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落实科学人才观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落实到
 

落实科学人才观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落实到

发布时间:2019-04-24 04:01:10 影响了: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东南大学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大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吸引、人才队伍国际化、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坚持因材施教,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大学是优秀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使命。大学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离不开宽容的精神、卓越的追求和先进的文化。
  一是坚持特才特育,为特殊人才预留空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学之大,在于宽宏的气量和气魄。具体到人才培育方面,就是在为常规性人才提供天地的同时,也为天才奇才怪才偏才留下空间。东南大学较早参加了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增加了“特等”级别认定。学校破格录取的发明奇才戴戈,在连续3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2个特等奖和1个一等奖。2010年,学校录取了成绩优异的古文奇才王云飞、2米的“小姚明”杨洋、1.28米的“豌豆公主”朱玉君。学校录取的遭遇车祸仍然坚持入学的“半脑男孩”王亦凯,顺利完成学业,以最高票当选“2011东南大学最有影响力十大毕业生”,获评“首届南京好青年”。学校特才特育的做法,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引导了基础教育对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的尊重。
  二是坚持优才优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内涵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内在要求。东南大学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提出了“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新要求,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学校依托国家级基地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吴健雄学院、周恩来班、杨廷宝班、茅以升班等“人才培养特区”,依托学校重点学科,汇集优质师资,配备优质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转变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鼓励和支持研究生探索科技前沿。
  三是坚持文化育人,营造人才成长优良生态。优秀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优良的文化生态。长期以来,东南大学坚持“塑造高峰体验,以优秀文化育人”的理念,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高水平课程、高层次讲座、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三高”平台为载体,持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学生文化素质。学校坚持以“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为龙头,建立和完善校内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深入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学校还积极营造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学术氛围,激发创新思想、创造思维鼓励师生创新创业,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营造了优良的人文环境。东南大学杰出校友王澍在荣获世界建筑学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后坦言,自己的成长得益于在校时钱钟韩校长“不要迷信老师”的寄语和母校的宽容氛围。
  二、坚持高端引领,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层次创新人才是大学的象征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大学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培养人才的人才”队伍。
  一是着力引进学术大师,汇聚海内外一流人才。东南大学以人才工程为抓手,通过政策扶持、重点支持、建立学术特区等多种措施,不断加大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团队的引进力度,通过引进一流人才,开展一流的科研,培养一流人才。近5年来,学校先后引进、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院士数量增至11人。入选“千人计划”国聘专家17人。目前,学校有长江学者30人、长江学者创新团队4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壮大,有力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为学校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是坚持“顶天立地”,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培育开发人才。东南大学在培养、开发和使用人才上,积极融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实践,利用学科优势,推进政产学研合作育才、聚才、用才。根据公布的江苏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东南大学在全部7项指标中连续三年名列前茅,2008年7项指标全部位列第一,2009年和2010年均有6项指标位列第一。其中尤肖虎教授团队的“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开发及产业应用”成果,荣获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该项目汇聚了国内20余家科研单位与企业近3000名科研人员,这批人员奠定了我国移动通信研究开发的人才基础,带动了南京无线谷的创新,为国内一批企业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中赢得了先机。
  三是建设高水平可持续的后备人才队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数量和水平代表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东南大学在青年人才队伍的培养中不断加大投入,制定和完善多项人才培养制度,促进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学术骨干迅速成长。近年来,学校先后推出了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科研资助计划和公派出国进修计划,资助141名青年教师从事高水平科研,选派430多名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进修学习。经过几年建设,受资助的青年骨干教师88人次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人事部“百千万”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333工程”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二等奖,25人次获省部级科技奖。
  三、坚持改革创新,构建大人才工作格局
  创新人才政策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是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东南大学坚持以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口,以人才政策带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引才、聚才、育才、用才力度,有效激发了人才队伍的活力。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构建大人才工作格局。学校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责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人才工作负总责。同时,落实院(系)党政领导班子在人才建设方面的要求,并将人才工作纳入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变“软目标”为“硬任务”。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院(系)协同、专家教授参与、海内外校友支持的大人才工作格局,对人才工作尤其是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
  二是创新人才引育用载体,利用学术特区集聚海内外高端领军人才。为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高端领军人才,东南大学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经验,不断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和科研管理模式汇聚人才。学校建设的学术特区打破了现有院系的界限,采用特别的人事聘用、考核、实验室管理和科研管理等机制,集中并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和人力资源。学校在建和建成了“千人计划”国聘专家、长江学者等领衔的几个学术特区,如吴智深教授领衔的城市科学技术与工程研究院,谢维教授领衔的生命科学研究院,以及正在筹建中的由数位“干人计划”国聘专家参与的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学术特区已成为学校吸引和造就领军人才的一流平台。
  三是统筹推进,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要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统筹学校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全面、持续、有力的人才支撑。为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东南大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人才分类管理体系,覆盖了高层次领军人才、青年学术人才、管理人员、辅导员队伍、实验技术人员以及工勤人员等各类主体,涵盖了人才的引进、培养、评价、支持、待遇等各个环节,贯穿了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人才激励、人才竞争、人才考核、人才流动等制度体系,有效调动了学校各条战线人才队伍的动力。
  责任编辑:尤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