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 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 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2019-04-05 04:49:47 影响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第一位。由于生产力水平所限,我国的经济一直以粗放外延式发展为其特征,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实现经济的较高增长。其结果导致资源供给不足,环境污染日重,生态破坏加剧。据近几年的监测,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很少,某些城市总悬浮微粒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十几倍,个别城市甚至成了“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形成了大面积酸雨区;流经城市的河段,有86%遭到比较严重的污染,出现明显的“岸边污染带”;许多重要的大型湖泊如巢湖、滇池等,其污染程度已影响城市正常供水;在一些农村地区,“一个小纸厂污染一条河”的现象十分普遍;城镇噪音超标问题比较突出;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堆存6亿吨,历年总占地5万多公顷;汽车尾气和有毒有害废物的污染问题在局部地区有加重的趋势。从生态环境的情况看,目前,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草原退化面积接近1亿公
  顷,并仍以每年100多公顷的速率在退化;森林覆盖率仅为13.9%,人均林地面积不足0.12公顷,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5%;海洋近海海域污染和过度捕捞有加重的趋势。1993年发生赤潮19起。总体上看,西北部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相当紧迫。在全球环境问题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比较大的,通过节能、提高效率而尽量少增加排放的任务相当艰巨。在2010年中国将停止生产和使用臭氧层消耗物质,实现这个目标也需要作出艰巨的努力。
  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工业革命之后流行的发展模式,特别是生产和消费模式已难以为继。这种模式虽然使一些幸运的地方富裕和发达起来,却在更多的地方造成了贫困和落后;虽然提高了人的生产能力,却过度地消耗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存环境;虽然部分满足了一些人的近期需要,有时却牺牲了人类长远的发展利益。因此,这种模式既没有带来全球普遍的和共同的发展,也未能保护好环境。
  环境与发展领域尖锐的矛盾,迫使人们对过去在资源环境方面采取的战略和措施进行认真的反思,并探索一条有效的、导致人类繁荣昌盛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正是在总结了发展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来已久,在传统的农业林业实践中和水资源管理中,可找出许多成功的范例。但第一次作为当代的科学术语明确地提出并给予系统的阐述,是在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组织制订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在该组织1981年推出的另一部具有国际影响的纲领性文件——《保护地球》中,对“可持续发展”给出的基本定义是“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1992年6月,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被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有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接受。它与生物多样的保护、全球变化问题一起被列为当代生态和环境科学的三大前沿领域。
  可持续发展思想将环境保护从传统的污染防治、生态恢复等领域,扩展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更广泛的范围,并将促进人类社会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发生根本性变化,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既无条件走工业化国家“高资源消耗,高生活消费”的道路,也不应重蹈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的唯一选择。我国政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已经制订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战略措施。1992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列在首位;1994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1996年初,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建设蓝图的关键措施。
  中国工业化起步较晚,一旦实现持续发展战略,必将后来居上,前景广阔,并为后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开辟一个光辉前景,同时,这无疑也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骆 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