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巧戏情缘 [让学生与作者巧结“情缘”]
 

巧戏情缘 [让学生与作者巧结“情缘”]

发布时间:2019-06-14 03:56:51 影响了:

  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就课文客体挖掘教学内容,而对课文作者主体因素却关注过少。有的虽然在课内讲读课文的教学中,也涉及作者、写作背景等内容的介绍,但大多过于简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占时间较短,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所占份量较轻。至于课外阅读课文,对作者的主体因素更是“忽略不提”。他们在语文教学观念上,认识不到阅读教学过程实质上既是让学生从课文汲取“营养”(思想性和艺术性等)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与课文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立足于主导,充分发挥“穿针引线”的艺术功能,拉近学生作者的距离,让他们结上“情缘”,实现心灵上的感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认知、情感、思想、意志及个性倾向等各方面,全方位地走近作者,全身心地学好语文。为了让学生和作者结上“情缘”,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拉近他们的距离:
  一、认知距离。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无论是名家名作,还是新人新作,从思想性、艺术性和规范性上来讲,均堪称典范。文章写作的成功,是作者在特殊的生活经历中对主客观世界认知的结果。这种认知,凝聚了作者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特殊性,是他人无法“拥有”的。更何况学生与作者之间存在着“代沟”呢?而不理解作者认知的特殊性,首先就给学生理解课文设下了一大障碍。因此,教师要将作者的成长经历和认知发展历程、智力等有关情况,搜集起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作者的认知历史,给“进入”课文准备好条件。
  二、情感距离。文章写作的过程,是作者内心真实感情自然流露的过程。无感情或感情虚假,绝写不出好的文章来。课本上的文章,可以说感情都相当真挚,且不说文学作品,记人、写景、叙事类的文章,就是议论、说明性的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或事的褒贬,对客观事物和科学知识的热爱。作者在课文中表达的感情也具有独特性,它是在作者对主客观世界独特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态度体验,喜、怒、哀、乐、愁,只有作者本人内心才能体验到。其他人以读者的身份从课文字句中去感受,总要形成距离,有的甚至产生体验偏差。而学生本来在认知上就与作者有距离,产生情感上的距离也就成为自然。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营造出情感体验的氛围,激活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情感体验特征。然后,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作者的情感特征。
  三、思想距离。文以载道。文章写作的过程,是作者思想火花碰撞的过程。选入课本的文章,思想观点都非常鲜明、新颖,符合社会和时代的价值取向。这些文章表达的思想非常缜密,表明了作者对主客观世界认识的正确性、深刻性和全面性。不达到一定高度和深度的思想境界,是写不出这些优秀的篇章来的;同样,不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也是很难全面而正确地理解这些文章的思想内涵的;而这恰恰需要一个辩证的思想发展过程。作为学生,形成与作者的思想距离,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教学中,教师应将作者思想发展的轨迹,向学生介绍清楚,更要讲析清楚作者思想发展变化的内外部动因。然后,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采撷课文的思想花絮。这样就便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了。
  四、背景距离。一个作者人文地位的形成是与他自身所处的社会、时代、家庭以至婚姻等因素的影响分不开的,是他在人生道路上耕耘和奋斗的结果。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对这些内容的把握不够全面、不够系统,造成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语文课堂上,应该将作者的背景内容介绍全面,尽量挖掘出与作者有关的影响因素,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作者的认知、情感、思想的形成契机和发展脉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主题意蕴。
  五、个性距离。一篇成功的文章,能够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征。作者的个性特征从文章的语言、立意和写作方法上都能得到印证。所谓“文如其人”,就是这个意思。教学中,不少教师也介绍了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等,但往往是“格式单一”、“千人一面”,没有介绍出作者的“血肉”来。所以,结合阅读教学,教师不妨找些作者自传性材料给学生阅读,以对作者的个性特征形成鲜明的印象。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
  当然,从以上几个方面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许多方面需要课堂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才能实现。而这,正是大语文教育的要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