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高中物理实验【让物理实验更接近生活】
 

高中物理实验【让物理实验更接近生活】

发布时间:2019-06-24 03:57:18 影响了:

  物理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从生活走向物理,让生活演绎物理,丰富的生活为物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创设一种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氛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稍作改进,不但使实验更生活化,而且效果更明显,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1、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普通塑料吸管随处可见,喝奶的、喝粥的、喝饮料的都行,对着管口用相同的力度吹,一边吹一边用刀子把塑料管的下部一小截一小截地削去。随着吸管的变短,“笛子”的音调越来越高 ,什么原因?当然是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越来越快,频率越来越大。结果简单明了。
  2、探究做功与内能的关系实验
  在探究给物体做功可使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的试验中,课本中用的是,向压缩空气引火仪中加入乙醚,然后压缩活塞,使乙醚燃烧,但是乙醚是什么,我们生活中几乎没有接触,作为初中生来说,知道者更是微乎其微。而火柴在日常生活中却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如果用火柴头代替乙醚放入压缩空气引火仪中,则只需要向下轻压活塞,火柴就燃烧了,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而且在此之后,还可以接着讨论:除了这种方法,同学们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火柴燃烧呢?用火柴皮划;在黑板上摩擦;用蜡烛、火机点燃等等,这些同学们都会想到,然后再将这些方法分为两大类,那么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也就自然而然地都总结出来了。
  3、对玻璃瓶“吞”鸡蛋的实验改进
  准备一个气球,倒入大约半杯水,用一根儿细绳把口扎紧,然后把它放到玻璃瓶口上,气球并不下落,将气球拿下,点燃一根火柴,放到瓶子里,再立刻将装水的气球放到瓶口上,结果气球下落,被吞进了瓶子里面。这里用装水的气球代替鸡蛋,不但可以根据瓶口大小自由改变装水气球的大小,而且装水的气球更容易随瓶口变形,这样实验的成功率也就自然比用鸡蛋高。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喝饮料的塑料吸管,弯成直角,一段向上,管口放上一个玩具**的塑料子弹,或者一个揉得紧密的小纸团,用口对准吸管另一端吹气,子弹就会升高但却并不离开,而是在管口不停的转动起来,进而说明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这个实验中所用的吸管、塑料小球都比较容易找,效果也比较明显。
  5、人造彩虹:演示光的色散实验
  关于光的色散实验,一直以来我们都是用三棱镜来做的,而三棱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并不常见。这时我们不妨用玻璃杯来代替。将普通的圆柱形玻璃杯装满水,放在太阳光下,稍微倾斜一定的角度,使之与太阳光线不要成直角,那么在另一侧就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白光被分解成了各种色光。另外装满水的玻璃杯还可以作为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放大作用和成像规律。而喝水的玻璃杯我们可以信手拈来,让学生真正地感觉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皆物理。
  6、用手感受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体验或感受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老师们采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用矿泉水瓶装小半瓶热水,然后盖紧瓶口,看到瓶子一会儿向内凹陷进去;用“良心壶”向外倒水,同一把壶既可以倒出茶水,又可以倒出可乐;用吸管喝饮料有时很费劲……这些方法都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但都需要借助一些器材。有一种方法不需要什么器材,效果却很明显:伸出双手,掌心相对,两手相握(一只手的四指紧密靠拢扣在另一只手的虎口处),掌心内密封一些空气,用力向内挤压,使掌心内的空气尽量挤出,然后再将两手分开,会明显的感觉到似乎有一种力在阻碍两只手分开,那么很明显这是外界的大气压在起作用。大气压就在这一小小的动作中被我们轻而易举地感受到了。
  7、利用矿泉水瓶演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
  将空矿泉水瓶(稍微留一点水)拧紧瓶盖,然后使劲拧中间部分,直到拧不动为止,而后再将瓶盖轻轻拧松,此时,伴随着“啪”的一声,会看到瓶盖被打出去很远,瓶口同时产生大量白雾,很显然这是瓶内气体对外做功,转化为瓶盖机械能的同时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瓶内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出现白雾。
  另外,还可以将空玻璃杯开口向上慢慢压入水中,感受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关系;利用空心与实心水袋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等。
  总之,生活处处皆物理,只要我们善于去观察、去发现,定然可以让我们的物理知识更接近生活,让抽象的物理概念更简单易懂,从而真正体现我们“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