奋人心,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些都是人类昔日的荣耀,旅游文学使人类的灵魂丰盈而深厚,使人类怀抱着理想走向未来。
  旅游文学是旅游过程中主体旅游者对客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反映所作的文学描绘,即旅游者以文学形式吟咏、记述旅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描绘壮美河山、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它的种类甚多,有诗、词、曲、散文、赋、楹联、碑帖铭文、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族风情等等。旅游文学语言是指旅游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体现文学性与审美性的、独具特色的语言。它既存在于印刷媒介中,也存在于电子媒介中。在实际生活中,文学语言是包涵在普通语言之中的,它不过是后者的提炼、转化和再生。旅游文学语言是旅游文学作品中的人生诗意化的美丽动人的符号,是旅游于人生价值的语言艺术的符号形式。旅游文学语言成为人的心灵与客观景物勾通的符号结晶,是负荷客观对象和人的内在情感契合的载体。
  旅游文学语言艺术通过对人类精神的深刻领悟及民族命运、前途的思考、关怀来建树一种“伟大”品格,这就需要一种阔大的文化胸襟与文化器识,需要一种大深刻、大悲悯、大关怀,需要一种激情,一种境界,一种超脱,一种出于世俗而又高于世俗的崇高与神圣。海德格尔那赞美诗一般的咏叹:“在真正欢乐而健朗的人类作品成长的地方!人一定能够从故乡大地的深处伸展到天穹。天穹在这里意味着高空的自由空气!精神的敞开领域”。
  精神是人们在物质文化生活中形成的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感受和交流的观念,它既藏于人的心灵,又见诸人的行动。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内在的精神支柱,民族的发展,个人的成长都伴随着精神的弘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不断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尽善尽美的人格。旅游文学语言的心灵精神之光照亮现实,为人们提供了摆脱现实异化与扭曲的精神力量和生存勇气,为人类构建了精神栖居的家园。
  一、儒家的精神栖居
  旅游文学语言的自然山水在儒家眼里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对象,而是附着人的某种德性的自然山水。孔子“比德”的自然观,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是“感物”美学的伦理表述。在“比德”的审美方式中,自然物只不过是人的某种精神德性的形象比拟,并不是它本身独立的自在,借自然的感性力量,来强调审美意识的人伦道德,强化人格中的理性内容。因此,儒家的自然山水是社会伦理的山水。
  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和睦有序的礼乐社会,其精神境界是成圣成贤、道德自足,由建构而成,故以充实为美。其核心范畴是仁与诚。其仁与诚充分体现在“三不朽”:“立德”、“立功”和“立言”。所谓立德,即通过道德修养,突破自己的所思所求,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人们学习的人格楷模,从而生前受人爱戴,死后受人推崇。所谓立功,指生前为国家、民族做出光辉业绩,功垂天地,惠及后世,从而世代受到人们的敬仰。所谓立言,就是说出具有社会性、人类性、导向性的言论,写出超越时代的永恒性著作,留下思想给后人作精神财富。儒家的三不朽境界,就是让人努力奋斗,立德、立言、立功进而扬名于后世。生命是有限的,唯有不朽的名能够留芳百世,以此就能超越死亡,达到死而不亡,精神永恒。“立功”、“立言”统一于“立德”。所谓有所“立”,即对国家对他人有所贡献,是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衡量人的价值,强调人的社会义务与责任,强调人对社会的服从,蕴涵着“集体主义”的理念。以“立德”为核心价值的价值观体系,体现在价值目标上就是追求“天人合一”,即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和谐交融的“大同世界”。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的开头,回顾身世。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是鼓舞无数仁人志为事业奋斗的精神食粮。诗人艺术化地把儒家精神融入到诗中,形成了诗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并艺术化地影响了—代代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