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教师个性化培养视野中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双师型教师要考什么证
 

教师个性化培养视野中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双师型教师要考什么证

发布时间:2019-04-11 04:53:42 影响了:

  摘 要:“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既是高等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重点,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面对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严峻挑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思维素质,构建张扬教师个性成长、彰显教师健全人格和鲜明个性的培养机制,以教师个性张扬和充满活力的姿态激活高等职业教育新一轮的大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个性化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
  作者简介:卢亚莲(1964-),女,贵州思南人,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制度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JA114007)成果,主持人:李梦卿。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2-0065-04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既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点,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适应我国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打破单一的以编制用人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个性需求和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并构建教师个性化培养的机制,加快“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实现教师个体成长与教学团队建设的良性协调发展,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已经成为各职业院校面临的共同而紧迫的课题。[1]
  一、“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师个性化培养的内涵及意义
  “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其早期的含义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泛指面具背后的行动者—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在西方,个性又称人格,是指个性心理的简称。由于其结构与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目前西方心理学界关于“个性”的定义在内容和形式分类上,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列举个人特征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人品格的各个方面,如智慧、气质、技能和德行;二是强调个性总体性的定义,认为个性可以解释为“一个特殊个体对其所作所为的总和”;三是强调对社会适应、保持平衡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体与环境发生关系时身心属性的紧急综合”;四是强调个人独特性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人所有有别于他人的行为”;五是对个人行为系列的整个机能的定义,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2]在上述的认识中,由美国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阿尔波特(G.W.Allport)提出来的有关对个人行为系列的整个机能的个性定义被普遍认为较为全面地概括了个性研究的各个方面。它把个性作为身心倾向、特性和反应的统一,认为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强调了个性不单纯是行为和理想,而是制约着各种活动倾向的动力系统。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个性是外在与内化的整体性存在,是对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和真实自我的表达。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从本质上来说,个性是社会化活动和内在化的结果。个性是社会关系的客体 ,同时它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主体。从个性的发展性与个性的社会性来看,个性的形成一方面有赖于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有赖于个人所处的特定的社会关系。作为个性赖以存在的物质性基础,个性“具体的个体构成了人进行演绎以及生理-心理的基础,所有关于世界的认识和人所有的创造性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人的意识具有必然性和不可化约的个体性,人的所有建构都是由这一事实决定且激发出来的。”[4]研究个性,就是研究人,就是研究人生。个性理论就是关于人的理论,就是关于人生的理论。人人都有个性,人人的个性都各不相同。正是这些具有千差万别个性的人,组成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和各种各样、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人类群体,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和时代的变迁。只有把对个性的认识放置到更为宏大的社会背景,才有可能窥视到隐藏在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及话语体系中的个性的最本质特征。
  教师的个性化培养既是社会化的“共性”培养的结果,也是个体身心系统的“个性”培养的结果,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加强教师的个性化培养,就是要在承认社会存在对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具有必然性和不可化约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教师个体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和分析,根据社会环境变化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教师个体的潜质特征以及自我价值倾向和要求,由相关专业人员帮助其量身定制发展目标、培训计划、指导方案以及教育培训方法,从潜能开发、职业道德、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教研教改能力、职业教育发展理论及前沿动态等多个方面,对教师的心理状态、思想观念、理想信念、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技能、职称晋升等方面展开咨询、策划、教育和培训,从而帮助教师优化和形成符合教师职业发展需要的完整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实现有计划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社会化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在本质上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统一。社会化的“共性”培养寓于个体身心系统的“个性”培养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个体身心系统的“个性”培养也离不开社会化的“共性”培养。教师的个性化培养,事实上应该是社会化活动和内在化修养交织互动的结果。一方面要承认教师的成长是个体社会化活动的结果,离开了社会化的活动,特别是社会企业经营活动和生产技能的训练,教师的个性化成长就会缺失社会实践的烙印,成为离开了社会活水源头的无源之水;另一方面,教师的个性化成长也是个体内部的身心系统渐次型塑的结果,如果一味强调了社会的外在化作用而忽略了个体的内部身心系统的感受,忽略了个体身心系统的型塑规律,教师的成长就会陷入千篇一律的泥淖,缺乏可能实现创新与突破的个性。
  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强调教师的个性化培养,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当前技术教育可能形成的技术理性泛化导致的技能型人才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一种回应。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早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就曾经指出,只有个性方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5]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胡克英也曾经说过:“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发展个性。教育最伟大的力量也在于发展个性。”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要培养具有个性的、富有创造精神的学生,首先要培养有个性的教师。特别是在强调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实施,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师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角色,包括自己的实践能力及个性特长,以适应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训能力的要求。没有教师的个性发展,离开了教师的独立思考、自主意识和怀疑精神,也就无从谈起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个性,完善独立个性的人的培养,才有可能形成教师群体个性的全面、和谐,构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总体生存和发展生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