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如何让学困生从计算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学困生帮扶记录
 

如何让学困生从计算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学困生帮扶记录

发布时间:2019-04-05 04:15:04 影响了:

  《数学课程标准》对1~3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计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学困生在计算中非常吃力,出现“一算就错、一错再错”的状况。这些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较差,且学习有困难、学习成绩较差,对一些运算顺序、算理、算法掌握不好,计算速度特别慢,而且经常不准确,不是计算错误,就是抄写时错误,久而久之产生严重的计算障碍,所在班级的计算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为了改变这种计算落后的现状,笔者通过走访教师、上课、批改作业、查阅资料等措施,得到了一些提高小学低段学困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低段学困生计算能力薄弱的成因分析
  1.学生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低段学困生对计算不够重视,书写马虎。在练习中学困生认为题目太简单,自己都会做,即使做错了也不当回事;当计算题目稍多时,就磨磨蹭蹭,很长时间都做不完,表现出厌倦疲乏的样子;也有的在计算时马马虎虎,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甚至会出现很离谱的错误,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
  2.教师方面
  教学形式单一,在计算训练中练习的形式、方法单调呆板,时间久了,学生就失去了新鲜感;教学设计针对性不强,学生觉得练习机械重复,枯燥无味,起不到练习巩固的目的。学困生练习基本计算时,没有注重对算理的理解,只是机械性、记忆性地进行计算,教师只看到答案和速度就简单地作出评价,从而不能有效地指导学困生掌握灵活的计算方法,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
  二、提高低段学困生计算能力策略
  1.激发兴趣,使学困生想算
  兴趣源自成功。教师应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开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分层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学困生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老师的肯定、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让学困生感觉到努力就会见效,拼搏就会成功,增加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⑴ 树立榜样,触动赶超。孩子都有好胜心,学困生也不例外。在计算练习中,我每次都表扬一些速度较快、正确率较高或者进步很大的学生,学困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下一次练习时也朝他们靠拢,希望能赶上甚至超越他们。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第一课前,我提出和同学们玩玩拍手游戏,要求加起来等于10。拍了三次,我发现有一个同学每次都是第一个对上口令的,速度很快,节奏也很正确。我马上表扬了他,并说:“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你能赶上某某吗?”其他同学马上来了信心,鼓足了劲准备和他比一比。接下去拍手的时候,速度快的同学明显多了,我及时表扬了他们的进步,尤其表扬了学困生。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注意力也很集中,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都提高了。
  ⑵给予机会,体验成功。有一些对计算感到非常困难的学困生,每次计算比赛他们都是最后几个,往往时间到了还没有完成,即使完成了也是错误一大堆。越是错(慢),越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计算天生不行,久而久之就讨厌计算。教师要多留意这些孩子,稍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多表扬他几次,听到的表扬声多了,他的自信心也就渐渐恢复了,自然而然就会喜欢计算,计算的能力也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如:小叶同学计算时就变得紧张,往往要坐在那里老半天才开始计算,其他人全部做完了,他才刚刚完成了一半,而且错误很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教育他对计算要充满信心,不论速度有否进步,我都告诉他比上一次进步了一、两秒,这样善意的谎言,竟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计算果然就快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2.注重算理,使学困生会算
  低段学生计算的最大误区是学生不注重对算理的理解,只是记忆性地接受算式的得数。尤其是学困生更是如此,让他们走出这个误区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⑴直观操作,明确算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对学困生的教学中更要采用直观手段,理解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边想、边说、边摆来优化儿童的思维过程。在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规范操作程序后,使学生在操作、表述、观察、思考的训练过程中,脑、口、手等多种感官都动起来,为操作过程上升到计算方法,建立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例如:教学九加几这一课时,不要急于把现成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审视问题。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学具、实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学困生,更要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只要教师多引导,有的学生会摆一摆学具,找出答案,有的学生扳扳手指数数,还有的学生用“凑十法”来计算,只要是通过动脑动手得到的方法,都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
  ⑵借助“说理”,理解算理。抓好说理训练,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边计算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为什么这样算”“还有什么简便方法”“从这题中你学会了什么”等问题。做到一题一得,照顾弱势学生,这样做对学困生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提高计算能力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灵活训练,使学困生善算
  ⑴丰富形式,趣味练习。学困生的思维浅表性决定了计算教学需要较大的训练量,学生思维无意注意的优势性决定了计算教学需要多样的训练形式。经常化的计算训练,学生往往感到机械乏味,没有兴趣。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避免产生厌倦情绪,笔者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具体方法以下:一是竞赛性训练,如:小组夺红旗,给优胜者小红花,奖励实物等;二是逆向性思维训练。
  ⑵梯次练习,拓展提高。练习题的设计要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学困生更要从他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学困生的计算训练,一节课一般安排两次计算练习。第一次在新课前进行,为新课的教学打基础;第二次在巩固练习中。在学生进行基本练习后让学生看卡片(或书上的计算题)计算,并能说出计算过程。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困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又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促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总之,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时,必须扎实地抓好“知识——训练——技能”的各个环节。计算训练必须常态化、练习形式多样化、练习题目层次化,多给予学困生一些阳光,使学困生能得到练习与表现的机会,促使学困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对计算产生兴趣,慢慢喜欢计算,从而提高学困生的计算成绩,为学困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使数学教育真正体现为人人学的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