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第一代人与第四代人——访陈小鲁 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依次是
 

第一代人与第四代人——访陈小鲁 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依次是

发布时间:2019-04-06 05:21:27 影响了:

  近来,对各代青年的比较研究颇为流行,而研究者又多对第四代人持有怀疑和忧虑。但也有人认为:第四代人是大有希望的一代。第四代人如果能学习第一代人,超越第一代人,他们将成就改革大业。陈小鲁就持这种观点。
  “五四”前夕记者走访了陈小鲁。他42岁,是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社会改革局局长。下面是我们的对话。
  关于“代”的界定
  记者:首先我想知道:你所说的“几代人”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又是以什么来界定“代”的划分的?
  陈:以青年作为一个独立群体介入政治生活,这是一种过去所没有的近代社会现象。在中国,这种近代现象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我所说的“几代人”,便是在“青年运动”的基础上来界定的。
  从“五四”运动至今,青年运动至少有四次“波峰”或者叫高潮。伴随每一个高潮,产生一代青年。这就是我所说的“几代人”的内涵。
  记者:你所说的“青年运动”有什么特定的含义吗?
  陈:有。这正是我要特别说明的。什么是青年运动呢?首先要有青年群体的出现才能形成运动。历史上的“十二甘罗”、诸葛亮,都是赫赫有名的青年人才,但那时却没有出现青年群体,也就无所谓青年运动。也许有人会说,太平天国起义不是以青年人为主体吗?那不是青年群体吗?然而人们从来称之为“农民运动”,而没有人把它叫作“青年运动”。再比如“红军运动”,主要构成也是青年,但没有人叫它为“青年运动”。由此可见,“青年运动”是有其特定含义的,——特指“学生运动”。
  学生运动的产生起码应具备以下几个历史条件:1.现代学校的产生;2.传播媒介的发展;3.民主思想的启蒙。只有现代学校的产生,才能聚集大批青年,使青年群体形成;只有传播媒介的发展,才能使政治走入“寻常百姓家”;只有民主思想的启蒙,才能使青年关心国事投身运动。所以学生运动只能出现在“民国”而不可能出现在清朝;“五四”运动只会发生在“辛亥”之后而不会在“辛亥”之前。“五四”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记者:如果说“五四”运动是青年运动的第一次“波峰”,产生了第一代人,那么后三代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呢?
  陈:从著名的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到1947年国统区爆发的“五·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是中国青年运动的第二个高潮,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年,我称为第二代人。这是救亡和解放的一代。
  从1966年爆发的“红卫兵运动”到1976年的“四五运动”(天安门事件),这一时期的青年,我把它划为第三代人。这是造反和回归的一代。
  进入80年代以来,曾几度出现“学潮”,这一代(80年代上大学的一代)人我称之为第四代人。我希望他们能成为改革和超越的一代。
  应当指出的是,尽管后两次“波峰”,即“红卫兵运动”和“80年代学潮”都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但若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们都卷入了一代青年,成为一代青年的标志。
  第一代人是旧制度的叛逆
  记者:现在流行这样一种看法:让今天的青年学习“第一代人”似乎意义不大。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陈:坦率地说:不能同意。
  第一代人——毛泽东这一代,“五四”时期只有20来岁,他们是启蒙和探索的一代,他们鲜明的特征是对旧制度、旧道德、旧文化极其强烈的叛逆精神。只要读一读青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就可以体会到那种“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魄是何等宏大。青年周恩来立志“面壁十年图破壁”,那种“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胸襟又是何等广博。第一代人是伟大的,他们占领了20世纪,第二代、第三代人始终被笼罩在他们的光辉下,难以企及他们的业绩。世纪初革命的巨人,世纪末改革的旗手竟然都是同一代人。一万年以后,能够在20世纪中国政治史上留名的也只能是他们。因此,第四代人向第一代人学习,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记者:那么,第一代人这种强烈的叛逆精神、求索精神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陈:这当然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分不开。“五四”先驱——第一代人所处的时代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有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在毛的青年时代,青年人可以接触到当时世界上种种最新思潮和学说,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自己就说,他从孔夫子读到华盛顿,最后才找到马克思。可见正是新思想的启蒙从根本上塑造了他们的叛逆精神。其二,第一代人感受到巨大的社会压力。新青年们激进的反传统主义被认为是“异端”,他们从思想到言行不见容于社会和家庭。这可以说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逼着新青年们不得不走向社会,走向工农。毛泽东当时去湖南搞社会调查,投身于农民之中;周恩来和我父亲(编者注:已故的陈毅元帅)等人则通过在欧美勤工俭学走向社会的底层。摔打和磨难使他们成为革命的先锋。
  记者:请问,第二代、第三代又具有哪些特征呢?
  陈:第二代青年面临的问题与第一代人不同。第一代人的任务是“探索”——探寻救国的道路。而第二代人要做的只是“抉择”——在第一代人中抉择,在第一代人开辟的道路中抉择:毛泽东或蒋介石,延安或西安。他们没有更多时间去读书和思考。“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危亡的国家召唤他们去战斗,去牺牲。
  第三代人是在和平时期和老一辈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我属于这一代。对于我和同代人,生活的道路已经由先辈安排好了,用不着探索,也不允许探索;用不着抉择,也不允许抉择。我们的口号是“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是毛泽东——雷锋。这里有积极的一面,至少使这一代有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笃信社会主义。然而也正是这些使我们响应毛主席“造反有理”的号召,创造了至今人们谈虎色变的“红卫兵运动”。
  第四代人向第一代人学什么?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第四代人成长于一个全新的环境,前三代人的经验和人生模式,都是过去特定环境造成的,今天这些环境已经不存在了,所以第四代人是没有“参照系”的一代。你以为如何?
  陈: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里指的不是那种微观的相似,而是宏观的比较;不是具体环境的类比,而是大氛围的参照。从宏观的角度、从大的社会氛围去分析,就会发现,第四代人与第一代人有着某种相同或类似的大环境:都置身于一个思想开放、文化开放的世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