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6-15 03:58:21 影响了: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 体、 美的和谐发展。”的确,语文这门学科是充满美,充满诗意,充满情趣的,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欲望”。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070-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 体、 美的和谐发展。”的确,语文这门学科是充满美,充满诗意,充满情趣的,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欲望”。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怎样渗透新课改理念,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呢?
  一 美境创设体现情境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富有情趣的课堂氛围是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心理相容的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美的情境、美的氛围,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要善于用真诚坦率、富有亲和力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用优美生动、充满感染力、新颖别致的导入谈话来吸引学生,创设或庄、或谐、或抑、或扬、或起或伏的氛围来带动学生,用猜谜语、做游戏、欣赏动画、引导学生随文本做律动、用钢笔击节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激励学生,使学生一上课便如沐春风,产生乐学情绪,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教学《咏鹅》这首诗时,教师先请学生进行一次趣味猜谜活动:“头顶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脚蹬红鞋子,口喊小号子。”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到最佳状态。接着,教师又用声情并茂的朗诵和态势语,再现古诗意境。继而放轻音乐引导学生反复美读、吟诵这首诗,在诵读中营造出迷人的意境,使学生读着读着仿佛亲耳听到了鹅的叫声,看到了鹅的美丽姿态。最后,教师鼓励学生模仿鹅仰着脖子朝天高歌的姿态,做着一会儿浮水、一会儿拨水的动作表演读,自然而然地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目的。
  二 美文感知体现思路美——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感知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写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本实际上就是揭示文章思路的过程,只有按照审美规律从文章整体入手去引导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文章的思路美,从而获得审美感知。
  例如:教学巴金的《海上日出》一课时,教师采取了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目聆听——多媒体画面展示、欣赏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默读课文,想象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美丽景象这一教学思路,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走近美——感知美——想象美,调动了学生的审美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审美感知。
  三 美点拓展体现作品美——鼓励学生审美感悟、审美想象
  教材中的“美点”各具特征,常见的有:构思精巧、立意新颖、语言感人、场景生动、见解精辟等。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善于在五彩缤纷的语文教材“百花园”中寻觅各篇文章不同的美点(即作者匠心独运的着力点),采取多种形式拓展美点,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美的情境之中,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审美想象,鼓励学生交流审美感悟。
  例如《少年闰土》一课,鲁迅先生用优美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月夜刺猹图,少年闰土的形象塑造得丰满可爱,月夜刺猹的场景形象生动。教学有关看瓜刺猹部分时,教师可用挑战性的语气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心入其境地想象当时的场景——“同学们,你们能从这部分课文中找出表现少年闰土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语句吗?快找一找、读一读吧!……读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当时闰土是怎样刺猹的,看谁的脑海中浮现出的这一幕月夜刺猹的场景最神奇、最清晰。……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你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并与大家交流,说说你的阅读感受。……”这实际上是一种书面语言——形象把握——口头语言的转化过程。虽然教师对教学内容未作详尽解释,但由于采取了学生喜欢的“过电影”、“讲故事”、“谈感受”等深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形式,学生想象丰富、交流踊跃、感悟深刻,较好地调动了学生欣赏美——想象美——交流美的积极性。
  四 美感激发体现互动美——鼓励学生表达美、创造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材绝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正是情感这个因素,使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古语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贵在“以形感人,以情动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借助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造出生动逼真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形象美和整体美感,产生与文共鸣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思维。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词句,采取重锤敲打塑心灵的方法,在人物形象塑造、品读词句、想象画面时下功夫,引导学生在感悟美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使学生水到渠成的去表达美——创造美。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军神时,他并没有选择传统的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的方式,而是采取了重锤敲打塑心灵的方法,直接带领学生欣赏《军神》中最动人心魄的录像片段——刘伯承没用麻药在接受72刀之多的手术,抓破床单却一声不吭……紧张的氛围和音乐渲染一下子揪住了同学们的心,把他们带入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场景之中。接着,教师又抓住了“刘伯承的无比坚毅”和“沃克医生非常惊奇”这两条线索,引导学生分四人小组展开与文本的反复对话和探究、感悟、品味活动,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顺畅自然地入情。最后引导学生将刘伯承在手术中不顾疼痛数清72刀的典型细节与“关云长刮骨疗毒”的事例和生活中亲人做手术的实际,进行多层面对比,凸显“军神”品质,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的美的震撼,由衷地呼出“军神”二字,从而水到渠成地与文本、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继而教师引导学生去交流所发现的生活中的真善美,鼓励学生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牢记自己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用自己的劳动去追求美——展示美——创造美,达到了文道结合的目的。
  总之,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语文教师应将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寓美于诵读,寓美于释词,寓美于分析,寓美于合作交流,寓美于讨论表达,寓美于情境表演,寓美于写作应用,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感受美、发现美,去欣赏无画之画,去吟诵无诗之诗,去畅谈无言之言。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促使学生早日产生追求美、创造美的行动。长此以往,语文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