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多篇)] 思想道德青少年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多篇)] 思想道德青少年

发布时间:2019-06-04 14:54:33 影响了:

第一篇:青山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团区委的统一部署,全区各级团组织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围绕我区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开展了细致深入的调研,共撰写有关调研文章13篇,思考总结我区在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的基础性、科学性、层次性、实践性和示范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思考。一、基本情况1、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区104个社区及部分区直单位、学校、企业中10至35岁之间的中、小学生、在职团员青年以及社区闲散青少年。2、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广泛联系青少年的工作优势,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14年9月至10月间。3、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思想道德的内容包含着政治理想、价值取向和思想品德等方面,但突出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主要的问题或指标涉及对理想信念、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看法、对个人成长发展的价值目标追求等。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1000份,回收850份,其中男性占39%;女性占61%;年龄在10-20岁的青少年占52%,20-30岁青年占30%,10岁以下和30岁以上的青少年分别占1%和17%;政治面貌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占12%,共青团员占60%,一般群众占21%,少先队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分占6%和1%;学历为大学专科以上的占36%,高中或初中的占61%,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3%;在校生占57%,行政事业单位青年占17%,企业青年占7%,其他性质或无业人员占19%。2、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基本特征:(1)基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理念,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对未来充满信心。 当代中国主流政治理念要求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倡导爱国主义等。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对青少年自身政治理想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我区青少年对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见表1),对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相当高的认同(见表2),并且绝大多数青少年认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十分必要(见表3)。表1:您觉得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发展中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主要体现比例(内容来源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80%发挥的作用有限10%说不清楚10%表2:您认为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是否必要:比例(表2)比例(表3)很有必要76%86%重要但不必要14%7%不必要3%5%说不清或与我无关7%2%表3:您认为当前提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否必要:同时,90%的青少年对改革开放的政策表示满意,93%的青少年对台海局势表示应“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但决不放弃军事斗争的手段”,60%的青少年充分肯定了“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对与规范政府所起的作用,95%的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且有90%的青少年认为当前有青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分重要,这充分说明我区青少年满怀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已经树立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2)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冲撞,大容量、高速度、多渠道的信息流通和获取对传统的道德体系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带来较大的影响 , 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日趋弱化。 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它与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揉合在一起,形成了当代的社会风尚。青少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的价值观念还缺乏认同。他们在做出某种价值判断时,往往以自身耳濡目染的事实为依据,空讲道理不太能打动他们。因此,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对确立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规范青少年的行为具有相当的意义。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教育趋于弱化。这一方面体现在一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上的模糊,另一方面表现为过于实用功利,现在青少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调查中显示,人们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环境(即影响因

第二篇:青山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山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按照团区委的统一部署,全区各级团组织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围绕我区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开展了细致深入的调研,共撰写有关调研文章13篇,思考总结我区在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的基础性、科学性、层次性、实践性和示范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思考。一、基本情况1、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区104个社区及部分区直单位、学校、企业中10至35岁之间的中、小学生、在职团员青年以及社区闲散青少年。2、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广泛联系青少年的工作优势,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14年9月至10月间。3、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思想道德的内容包含着政治理想、价值取向和思想品德等方面,但突出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主要的问题或指标涉及对理想信念、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看法、对个人成长发展的价值目标追求等。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1000份,回收850份,其中男性占39%;女性占61%;年龄在10-20岁的青少年占52%,20-30岁青年占30%,10岁以下和30岁以上的青少年分别占1%和17%;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占12%,共青团员占60%,一般群众占21%,少先队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分占6%和1%;学历为大学专科以上的占36%,高中或初中的占61%,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3%;在校生占57%,行政事业单位青年占17%,企业青年占7%,其他性质或无业人员占19%。2、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基本特征:(1)基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理念,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对未来充满信心。 当代中国主流政治理念要求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倡导爱国主义等。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对青少年自身政治理想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我区青少年对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见表1),对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相当高的认同(见表2),并且绝大多数青少年认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十分必要(见表3)。表1:您觉得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发展中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主要体现比例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80%发挥的作用有限10%说不清楚10%表2:您认为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是否必要:比例(表2)比例(表3)很有必要76%86%重要但不必要14%7%不必要3%5%说不清或与我无关7%2%表3:您认为当前提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否必要:同时,90%的青少年对改革开放的政策表示满意,93%的青少年对台海局势表示应“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但决不放弃军事斗争的手段”,60%的青少年充分肯定了“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对与规范政府所起的作用,95%的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且有90%的青少年认为当前有青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分重要,这充分说明我区青少年满怀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已经树立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2)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冲撞,大容量、高速度、多渠道的信息流通和获取对传统的道德体系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带来较大的影响 , 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日趋弱化。 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它与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揉合在一起,形成了当代的社会风尚。青少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的价值观念还缺乏认同。他们在做出某种价值判断时,往往以自身耳濡目染的事实为依据,空讲道理不太能打动他们。因此,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对确立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规范青少年的行为具有相当的意义。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教育趋于弱化。这一方面体现在一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上的模糊,另一方面表现为过于实用功利,现在青少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调查报告《青山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中显示,人们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环境(即影响因素)”也提出了置疑,在各项环境因素中,47%和20%的人认为目前社会风气和学校风气是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最大的因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的社会风气和学校至少还不是最受大多数人满意,也是最为迫切需要改进和提高的。(见表4)表4:你认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影响最大的因素比例社会风气47%学校风气20%家庭熏陶19%社区环境8%朋友6%其他因素0%同时,调查表明,当前36%的被调查青少年经常上网,52%的被调查青少年认为网络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有较大影响。调查同时表明,大多数青少年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对善恶、是非、美丑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严重的“知行分离”现象,道德认知和道德行动还不相一致。比如对于周围发生的社会不良现象,只有4%的人选择多方面制止,27%的人采取举报和反映,7%选择用媒体曝光,32%的人会表示不满,而28%的人表示无能为力,另有2%的人表示与已无关。(3)对个人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但价值取向更趋多元化、实用化和个性化。 当今青少年个人人生价值目标定位具有较明显的历史与现实的特征。一方面,他们注重不断学习“充电”,追求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社会有所贡献,有较强的进取意识。同时,社会现实以各种特定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青少年价值目标的不断重构,带上深刻的市场经济的烙印,即表现出重经济而轻政治、重物质而轻精神、重个性而轻共性的特点。在调查中,当被问及“什么是最大的幸福”时,45%的选择“家庭幸福”,22%的选择“为社会发展作贡献”,这是符合传统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表现出实用主义特征,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不再呈单一模式,而是表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见表5和表6)。表5:你最崇尚下列哪一种工作方式:比例追求合乎自己兴趣的工作67%埋头苦干,争取早日出人头地14%与世无争、悠闲度日13%投机取巧,钻营人情世故0%其他方式6%表6:你认为“成功者”最主要的标志是:比例拥有较高的职位和地位25%拥有可观的收入17%拥有高尚的人格20%恋爱婚姻生活美满幸福24%拥有丰富的学识9%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5%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尽管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中,我们重视了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分类分层教育,使工作质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党对青少年工作的新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1、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形式的表面性。 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往往过多注重表面形式,停留在知识性的课堂传授层面,广大青少年为学习而学习,更多地停留在“入耳”层面,没有很好地“入脑”、“入心”,也没有很好地将思想道德认知同工作、生活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加之传统的教育手段过多地注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命令主义,缺乏创造思维和强有力的生命力,结果导致工作拓展难度增大。2、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养成的被动性。 思想道德习惯养成的形式、内容趋向组织化、行政化、单一化、运动化,不少道德行为规范还没有成为青少年持之以恒的工作、生活原则。故在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调动广大青少年主动参与践行的积极性上还不够。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体调动的行政性。 青少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运用行政动员方式过多,工作对象的覆盖面还不够,尤其在青工、闲散青少年以及普通青少年群体中缺乏鼓动性和活跃性,只能借助组织行为去调动部分群体,存在着目标群体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均衡性,且缺乏对目标群体的分层分类指导,容易出现“一刀切”现象。4、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整合的简单性。 应该说,全区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资源还是很多,但横向与横向之间、横向与纵向之间、条块之间缺乏沟通和资源共享。即便整合,也是活动硬件设施考虑较高,软件方面考虑较少,在工作中借力不够。同时,团干部的社会拓展能力也需提高。四、思考与对策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青年群体分化的多层次性等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已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共青团组织要以改进求加强,以创新促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渗透力、覆盖面和有效性,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断深化。1、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主要表现:(一)青少年时期是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基础阶段。学校是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础阶段,人的道德养成关键是要从小就要打好基础,掌握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从小打好道德认知基础。同时,通过建立青少年需求反馈系统、信息系统和重点样本调查反馈系统,及时了解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的新趋势。(二)适应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特点的教育内容是关键。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青少年不同阶段的道德养成需求,提供不同的道德教育内容,重点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通过开展思想道德现象大讨论、征集道德文明警语等形式,培养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三)开放性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是依托。网络和社区已成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次调查中有72%的青少年有过上网经历,同时也有83%的青少年表示目前我区的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短缺或对其功能设置和管理不太满意。我们要借助“社区青少年学校”、“青山共青团”网站等载体,以多种传播方式激活青少年的认知模式,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并通过体验活动等,加大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开发利用,在社区中建立分散多样、就近就便的活动中心,吸引青少年经常参与,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2、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科学性。我们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社会迅速转型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接受的信息量大,思维灵活、想象丰富、视野开阔,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迫切需要转变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认真分析把握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发展变化规律,要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实现由灌输道德知识向发展道德能力转变,实现从青少年被动接受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上“自主型”转变,减少行政化动员,把真实的道德生活展现在青少年面前,在现实的具体生活场景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养。3、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象的层次性。不同的青少年群体有不同生存状态和发展的要求。在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我们要对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职业青年和学生青少年等等群体差异有更深入的研究,“兼顾两头,突出中间”,体现层次性,在注重把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的同时,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形成不同的侧重点,让不同层次的青年都能找到自己的追求目标。如对青年党员、团干部、优秀青年等先进分子,要强调“三观”,强调共产主义的理想观念;对广大普通青少年群体,要以“三德”为基本要求,倡导与现代化文明社会相匹配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情操。以此,逐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4、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的实践性。引导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根本的途径在于实践。本次调查中反映,青少年对道德教育活动意见最大的是“形式单调”,认为最有收获的是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注重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要通过家庭实践、社区实践、岗位实践等途径的有机结合,引导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己的行为规范、道德文明和人生价值取向与法律规范和传统文化倡导的道德文明保持一致。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的学习和活动中,养成伦理道德、社会公德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和基础文明;在职青年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学会理性地处理各种矛盾和人际关系的本领。5、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评价的示范性。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青少年道德示范好公民”、“十佳小公民”等先进称号的评比表彰,让青少年体会到榜样的可敬、可亲、可学,形成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媒体,以及建立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成果的宣传。以“青山区社区青少年道德行动”为契机,通过设立“道德评议台”、“社情民意气象站”等有形载体,建立形成社区青少年道德规范和道德约束和监督机制,加强典型榜样的宣传,道德状况的分析,以及有效的应对,从而保证工作的针对性,取得实效性。青少年时期不仅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最佳时期,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区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创新实践,才能真正使这项社会的基础工程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三篇: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建议

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让他们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传统道德,使他们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对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近期陪同县关工委的老领导对城区中小学校及部分乡镇学校就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和家长学校创建工作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与校领导座谈、个别谈心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特别对弱势、特殊群体这部分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一、当前现状

从调研情况看,大多数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基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他们明礼城信,学习认真,关心集体,同学有困难能够予以帮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扩大,部分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不强,是非观念混淆,部分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有些学生不懂得勤俭节约,认为浪费一张纸、浪费一滴水、浪费一度电都无所谓,这些情况与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式,与十七大的精神不相适应。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父母经商家庭子女及留守儿童有一部分学习习惯不良,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色。

二、情况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教育的失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父母对子女教养认知水平偏低,一些家庭中,对如何教养子女的问题显得很茫然的也大有人在,有些家长由于忙于工作,或忙于赚钱,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要么娇宠溺爱,要么打骂训斥,因而在教养子女方式上出现了溺爱、保护过度、要求过严、放任不管等几种情况,使孩子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侵袭,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不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2、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少数学生被影视、书刊、网络中一些不良的东西所诱惑,沾染了一些不良的习气。一些精神垃圾、丑恶现象也乘虚而入,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集体和个人置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社会责任于不顾,将宣传封建迷信、宣扬犯罪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推向市场,对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室、电脑网吧等,也是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温床。

3、学校教育导向的偏差。部分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智育开发,在智育上化的力气比较多,而在德育上化的力气不够,目前来看,还有很多学校没有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一些学校和老师在升学率的 2

指挥棒下抓智育和德育一手硬一手软,使学生缺少一个丰富有效的德育课堂。

三、几点建议

1、学校宜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四有”教育,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积极开展多种活动,通过教育方式、方法的改变,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要充分发挥家长的特有作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之心,通过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应怎样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

3、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教育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习氛围。

4、社会关爱,形成合力。搞好青少年的思想素质教育,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应综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提高教育者自身教育素质,才能真正改变目前素质教育的现状。

第四篇: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区104个社区及部分区直单位、学校、企业中10至35岁之间的中、小学生、在职团员青年以及社区闲散青少年。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广泛联系青少年的工作优势,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xx年9月至10月间。3、调查内容:本次调研思想道德的内容包含着政治理想、价值取向和思想品德等方面,但突出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主要的问题或指标涉及对理想信念、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看法、对个人成长发展的价值目标追求等。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1000份,回收850份,其中男性占39%;女性占61%;年龄在10-20岁的青少年占52%,20-30岁青年占30%,10岁以下和30岁以上的青少年分别占1%和17%;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占12%,共青团员占60%,一般群众占21%,少先队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分占6%和1%;学历为大学专科以上的占36%,高中或初中的占61%,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3%;在校生占57%,行政事业单位青年占17%,企业青年占7%,其他性质或无业人员占19%。

2、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基本特征:

(1)基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理念,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对未来充满信心。当代中国主流政治理念要求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倡导爱国主义等。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对青少年自身政治理想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我区青少年对邓小平理论及“xxxx”重要思想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见表1),对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相当高的认同(见表2),并且绝大多数青少年认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十分必要(见表3)。表1:您觉得邓小平理论及“xxxx”重要思想在中国发展中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主要体现比例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80%发挥的作用有限10%说不清楚10%表2:您认为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是否必要:比例(表2)比例(表3)很有必要76%86%重要但不必要14%7%不必要3%5%说不清或与我无关7%2%表3:您认为当前提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否必要:同时,90%的青少年对改革开放的政策表示满意,93%的青少年对台海局势表示应“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但决不放弃军事斗争的手段”,60%的青少年充分肯定了“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对与规范政府所起的作用,95%的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且有90%的青少年认为当前有青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分重要,这充分说明我区青少年满怀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已经树立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2)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冲撞,大容量、高速度、多渠道的信息流通和获取对传统的道德体系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带来较大的影响,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日趋弱化。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它与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揉合在一起,形成了当代的社会风尚。青少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的价值观念还缺乏认同。他们在做出某种价值判断时,往往以自身耳濡目染的事实为依据,空讲道理不太能打动他们。因此,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对确立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规范青少年的行为具有相当的意义。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教育趋于弱化。这一方面体现在一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上的模糊,另一方面表现为过于实用功利,现在青少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调查中显示,人们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环境(即影响因素)”也提出了置疑,在各项环境因素中,47%和20%的人认为目前社会风气和学校风气是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最大的因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的社会风气和学校至少还不是最受大多数人满意,也是最为迫切需要改进和提高的。(见表4)表4:你认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影响最大的因素比例社会风气47%学校风气20%家庭熏陶19%社区环境8%朋友6%其他因素0%同时,调查表明,当前36%的被调查青少年经常上网,52%的被调查青少年认为网络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有较大影响。调查同时表明,大多数青少年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对善恶、是非、美丑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严重的“知行分离”现象,道德认知和道德行动还不相一致。比如对于周围发生的社会不良现象,只有4%的人选择多方面制止,27%的人采取举报和反映,7%选择用媒体曝光,32%的人会表示不满,而28%的人表示无能为力,另有2%的人表示与已无关。

(3)对个人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但价值取向更趋多元化、实用化和个性化。当今青少年个人人生价值目标定位具有较明显的历史与现实的特征。一方面,他们注重不断学习“充电”,追求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社会有所贡献,有较强的进取意识。同时,社会现实以各种特定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青少年价值目标的不断重构,带上深刻的市场经济的烙印,即表现出重经济而轻政治、重物质而轻精神、重个性而轻共性的特点。在调查中,当被问及“什么是最大的幸福”时,45%的选择“家庭幸福”,22%的选择“为社会发展作贡献”,这是符合传统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表现出实用主义特征,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不再呈单一模式,而是表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见表5和表6)。表5:你最崇尚下列哪一种工作方式:比例追求合乎自己兴趣的工作67%埋头苦干,争取早日出人头地14%与世无争、悠闲度日13%投机取巧,钻营人情世故0%其他方式6%表6:你认为“成功者”最主要的标志是:比例拥有较高的职位和地位25%拥有可观的收入17%拥有高尚的人格20%恋爱婚姻生活美满幸福24%拥有丰富的学识9%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5%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尽管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中,我们重视了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分类分层教育,使工作质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党对青少年工作的新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1、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形式的表面性。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往往过多注重表面形式,停留在知识性的课堂传授层面,广大青少年为学习而学习,更多地停留在“入耳”层面,没有很好地“入脑”、“入心”,也没有很好地将思想道德认知同工作、生活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加之传统的教育手段过多地注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命令主义,缺乏创造思维和强有力的生命力,结果导致工作拓展难度增大。

2、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养成的被动性。思想道德习惯养成的形式、内容趋向组织化、行政化、单一化、运动化,不少道德行为规范还没有成为青少年持之以恒的工作、生活原则。故在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调动广大青少年主动参与践行的积极性上还不够。

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体调动的行政性。青少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运用行政动员方式过多,工作对象的覆盖面还不够,尤其在青工、闲散青少年以及普通青少年群体中缺乏鼓动性和活跃性,只能借助组织行为去调动部分群体,存在着目标群体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均衡性,且缺乏对目标群体的分层分类指导,容易出现“一刀切”现象。

4、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整合的简单性。应该说,全区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资源还是很多,但横向与横向之间、横向与纵向之间、条块之间缺乏沟通和资源共享。即便整合,也是活动硬件设施考虑较高,软件方面考虑较少,在工作中借力不够。同时,团干部的社会拓展能力也需提高。

四、思考与对策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青年群体分化的多层次性等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已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共青团组织要以改进求加强,以创新促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渗透力、覆盖面和有效性,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1、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主要表现:

(一)青少年时期是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基础阶段。学校是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础阶段,人的道德养成关键是要从小就要打好基础,掌握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从小打好道德认知基础。同时,通过建立青少年需求反馈系统、信息系统和重点样本调查反馈系统,及时了解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的新趋势。

(二)适应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特点的教育内容是关键。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青少年不同阶段的道德养成需求,提供不同的道德教育内容,重点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通过开展思想道德现象大讨论、征集道德文明警语等形式,培养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开放性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是依托。网络和社区已成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次调查中有72%的青少年有过上网经历,同时也有83%的青少年表示目前我区的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短缺或对其功能设置和管理不太满意。我们要借助“社区青少年学校”、“青山共青团”网站等载体,以多种传播方式激活青少年的认知模式,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并通过体验活动等,加大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开发利用,在社区中建立分散多样、就近就便的活动中心,吸引青少年经常参与,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科学性。我们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社会迅速转型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接受的信息量大,思维灵活、想象丰富、视野开阔,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迫切需要转变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认真分析把握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发展变化规律,要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实现由灌输道德知识向发展道德能力转变,实现从青少年被动接受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上“自主型”转变,减少行政化动员,把真实的道德生活展现在青少年面前,在现实的具体生活场景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养。

3、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象的层次性。不同的青少年群体有不同生存状态和发展的要求。在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我们要对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职业青年和学生青少年等等群体差异有更深入的研究,“兼顾两头,突出中间”,体现层次性,在注重把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的同时,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形成不同的侧重点,让不同层次的青年都能找到自己的追求目标。如对青年党员、团干部、优秀青年等先进分子,要强调“三观”,强调共产主义的理想观念;对广大普通青少年群体,要以“三德”为基本要求,倡导与现代化文明社会相匹配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情操。以此,逐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4、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的实践性。引导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根本的途径在于实践。本次调查中反映,青少年对道德教育活动意见最大的是“形式单调”,认为最有收获的是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注重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要通过家庭实践、社区实践、岗位实践等途径的有机结合,引导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己的行为规范、道德文明和人生价值取向与法律规范和传统文化倡导的道德文明保持一致。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的学习和活动中,养成伦理道德、社会公德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和基础文明;在职青年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学会理性地处理各种矛盾和人际关系的本领。

5、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评价的示范性。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青少年道德示范好公民”、“十佳小公民”等先进称号的评比表彰,让青少年体会到榜样的可敬、可亲、可学,形成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媒体,以及建立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成果的宣传。以“青山区社区青少年道德行动”为契机,通过设立“道德评议台”、“社情民意气象站”等有形载体,建立形成社区青少年道德规范和道德约束和监督机制,加强典型榜样的宣传,道德状况的分析,以及有效的应对,从而保证工作的针对性,取得实效性。青少年时期不仅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最佳时期,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区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创新实践,才能真正使这项社会的基础工程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五篇:2014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团区委的统一部署,全区各级团组织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围绕我区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开展了细致深入的调研,共撰写有关调研文章13篇,思考总结我区在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的基础性、科学性、层次性、实践性和示范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区104个社区及部分区直单位、学校、企业中10至35岁之间的中、小学生、在职团员青年以及社区闲散青少年。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广泛联系青少年的工作优势,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xx年9月至10月间。3、调查内容:本次调研思想道德的内容包含着政治理想、价值取向和思想品德等方面,但突出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主要的问题或指标涉及对理想信念、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看法、对个人成长发展的价值目标追求等。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1000份,回收850份,其中男性占39%;女性占61%;年龄在10-20岁的青少年占52%,20-30岁青年占30%,10岁以下和30岁以上的青少年分别占1%和17%;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占12%,共青团员占60%,一般群众占21%,少先队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分占6%和1%;学历为大学专科以上的占36%,高中或初中的占61%,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3%;在校生占57%,行政事业单位青年占17%,企业青年占7%,其他性质或无业人员占19%。

2、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基本特征:

(1)基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理念,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对未来充满信心。当代中国主流政治理念要求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倡导爱国主义等。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对青少年自身政治理想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我区青少年对邓小平理论及“xxxx”重要思想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见表1),对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相当高的认同(见表2),并且绝大多数青少年认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十分必要(见表3)。表1:您觉得邓小平理论及“xxxx”重要思想在中国发展中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主要体现比例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80%发挥的作用有限10%说不清楚10%表2:您认为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是否必要:比例(表2)比例(表3)很有必要76%86%重要但不必要14%7%不必要3%5%说不清或与我无关7%2%表3:您认为当前提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否必要:同时,90%的青少年对改革开放的政策表示满意,93%的青少年对台海局势表示应“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但决不放弃军事斗争的手段”,60%的青少年充分肯定了“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对与规范政府所起的作用,95%的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且有90%的青少年认为当前有青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分重要,这充分说明我区青少年满怀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已经树立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2)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冲撞,大容量、高速度、多渠道的信息流通和获取对传统的道德体系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带来较大的影响,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日趋弱化。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它与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揉合在一起,形成了当代的社会风尚。青少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的价值观念还缺乏认同。他们在做出某种价值判断时,往往以自身耳濡目染的事实为依据,空讲道理不太能打动他们。因此,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对确立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规范青少年的行为具有相当的意义。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教育趋于弱化。这一方面体现在一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上的模糊,另一方面表现为过于实用功利,现在青少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调查中显示,人们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环境(即影响因素)”也提出了置疑,在各项环境因素中,47%和20%的人认为目前社会风气和学校风气是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最大的因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的社会风气和学校至少还不是最受大多数人满意,也是最为迫切需要改进和提高的。(见表4)表4:你认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影响最大的因素比例社会风气47%学校风气20%家庭熏陶19%社区环境8%朋友6%其他因素0%同时,调查表明,当前36%的被调查青少年经常上网,52%的被调查青少年认为网络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有较大影响。调查同时表明,大多数青少年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对善恶、是非、美丑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严重的“知行分离”现象,道德认知和道德行动还不相一致。比如对于周围发生的社会不良现象,只有4%的人选择多方面制止,27%的人采取举报和反映,7%选择用媒体曝光,32%的人会表示不满,而28%的人表示无能为力,另有2%的人表示与已无关。

(3)对个人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但价值取向更趋多元化、实用化和个性化。当今青少年个人人生价值目标定位具有较明显的历史与现实的特征。一方面,他们注重不断学习“充电”,追求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社会有所贡献,有较强的进取意识。同时,社会现实以各种特定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青少年价值目标的不断重构,带上深刻的市场经济的烙印,即表现出重经济而轻政治、重物质而轻精神、重个性而轻共性的特点。在调查中,当被问及“什么是最大的幸福”时,45%的选择“家庭幸福”,22%的选择“为社会发展作贡献”,这是符合传统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表现出实用主义特征,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不再呈单一模式,而是表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见表5和表6)。表5:你最崇尚下列哪一种工作方式:比例追求合乎自己兴趣的工作67%埋头苦干,争取早日出人头地14%与世无争、悠闲度日13%投机取巧,钻营人情世故0%其他方式6%表6:你认为“成功者”最主要的标志是:比例拥有较高的职位和地位25%拥有可观的收入17%拥有高尚的人格20%恋爱婚姻生活美满幸福24%拥有丰富的学识9%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5%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尽管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中,我们重视了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分类分层教育,使工作质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党对青少年工作的新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1、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形式的表面性。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往往过多注重表面形式,停留在知识性的课堂传授层面,广大青少年为学习而学习,更多地停留在“入耳”层面,没有很好地“入脑”、“入心”,也没有很好地将思想道德认知同工作、生活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加之传统的教育手段过多地注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命令主义,缺乏创造思维和强有力的生命力,结果导致工作拓展难度增大。

2、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养成的被动性。思想道德习惯养成的形式、内容趋向组织化、行政化、单一化、运动化,不少道德行为规范还没有成为青少年持之以恒的工作、生活原则。故在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调动广大青少年主动参与践行的积极性上还不够。

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体调动的行政性。青少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运用行政动员方式过多,工作对象的覆盖面还不够,尤其在青工、闲散青少年以及普通青少年群体中缺乏鼓动性和活跃性,只能借助组织行为去调动部分群体,存在着目标群体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均衡性,且缺乏对目标群体的分层分类指导,容易出现“一刀切”现象。

4、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整合的简单性。应该说,全区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资源还是很多,但横向与横向之间、横向与纵向之间、条块之间缺乏沟通和资源共享。即便整合,也是活动硬件设施考虑较高,软件方面考虑较少,在工作中借力不够。同时,团干部的社会拓展能力也需提高。

四、思考与对策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青年群体分化的多层次性等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已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共青团组织要以改进求加强,以创新促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渗透力、覆盖面和有效性,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1、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主要表现:

(一)青少年时期是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基础阶段。学校是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础阶段,人的道德养成关键是要从小就要打好基础,掌握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从小打好道德认知基础。同时,通过建立青少年需求反馈系统、信息系统和重点样本调查反馈系统,及时了解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的新趋势。

(二)适应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特点的教育内容是关键。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青少年不同阶段的道德养成需求,提供不同的道德教育内容,重点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通过开展思想道德现象大讨论、征集道德文明警语等形式,培养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开放性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是依托。网络和社区已成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次调查中有72%的青少年有过上网经历,同时也有83%的青少年表示目前我区的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短缺或对其功能设置和管理不太满意。我们要借助“社区青少年学校”、“青山共青团”网站等载体,以多种传播方式激活青少年的认知模式,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并通过体验活动等,加大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开发利用,在社区中建立分散多样、就近就便的活动中心,吸引青少年经常参与,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科学性。我们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社会迅速转型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接受的信息量大,思维灵活、想象丰富、视野开阔,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迫切需要转变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认真分析把握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发展变化规律,要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实现由灌输道德知识向发展道德能力转变,实现从青少年被动接受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上“自主型”转变,减少行政化动员,把真实的道德生活展现在青少年面前,在现实的具体生活场景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养。

3、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象的层次性。不同的青少年群体有不同生存状态和发展的要求。在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我们要对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职业青年和学生青少年等等群体差异有更深入的研究,“兼顾两头,突出中间”,体现层次性,在注重把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的同时,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形成不同的侧重点,让不同层次的青年都能找到自己的追求目标。如对青年党员、团干部、优秀青年等先进分子,要强调“三观”,强调共产主义的理想观念;对广大普通青少年群体,要以“三德”为基本要求,倡导与现代化文明社会相匹配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情操。以此,逐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4、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的实践性。引导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根本的途径在于实践。本次调查中反映,青少年对道德教育活动意见最大的是“形式单调”,认为最有收获的是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注重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要通过家庭实践、社区实践、岗位实践等途径的有机结合,引导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己的行为规范、道德文明和人生价值取向与法律规范和传统文化倡导的道德文明保持一致。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的学习和活动中,养成伦理道德、社会公德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和基础文明;在职青年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学会理性地处理各种矛盾和人际关系的本领。

5、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评价的示范性。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青少年道德示范好公民”、“十佳小公民”等先进称号的评比表彰,让青少年体会到榜样的可敬、可亲、可学,形成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媒体,以及建立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成果的宣传。以“青山区社区青少年道德行动”为契机,通过设立“道德评议台”、“社情民意气象站”等有形载体,建立形成社区青少年道德规范和道德约束和监督机制,加强典型榜样的宣传,道德状况的分析,以及有效的应对,从而保证工作的针对性,取得实效性。青少年时期不仅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最佳时期,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区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创新实践,才能真正使这项社会的基础工程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一篇: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500字作文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500字作文

一、 调查目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我校大多数学生总会带一些零花钱来校外的小卖部里去买零食或玩具。我想,这些同学为什么每天都花这么多的零花钱,这些钱又是哪来的呢?为此我作了一份调查报告。

二、调查情况: 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对部分同学的家长进行了调查。他们有的回答:“我没有给他钱呀!”也有的回答:“他总是说买笔、本,原来他把钱拿去买别的东西了。”甚至有的回答:“他说是学校让交多少多少钱。” 根据我的调查,我发现偷偷去拿爸爸妈妈的钱的有百分之二十,家长给买文具的钱,却用来买别的东西的同学有百分之五十,向家长说谎要钱的孩子占百分之十。 1.心理及性格方面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儿童中,零花钱多的孩子较为普遍的存在着自由散漫、不珍惜财物、不讲卫生、任性、自制力差、贪玩等不良习惯。最严重的是零花钱少(甚至没有零花钱)的孩子开始产生自卑心理,怨父母赚钱少,怨自己没有投好胎。

2.学习方面的影响 由于孩子一天到晚惦记着口袋里的钱如何花,孩子的学习情绪多数变得较差,无法安心学习,加之学习时还要把注意力分散到玩玩具上,所以学习成绩多多少少受到影响。据教师反映,在被调查的儿童中,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偶尔还要迟到、早退,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经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扰乱课堂纪律。另外,零花钱多的孩子说起什么玩具、什么游戏头头是道,但要是让他们写作文可就没辙了,只会一个劲儿地挠头皮,可以看出他们平时用于学习的时间太少。 3、学生行为方面的影响 有的孩子为了向父母讨得零花钱,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用得最多的是不去读书、哭闹、不做作业、撒娇等。他们甚至会从多次与大人的交涉中得出所谓的“经验”:家里有客人来时、爹妈要搓麻将时、父母有重要事情要外出时,是讨零花钱的最好时机,保准是要多少给多少。所以他们每次都会瞅准这些机会打一个“胜仗”。还有一些孩子,家里贫穷,父母给不起零花钱,可是又眼馋其他同学有零花钱可以用,怎么办呢?只好偷偷地从同学那里“强行借”,“借”了还从不还,甚至偷偷地“顺手牵羊”,……直至最后养成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 4、社会交往方面的影响 社会交往是儿童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调查中反映,孩子的交往是有一定范围的,往往是“物以类聚”,富裕的、贫穷的、懒惰的、贪吃的、贪玩的,总是这样一群群地交往着,他们有的互相攻击,有的互相谩骂,有的学习成绩不好,怕老师看不起自己,在与老师交往中有惧怕和退缩心理,加之有些老师对他们缺乏关心和耐心,师生关系就更加疏远。 以上种种情况,足以说明孩子乱用零花钱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严重的。 三、对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的分析: 整个调查结果令人担忧: 首先是对父母的担忧:①太宠爱自己的孩子,每天给的零花钱太多。②不能教育孩子们妥善使用零花钱,无原则地允许孩子多吃零食,乱买玩具。③不能以身作则地早起床、勤家务、为孩子烧早饭,只为图清静让孩子在外面买早饭吃。 其次是对孩子的担忧:①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劳动不知挣钱难。零花钱给多少用多少,甚至不留到第二天。②不知道合理使用零花钱,不必要的零食、无意义的玩具都由着自己性子乱买。③没有存钱观念,不知道每天可以节约一部分积少成多。 四、建议和对策: 1.控制零花钱的数目。即使家里有很多钱也不能多要,明确零花钱也应该用在刀口上,如买学习用品、乘车,或在肚子饿、口渴时买些充饥解渴的食物等。 2.使用之前可以先制定开销计划:今天你需要多少零花钱?分别用来干什么?等等。这样可让孩子及早养成计划用钱的习惯。当然父母有时还得“旁敲侧击”地“调查”孩子的钱是否如他自己计划的那样去用了,避免孩子为多领零花钱而撒谎。 3.让孩子体会赚钱的艰辛。可利用寒、暑假等时间鼓励孩子进行劳动实践,如下帮妈妈当一天家、帮亲戚做一天生意、替奶奶带一天孩子、跟着爸爸上一天班、上社会自己找活干试着去挣钱等等,孩子自然会领悟到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道理,用零花钱时当然就会多想一

想了。 4.鼓励孩子多存钱。好多孩子可能都有自己的银行户口,家长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把平时节省下来的一角、一元都存入银行,积少成多。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建立“家庭小银行”,或者在银行为孩子专设一个活期存折,让孩子自己尝试有了钱存“银行”、有必要开支向“银行”提取的理财滋味,加强理财意识。 5.我们要明白钱不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错误的说法。知识、能力、气质、性格等好多东西就是用钱买不到的,而一个人再有钱也买不完世上所有的东西。只有劳动、知识、经验、能力等才是每个人不可少的财富,拥有了这些才能拥有幸福。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随着年代的发展进度,我发现有许多的小朋友每天都向自己的爸妈要零花钱,而且每次都向父母们要很多的钱,我更进一步的对小学生的零用钱做了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

我首先来到了小卖部,发现了许多小学生都在里面,而且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小学生买的是辣条,还有玩具,虽然说这些是小学生的日常习惯,但有一点还是不能疏忽的,那些小卖部的老板每天都把这些玩具、吃的上升价钱,为了使更多小学生来店里买东西,老板还故意往里面放一些诱惑小学生的东西,因此你只要吃一点儿,就会三番五次的去买。

分析

1、有些小卖部的老板每天都提升价钱,而且每次都提升一角、两角,让那些小学生以为很便宜,所以为使自己能让别人看到自己很有钱,就每次都去买。

2、有些小卖部的老板还为了使自己的钱包鼓一点,所以他们就往那里放一点儿让人吃了还想吃的东西,让他们忍不住去买东西。

结论

那些老板的心好像遇到钱就发黑,一点良心都没有,他们真的都是连禽兽都不如。

建议

我觉得那些老板应当好一点儿,不要为使自己的钱包鼓一点儿就做这种下三滥的手法,那些老板应当把自己的心放的宽松一点儿,不要一有机会赚钱就忘了自己是谁,姓什么。

第二篇: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现在,我发现有许多小学生总会带一些零花钱来校外的小卖部里去买东西吃或买玩具玩。可是,这些同学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因此我为此事作了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

我利用这个周末的时间调查了一下同学们,他们有的说:“是同学的。”有的说:“是我的。”可是,这些同学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决定去问问这些同学的家长。他们有的回答:“我没有给她钱呀!”也有的回答:“哦,怪不得我给他坐车钱,他还是那么迟才回来,原来他把钱拿去买别的东西了。”根据我的调查,我发现去偷爸爸妈妈的钱的有百分之二十,在地上捡到钱不交给老师的同学有百分之五十,妈妈给他的坐车的钱,却用来买别的东西的同学有百分之三十。

分析

1、在这些经常带钱来学校买东西的同学当中,四、五、六年级的同学占百分之三十。他们大多数是因家长给他们的车钱或给他们在学校订学习资料的钱来买外面的垃圾食品。

2、有些同学是去偷爸爸、妈妈的钱,他们趁没人时再去偷的,这样使小学生养成非常不好的行为习惯。

结论

小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是从这些地方得来的:

1、有的学生在地上拣到钱不给老师,而是去买一些垃圾食品。

2、有的学生让别人请客所以有了钱。

3、爸爸、妈妈给他们的搭车钱,他们却用来买些垃圾食品。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手上的钱,大部分都不是父母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偷偷地拿来买东西的。

建议

小学生从小就有这种不良习惯,会影响小学生的一生。所以我希望家长必须得把这件事好好地处理,不能再让小学生发生这种事了。

第三篇:零花钱调查报告

中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不断充实。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自然倍受宠爱,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零花钱状况。面对日渐增长的零花钱我们究竟应如何看待呢?学生门是如何来安排他们的零花前的呢?这些零花钱又对他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这些都是十分另社会关注的问题。

问题一:零花钱的来源绝大多数的中学生零用钱来自父母

我们认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爱护。因此,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

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通过打工或者兼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但中学生的年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

问题二:零花钱的数额

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100元以下,高中生的消费层次更为平均

我们认为,初中生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学(本站推荐wWw.HAoWoRd.COm)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小孩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相对更为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个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钱金额在100元以下。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比较多学习上的花费要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是毫不犹豫的,同时孩子们平时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开始随之水涨船高。

问题三:零花钱的使用情况

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精神消费上的购书是居于首位的,但是目前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上针对青少年朋友的书籍还是非常的少,许多都是习题集和课内补习资料,可以填补青少年精神空间的书籍少的可怜,因此必须重视中学生的文化消费需求,挖掘中国式的精神消费内容,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有近一半的中学生朋友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当代青少年的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孩子的储蓄行为是个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其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但同时也必须关心孩子的生活习惯,对于不良习惯必须坚决纠正,这也是对孩子将来负责。

另外许多青少年学生比较喜欢吃零食,因此用于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问题四:对零花钱的态度中学生普遍缺乏理财能力

我们认为: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一个人从小克勤克俭,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让他感到钱来的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以上是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新生的一代,有相当多的在年纪尚小时便已受到了金钱的强烈冲击,正逐渐形成独特的金钱观。因此,金钱教育对于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来说,已经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教育者们有必要教孩子怎样对待钱和看待钱。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一般都还没有开设专门的金钱教育课程,尚在襁褓中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也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金钱教育策略,已有一些涉及金钱教育活动大都停留在抽象的道德理念层面,且无正规体系。问题是严峻的。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家长都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庭经济条件再好,学生打工挣钱、自食其力还是比较普遍的。国内在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家长总希望在自己的保护伞下为孩子营造安逸舒心的成长环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但在教育上可别大意了,拔苗助长不行,过于精心呵护更不可取!

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表明,对中小学生进行消费、投资等方面的理财教育将有助于孩子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和敏感性,对他们日后的理财能力有相当影响。当然,我国目前要对中小学生进行金钱教育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孩子要啥尽量满足,家庭优越的条件养成了孩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殊不知,一心想望子成龙到头来却是养子成虫,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给孩子怎样使用零花钱则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两点。第一,广大中小学生要合理安排零花钱。培养理财观念。第二,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财教育。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

第四篇:零花钱的调查报告

零花钱的调查报告

五年级卢梦婕

如今人人都富有了,生活越来越好了。现在家长们每天给孩子很多零花钱,可不到一天,就不知道流向那个小店的口袋了。 调查

我先来到小卖部,通过老板,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些店家是以什么方式赚到钱的,又是以什么方式吸引更多的顾客。有的老板人好,有的老板心肠恶毒,老是敲诈同学的钱。

再根据和同学们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个同学都有零花钱,少的也有两三元,多的甚至几十元,几百元。每个人没有一天不吃零食,这些东西就好像毒品一样,迷上了,不吃就有点不自然。 分析

如何赚钱,正不正当?如果他是一个正当老板,就会有好报,顾客自然多了;如果这个老板是黑心的,老是为钱着想,哪会有顾客再去买东西呢?

结论

人人都知道,老板在管理中,不能老是欺骗顾客,因为顾客也知道“被欺骗一次是天真,被欺骗两次是笨蛋”,别人知道自己被骗了,下次还会再来买商品吗?

想要别人多多光顾你的小店,自己必须做到诚心对待顾客,不要欺骗顾客,当一名好老板。

建议

我希望同学们能少吃零食,因为这些零食里包括很多的有害身体的物质。

希望老板做点好事,诚信经商。

第五篇:小学生零花钱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零花钱的调查报告

调查

零花钱的来源,大多是用压岁钱作为零花钱的,而家长主动给的则有十五个同学,我又调查了零花钱的用途,从结果表明,买零食和玩具就占约百分之七十,那买书订报的却只占百分之三十。

分析

1、家长没有管理好有零花钱的孩子。

2、过年的时候,自己有压岁钱的同学就占约百分之八十,那家长主动给的才有百分之二十,可以看出压岁钱是学生基本零花钱。

3、父母比较宠爱孩子,会定时给零花钱,但是没有适当管理孩子的零花钱,造成了孩子乱用零花钱买些对身体有害的垃圾食品。

结论

1.学生的零花钱是来源大多是压岁钱或家长给的。

2.学生的零花钱都是用来买玩具和零食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建议

建议

1.建议把零花钱用于买零食的同学向那些把零花钱用于学习方面的同学学习。

2.建议家长们给孩子的零花钱要定时定量给。

附件:小学生零花钱调查问卷

1、你一天的零花钱大约是()

a、一元以下b、一元c、一元以上

2、你的零花钱是哪里来的?()

a、父母给的b、自己向父母或长辈要的

c、用压岁钱d、自己通过劳动赚的

3、你的零花钱都用在哪里?()

a、文具b、零食或玩具

c、上网或打游戏d、买课外书

4、你认为自己的零花钱花的合理吗?()

a、合理b、不合理

5、你有没有自己赚过零花钱?()

a、试过b、没试过

倡议

1.控制零花钱的数目。即使家里有很多钱也不能多要,明确零花钱也应该用在刀口上,如买学习用品、乘车,或在肚子饿、口渴时买些充饥解渴的食物等。

2.使用之前可以先制定开销计划:今天你需要多少零花钱?分别用来干什么?等等。这样可让孩子及早养成计划用钱的习惯。

3.让孩子体会赚钱的艰辛。可利用寒、暑假等时间鼓励孩子进行劳动实践,如下帮妈妈当一天家、帮亲戚做一天生意、替奶奶带一天孩子、跟着爸爸上一天班、上社会自己找活干试着去挣钱等等,孩子会领悟到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道理,用零花钱时当然就会多想一想了。

4.鼓励孩子多存钱。好多孩子可能都有自己的银行户口,家长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把平时节省下来的一角、一元都存入银行,积少成多。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建立“家庭小银行”,或者在银行为孩子专设一个活期存折,让孩子自己尝试有了钱存“银行”、有必要开支向“银行”提取的理财滋味,加强理财意识。

第一篇:关于青少年网瘾的调查报告

关于青少年网瘾的调查报告

盐道街中学:罗晨旭指导老师:芦苇

一、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青少年为什么会行成网瘾还有网瘾带给青少年哪些危害

二、调查方法

从网上收集资料

三、调查结果

综合新华社电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18日发布《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14)》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9.72%,将近50%的网瘾青少年主要的上网目的是聊天或交友。

报告指出,在网瘾青少年和非网瘾青少年的具体活动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网瘾青少年中玩网络游戏的比例(40.77%)高于非网瘾青少年(28.61%)将近13个百分点,而聊天或交友虽然也属于娱乐性的活动,但网瘾青少年和非网瘾青少年中,参与这一活动的比例几乎没有差别。

根据数据显示,娱乐性活动和实用性活动比例在网瘾和非网瘾青少年之间差距很大。其中玩网络游戏和获取信息的网瘾青少年与非网瘾青少年比例差距较为悬殊。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认为,这说明网瘾青少年更偏重于玩网络游戏,而非网瘾青少年则更偏重于借助网络获取信息以及学习或工作。因此,正确引导青少年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网成瘾,而对于青少年玩网络游戏的放纵则可能促使其上网成瘾。

报告指出,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接近10%,需要各方继续对青少年网瘾问题加以关注,并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

报告显示,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比例(13.29%)约比女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比例(6.11%)高出7.18个百分点。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网络。报告显示,18岁至23岁青年网瘾比例较高,达到了11.39%。

报告指出,网瘾青少年和非网瘾青少年均对娱乐休闲类游戏有较高的偏好。有超过60%的非网瘾青少年对娱乐休闲类游戏有较高的偏好,而网瘾青少年则对角色扮演类和比赛竞技类游戏有较高的偏好。这说明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网上娱乐性活动对青少年的影响。另外,网瘾青少年更多利用网络获取社会机会。报告显示,网瘾青少年比非网瘾青少年拥有更多“经常”通过网络成功获取学习、求职、创业等社会机会的经历。

为了解当前国内青少年网瘾的状况,研究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对策,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于2014年8月成立课题小组,于9月份开始调查。实地调查的范围包括北京、上海、

**、广州、武汉、沈阳、西安等城市,共回收有效问卷11023份。网络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363份。

四、分析与讨论

网络对青少年真的只有危害吗?我的回答是不,因为如果没有网络,我们也不会了解到那么多的知识,眼界就不会开阔,我们的发展也就不会那么远大,但是网络的危害的确不可忽视,网瘾对青少年是一个不可磨灭的打击。。。。。。

五、建议与设想

上网是必需的,但是我们要掌控好时间,适量的浏览一些信息,玩网络游戏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将自己沉迷在里面,因为那毕竟是虚幻的东西,是不切实际的,偶尔轻松一下可以,但不能把它当做精神粮食。

六、体会

我个人认为网络是我们人类的一大创举,值得发展下去,但是网络的弊端也时刻对我们敲响着警钟,干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吃什么东西都要适量,上网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只有正确利用这个定时炸弹,才能健康的成长,发展下去。。。。。。

第二篇: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宁杰

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根据网络调查的结果,这一比例还要更高,达到16.6%。以往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中约有10%-15%的网民上网成瘾,除了现有的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网瘾群体外,调查结果显示,在非网瘾群体中,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症状。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其症状可发展为食欲不振、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力难以集中等,严重的可导致神经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及眼睛方面的疾病等。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类型。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大体上分为6种类型:

1、网络游戏成瘾。根据对青少年上网目的的调查数据,玩游戏成为青少年上网的首选目的,所占比例高达40%以上。

2、网络交友成瘾。通过oicq等聊天工具、网站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络聊天交友而不能自拔,将网络上的朋友看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和朋友更重要,追求浪漫故事,包括“网恋”。

3、网络色情成瘾。指沉湎于网络上的色情内容,包括色情文字、图片、电影和色情聊天等。

4、网上信息收集成瘾。总是不能自制地在网上搜索或下载过多的对现实生活没有多大意义的资料或数据。1

5、计算机成瘾。对计算机知识特别感兴趣,沉溺于电脑程序,对那些新鲜的软件有强烈的兴趣,迷恋网络技术包括黑客技术,热衷于自建和发布个人网页或网站等。

6、其他强迫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参与网上讨论、bbs发表文章、购物、拍卖等活动。

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其身心所受的影响也是大不相同的。实际上网络成瘾者多是以上几个类型的混合体。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普遍缺乏交流和互通的渠道,而较重的学业负担也大大压缩了他们的社交时间,在有的家庭中,父母因离异或忙碌而缺乏与孩子的交流,或因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而令孩子精神负担过重,孩子只好上网寻求精神放松和情感交流。另外,不少家长对网络知之甚微,错误地认为孩子上网比看电视有益,因而不限制孩子上网。

2、学校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基础教育仍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学生们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在学业竞争中失利的学生,为了摆脱现实的困扰,有意躲入网络的虚拟世界当中。同时,学校的教学目的较为单一,对青少年网瘾问题不够重视,仅靠强制性的管理措施进行压制,缺乏有效的疏导手段,也是导致该问题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方面的原因。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产值每年都以近50%的高速增长,呈膨胀型发展状态。游戏制造商千方百计吸引玩家成瘾,频繁更新游戏场景界面。有些网吧唯利是图,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对未成年

人长时间上网、玩网络游戏或浏览色情暴力网站大开绿灯。在市场上,盗版游戏众多,价格低廉,也为孩子降低了购买门槛。另外,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缺乏完善的社会保护和救助机制,不能对网瘾青少年进行及时有效的救助,也是致使该问题不断恶化的原因之一。

4、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青少年由于心智尚未成熟,社会经验缺乏,不具备足够的识别和自制能力等原因,面对良莠混杂的虚拟网络世界,极易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特别是男性青少年,由于更富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思维活跃而自制力较差,更容易利用网络宣泄负面情绪,甚至导致网络犯罪等更加严重的后果。

四、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1、角色的混乱。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尤其当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与人交往受到挫折时,转向虚拟的网络社会寻求安慰,消极地逃避现实,这对青少年的自我人格塑造是极其不利的。

2、道德感的弱化。

在网络空间,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由于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从而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

3、人格的异化。

网络上90%的信息是英文,网络文化实际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导。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

想,以及网上大量的黄色、暴力等信息滥泛,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沉迷其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不利于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将自己封闭起来。青少年在网络上无拘无束的行为习性,容易导致自我约束力的下降,如将这种习性带入现实世界,容易产生冲突,导致违规甚至犯罪行为。

4、学习的挫折。

据华东某高校对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调查,有80%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北京某高校曾发生过两个专业90多名学生中竟有超过1/6的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导致考试不及格,最终退学的事件。美国宾州某大学调查表明,58%的青年学生因为花在网上时间太多而影响学习。迹象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多因迷恋网络而无心学习,学业不佳,这已形成恶性循环。

5、健康的损害。

对于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的青少年而言,一旦沉溺于网络世界,长时间面对电脑,日常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重下降,睡眠减少,身体易变得越来越虚弱,更严重者容易导致猝死。

五、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对策。

防范网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治理青少年网瘾问题。

1、家庭方面。家长首先要提高对网络的认识,学习网络知识,与孩子协商上网和共同上网,要适时提醒孩子上网有度,用自己对网络的态度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针对青少年情感缺失问题,一方面应帮助孩子建立朋友圈,多为其

提供社交机会,引导其多参加娱乐或交际活动,帮助孩子培养新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满足其精神需求。

2、学校方面。要在学习之余为青少年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组织各种比赛(如体育、绘画、歌唱等),成立各种社团,如文学社、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志愿者服务协会等,引导学生参与积极的校园交往,减少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要转变价值导向,为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长的平台,并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进行肯定。学校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科学使用网络的知识,预防不健康的内容。

3、社会方面。要大力推广“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进一步强化对网络行业的监管,从技术、管理、法规等方面规范网吧、网站、网络游戏制造商等的从业行为;要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认清沉迷网络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要利用互联网、影视、广播、报刊等媒体,普及青少年安全文明上网知识,向家长和教师讲解青少年安全文明上网、远离网瘾的主要做法,不断提高监护能力和辅导水平;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青少年研究和心理矫正机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沉迷网络的青少年进行封闭性训练和矫治;组织招募教师、社工、专家学者等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区志愿者,围绕网瘾青少年建立志愿者“一助一”长效工作制度;加强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和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网站的建设,为青少年远离网瘾问题提供咨询和各种现实的帮助。

第三篇:社会实践论文_青少年网瘾的原因调查报告

引起当代青少年“网瘾”现象的原因调查

摘要:网络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作为当代青少年,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了大量资源和信息,开阔了视野。但也有一些人经不住网络的诱惑,上网成瘾。其原因主要有网络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家庭学校教育因素以及管理层面的因素。防治的要旨是提高防范意识,改善教育方法;加强网络立法,抑制网络糟粕。

关键词:青少年网瘾成因防治

毫无疑问,计算机和网络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开始步入网络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生活因之受到影响,整个世界也因它的出现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已成为现时代的宠儿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这个世界带来超时空的数字化光环的同时,也夹带有污泥浊水与沉渣,有的专家将它称之为“电子海洛因”。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一旦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其求知的心智和原本善良的情感很容易被网络虚拟世界所吞噬,有的甚至还在网络的各种诱惑下,走上犯罪道路,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和自由。然而,一桩桩血泪案例,一声声警世长钟,对青少年“网虫”们来说,是那样苍白无力。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逐年增加已成为一个全世界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各国专家学者都在探讨其原因,找寻治理之方法。

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其中网瘾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的新形势,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树立健康上网理念和有效戒除网络成瘾,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于2014年暑假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一次全面、深入的青少年网瘾调查行动。

本次调查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2014年8月8日至2014年8月15日之间,我们走访了七个学校的网瘾青少年、网瘾青少年家长等共计53人进行了深度访问。实地面访调查是抽样进行的,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同时进行了网络调查,是通过腾讯qq工具完成的,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4份。调查对象为南京市中6-29岁的青少年网民。(问卷见附录)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日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14)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发达城市,网瘾青少年比例分别为8.1%、8.7%、8.3%,而在贵阳、银川、拉萨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的比例分别为31.8%、20.5%、13.7%。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青少年网瘾问题已经逐渐成文较严峻的社会问题,痴迷“网游”而酿成家庭悲剧的事件时有发生,治疗网瘾而导致“花季少年殒命”事件震惊社会。(数据来源于新华网)

本报告对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的样本都进行了描述,分析时,网络调查的结果主要作为实地调查的补充和参考。1、数据预处理:在调查所有问卷回收后, 1

经过查错与转化处理形成最终数据,研究过程中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像处理。2、加权处理:由于实地调查为随机抽样调查,所获得的样本与网民总体在地区、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数据分析前,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加权处理。实地调查数据和网络调查数据加权采取的方法不尽相同。对实地调查数据,分布比例和年龄比例,而对网络调查数据进行加权时,性别比例和年龄比例。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95%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分别为12.6%~13.8%)。

男性网瘾比例高于女性,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的比例(17.07%)约比女性青少年网民(10.04%)高出7个百分点。

未成年人网瘾比例较高,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7.10%)最高,从总体趋势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网成瘾的比例逐渐降低,30-35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2%)最低。

个人身份方面,大专生和职高/中专/职专/技校学生网民中的网瘾比例最高本次调查的范围为6-29 岁青少年,学生在这一群体中占据多数,因此我们将非在校学生归为一类,在校学生归为一类,并对在校学生分学历进行比较。调查发现,“大专生”网民中网瘾青少年比例最高,达19.0%,其次为“职高/中专/职专/技校学生”(18.6%)。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小组讨论并分析引起当代青少年“网瘾”现象的原因,得出以(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下结论(有些结论并不能在数据中反映,而是在实地访问中得出结论)。

一、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3)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 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青少年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中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二、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社会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

(2)家庭环境。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

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3)教育环境。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 ,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杜绝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我们应该把预防放在第一,学校网络教育的普及和家庭网络教育相结合。对此,我们小组根据以上结论分析,给予以下建议: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美国和韩国把防治的重头放在教育上,印度则重拳打击提供色情网站的网吧,限制和防止未成年人接近色情资料;德国依靠运用技术手段,严防青少年受到不良网络内容的侵害;日本着力加强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网络免疫力......而中国却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网瘾少年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青少年产生对网络依赖的重要的原因,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人格魅力,父母为人处事的做法,父母的言行举止这些都是孩子良好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因素。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2、对网瘾治疗机构强化社会责任感和爱心。不应只看到网瘾治疗所蕴含的巨大商机而忽略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只有对网瘾青少年充满爱心,才会杜绝打骂、电击、面壁、体罚等简单粗暴、仅能产生短期效果的“治疗措施”,才会杜绝治疗师、教官对青少年不负责任的做法,才有可能踏踏实实去研究、总结真正转变网瘾青少年的有效措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声誉,赢得社会认同,真正证明自己存在的必要性,为解决网瘾这一问题尽一己之力。

3、制定相关法律,设立国家级预防救助中心。一些国家已经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方面走在了前列,我国也已经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涉及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但是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往的条款已经无法保证青少年健康上网,制定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已经迫在眉睫。

结语:网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个人、家庭、学校、治疗机构等社会多方因素的影响,也需要各方的合作才能解决,青少年自身要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与管教方式;学校要对面临严重学业压力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网瘾治疗机构要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师资力量、与科研机构合作深入研究网瘾问题;政府要重视青少年网瘾问题,加大青少年网瘾的科研力度、为保护未成年人上网立法、建立网瘾治疗和救助基金、规范和管理网络游戏及网上不良信息,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

参考文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资料 新华网 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报告 百度网

第四篇:关于青少年网瘾的调查

关于青少年网瘾的调查

一、课题的提出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关注。由于近年来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网络,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我对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的内容

1、了解青少年网瘾的成因

2、针对网瘾的成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三、研究的意义

1、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

2、让青少年全面、正确了解网络,正确利用网络

3、让家长知道该怎样帮助孩子,让孩子不再沉迷网络

ⅰ调查步骤

1、走访附近街道,对群众进行询问

2、设计问卷并发放回收

3、对询问结果进行记录

4、分析结果

ⅱ调查方法与对象

方法:访问、调查问卷

对象:学生、家长

ⅲ分析

进过我的调查及网上的资料表明,网瘾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ⅰ自身因素:缺乏自信、喜欢幻想、自制力弱

ⅱ环境因素:1、家庭不和谐

2、亲子关系的障碍

3、学习上遇到挫折

4、人际交往障碍

ⅲ社会因素:1、父亲功能的缺失

2、游戏缺失

3、同伴缺失

ⅳ其他因素

网瘾的危害:1、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中,不仅

会影响头脑发育,还会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

引发紧张性头疼,甚至导致死亡。

2、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下降。长期上网,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其智

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水平线以

下,这也会间接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3、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缺少了以教师、家庭

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道

德自律,容易也受到不良的诱导,最终可能误入歧途。

4、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网络成瘾者大多性格孤僻冷漠,

容易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导致自我更加封闭,进而不断的走向个人孤

独世界,从而拒绝与人交往。

5、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网瘾的治疗:1、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引导,必要时可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让医生进行

开导。

2、培养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将对网络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兴趣爱好上。

3、自己严格上网计划,由家长监督实行,少玩游戏,把网络作为学习生

活娱乐的工具,建立对网络全面、正确的认识。

4软件公司也可以制作出限定上网时间的软件,累计上网时间,时间一到

就断网。

5、社会应加强对网吧的监督,杜绝有未成年人进出网吧的现象发生,一

经发现,严厉处罚网吧老板。

总结

经过这几天的调查,让我真正体验到网络给我带来的好处,节省了不少查找资料的时间、精力,动动键盘,鼠标,想找的资料全都出来了。以前我也只是会用电脑聊聊天,玩玩小游戏,看看电影,无非必要,是不会用电脑来干这些的。这次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什么都是临时想到才做的。语言组织能力也不够强,都是借鉴别人的范文、格式跟着写出来的。虽然是自己慢慢打出来的,但大部分的内容都来自网络。不过这次活动让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下次一定会更好。

第五篇:引起当代青少年“网瘾”现象的调查

引起当代青少年“网瘾”现象的原因调查 姓名:学号:班级: 内容摘要:网络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作为当代青少年,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了大量资源和信息,开阔了视野。但也有一些人经不住网络的诱惑,上网成瘾。当前,网络成瘾已成为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综合青少年自身及家庭教育、学校管理、还有社会监管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具体对策。防治的要旨是提高防范意识,改善教育方法;加强网络立法,抑制网络糟粕。 关键词:青少年 网瘾现状 网瘾成因 对策

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开始步入网络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生活因之受到影响,整个世界也因它的出现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这个世界带来超时空的数字化光环的同时,也夹带有污泥浊水与沉渣。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一旦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其求知的心智和原本善良的情感很容易被网络虚拟世界所吞噬,有的甚至还在网络的各种诱惑下,走上犯罪道路,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和自由。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逐年增加已成为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据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约有13万多人,占14.8%。据北京市150多位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上网达到81.3%,有七成学生网民沉湎于网上聊天,有四成多经常光顾,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14)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发达城市,网瘾青少年比例分别为8.1%、8.7%、8.3%,而在贵阳、银川、拉萨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的比例分别为31.8%、20.5%、13.7%。(数据来源于新华网)

二.青少年“网瘾”现象的原因

(一)学校因素

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有效引导,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没有真正教会他们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提高自身鉴别、分析信息的能力,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校园生活大多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将娱乐的重心转向网络;教师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与精彩的网络世界相比吸引力略显不足。同时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欠缺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单一化,管理无序化,师资力量较弱,

投入简单化等也使青少年网络成瘾形势更加严峻。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 ,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二)家庭因素

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只好将兴趣转向对网络的依赖。许多家长过度控制,对孩子期望值非常高,对孩子管教严格、惩罚严厉,孩子的成材压力太大,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到虚拟空间找满足感和成就感。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父母过度放任,忙于自己的事业,缺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使子女倍感孤独,从而被互联网上的一些具有交流功能的网站和聊天工具所吸引,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习惯于去网络世界寻求感情寄托。研究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或家庭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如果父母有着不良的行为,如生活懒散、自由、喜欢酗酒赌博、使用暴力或有犯罪行为等,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家长不良的平行和生活作风就会潜移默化的灌输到孩子的头脑当中。这样久而久之,逐渐承载的青少年已不满足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就容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家庭的温馨和朋友的关爱。

(三)社会因素

据调查,在我国现有的8700多万网民中,青少年占70%,未成年占20%,其中有40%的未成年人经常光顾色情网站。网络色情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直接诱因之一。尽管我国已经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但在各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网吧的营业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但是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学校周围的网吧,夜间12点以后照常营业,为学生提供包夜上网服务。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还有一些网游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提供一些靠购买本企业生产的游戏卡练功升级的网络游戏,像吸血鬼一样牢牢地吸住青少年的思想,让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不由自主的玩下去。

(四)自身因素

1.强烈的好奇心

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正迅速地走向成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并且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敏感且易接受,力争寻求自我、实现自我、好奇心强,他们渴望得到满足。网络虚拟的社会环境、自由的论坛方式和丰富的内容,极易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并为之提供了实现自身需要的最好舞台。当他们在虚拟世界里一次次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便会希望重复获得。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证实,及时强化会鼓励人们的重复行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动期,心理不成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其自律性和控制力较差。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挡网络的诱惑,被网上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所吸引,结果便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

2.从众心理

由于在同辈群体当中,青少年的地位、年龄、价值观和人的生活都十分接近,因而大多数人的行为和观点在此群体中便有了一定的影响力。青少年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行为很容易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由于网络的广泛普及,各种娱乐节目和精彩的网络游戏便成了同学之间交流和议论的主题。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没有兴趣,就会发觉自己不能与同学之间正常交流,越发觉孤立。于是也开始接触网络,由于盲目的涉猎网络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就会易被网络中的消极内容所吸引。由于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和鉴别能力,在大多数人的影响下逐渐地上网成瘾,甚至一发而不可收。

3.逆反心理

青年时期,由于正处于自我意识和心理发育的成熟阶段,追求独立个性和自由的空间,确立自我价值便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表现尤为突出。有部分青少年认为敢于挑战家长、老师是一件很酷的事。也许刚开始时他们并没有很痴迷网络,可是当家长、老师每天不停的告诫他们不要上网、不要迷恋网络,甚至学校也开始三令五申禁止上网时,青少年们幼稚的逆反挑战心理却促使他们毫不在乎的继续沉溺其中,最终难以自拔。还有就是,现实生活中,忽视自由、平等和个性展现的教条式管制和教育方式,已明显不适应青少年阶段自身发展的规律。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越大,这种逆反心理就越强烈,使得青少年极易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中寻求解脱与满足。

4.自控能力欠缺

在青少年成长、成熟阶段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而网络世界里的自由性、平等性和开放性,正迎合了青少年的这种心理。但由于他们的心理行为正处于变动时期,其自制力与自律性较差,因而一旦上网便难以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由于虚拟网络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咨询,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青少年来说,对网上的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其表现形式为:过度追求休闲和娱乐。首先青少年追求“新、奇、异”,而网络的确能够为他们提供各种新鲜事物。

五、青少年网络成瘾对策研究

综上所述,青少年们“网瘾”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责任也并不仅仅在于青少年自身。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青少年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学习与上网的时间,网络的好处显而易见。要让青少年真正从根源上戒除网瘾,不能仅仅进行教育和心理疏导,也不能完全依赖医疗机构的努力,更不能靠单纯治理网吧,必须进行全社会的综合治理。

(一)学校要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

学校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采取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和素养。学校应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理性自觉。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青少年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

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充实课外时间,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建立活动形式新颖的青少年组织,让青少年以成长团体为依托,自由发挥个性,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满足成长中的各种需求。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技巧,促进青少年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

(二)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父母作为青少年生活的管理者,与青少年相处时间较长,关系较为密切,应加强自己在青少年与互联网交互作用中的主导地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不要期望太高,以减轻子女的心理压力,并给予更多的情感支持、理解与接纳,以缓解及消除其负性情绪。作为与青少年共同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父母,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青少年因生活中缺少温情与关爱而沉溺于互联网。家长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应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有利于戒除网络成瘾。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和他们一起分担成长中的失败和痛苦。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人格魅力,父母为人处事的做法,父母的言行举止这些都是孩子良好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因素。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教育。使学生对自身的心理特点和一般的心理问题有正确的认知,使他们掌握自我调节和疏导的手段,掌握测量和处理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利用心理学实验等使青少年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认清自身的需要,引导他们端正上网的态度,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现实生活方面给予心理指导,使他们辩证处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关系,达到心理的平衡。学校应当积极主动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生活需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让学生把信任感、归属感建立在各种教育力量和组织当中,解除他们对网络的依赖。

2.抗挫折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挫折,选择网络逃避现实是消极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要增强信心,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遇到的挫折。

(四)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1.政府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对于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网站、向青少年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以及对那些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青少年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坚决予以打击。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

2.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要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3.国家应尽快制定加强网吧管理的法律,对于在禁止区域内经营网吧、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合法经营等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和制止,用法律规范网吧,使其走上正轨。

4.制定相关法律,设立国家级预防救助中心。一些国家已经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方面走在了前列,我国也已经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涉及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但是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往的条款已经无法保证青少年健康上网,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已经迫在眉睫。

(五)发动社会力量,给青少年建立一个良好的生存状态

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是出于某种需要。根据对中国儿童接触互联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我国儿童、青少年接触互联网主要是为了满足伙伴交往需要、忘记烦恼并摆脱生活压力的需要、刺激兴奋情绪的娱乐需要、消磨时间的需要以及社会学习的需要等。因此,要治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就要了解青少年的发展需求,以各种途径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不但关注青少年的学习与工作,更应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满足他们心理与成长的需求。要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快乐成长的客观环境,特别要重视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网外文体活动,对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外的生活尤其重要。

结语:网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个人、家庭、学校、治疗机构等社会多方因素的影响,也需要各方的合作才能解决,青少年自身要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与管教方式;学校要对面临严重学业压力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网瘾治疗机构要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师资力量、与科研机构合作深入研究网瘾问题;政府要重视青少年网瘾问题,加大青少年网瘾的科研力度、为保护未成年人上网立法、建立网瘾治疗和救助基金、规范和管理网络游戏及网上不良信息,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只要青少年们能够把握住自己,掌握好上网的“度”的问题,网络一定可以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资料 新华网 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报告 百度网

[1]pat1riciawallace.互联网心理学[m].谢影,苟建新,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

[2]王易.沉迷网络游戏是种“病”[ j].发明与创新, 2014(6): 46.

[3]马文会.如何纠正网络心理“病”[j].心理与健康.2014,(2):13-14.

[4]朱美燕,朱凌云.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j].中国青年研究,2014(6):20-21.

[5]苏振芳.互联网与青年社会化[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2).

[6]林绚晖.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j].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4,10(1):74-7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