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化学教学中对演示实验的改革与创新】九年级化学所有演示实验
 

【化学教学中对演示实验的改革与创新】九年级化学所有演示实验

发布时间:2019-07-06 03:57:05 影响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本中注重加强实验,但又改革了实验内容和方法,使实验简单化、微型化和生活化。但是有些实验也不是对于所有地区、所有教师、所有学生都适用,因此根据我校实际,以及我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在教学中对演示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一、讲究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世界万千变幻,化学现象琳琅满目,奇妙无穷。实验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要,使学生想学、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如在讲授绪言时,不能几句话带过。我在讲绪言时设计了几个既简单又有趣、可行的实验,我事先在一张白纸上用酚酞画一朵花并晾干,讲课时让学生先看一下这张干净的白纸,再往上喷无色的液体(碱液),纸上瞬间出现一朵红色的花,学生一下子就兴奋起来,感觉很奇妙,这时我告诉他们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化学小魔术,里面有我们应该掌握的化学原理;接下来我再取一些鸡蛋皮放在小烧杯中,倒入一些无色液体(稀盐酸),烧杯中顿时出现大量气泡,鸡蛋皮慢慢消失了,学生不仅觉得很有趣、很神奇,而且很贴近生活。学生目睹了物质发生变化那妙不可言的景象,思维马上被引入化学的王国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
  二、增大可见度,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现象鲜明突出,便于学生观察,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对知识加深认识和产生求知欲。突出实验现象的方法很多,如用试剂最佳配量来突出实验现象:初三化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要点及原因,如果水与浓硫酸任意比稀释的话,有时效果不好,通过多次的实验我发现如果用53.3mL浓硫酸溶于180mL水中,温度可升高到81℃,通过适当的剂量配比,得到较好的效果。又如充分利用外界条件来突出实验现象,众所周知白底绘制红色特别的醒目,白底绘制白色图案便难以辨认,因此,在做一些溶液变色的实验时,选择合适的背景色,使实验现明显,如溶液变红可用白纸或白色的衣服做背景色就非常明显;另外,对于一些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改为对比实验,如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变色不明显,实验时可取两支试管装入等量的石蕊试液,一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另一支作对照用,这样现象就较明显;课本上一些效果不明显实验还要进行一些改进,如演示盐酸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这一实验时,课本上的是“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盛稀盐酸的试管里……”但由于钉上的锈形成时间长且致密,除锈速度慢且不彻底实验效果常常不理想,做个实验时,改用“一块新生锈的铁片”,将试管换成小烧杯(50mL),实验时,铁片下部浸入盐酸中,上部外露。这样做不仅效果明显,除锈速度快。而且节省时间。
  三、挖掘仪器潜在功能,简化实验方法
  一些书上的实验耗时很长,有时甚至会导致无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简化实验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可改为:用一根带有橡皮塞的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黑(表面生成氧化铜)后,迅速塞进集满一氧化碳和含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大试管中,即可看到铜丝表面由黑变红,振荡试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样不仅取材容易、装置简单且实验时间短,同时还可以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再如金属活动性的实验,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在生物实验用的玻璃培养皿中放入两个垂直交叉的塑料片,形成四个格子,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倒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使四种金属同时接触酸液,实验现象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操作更加简单。
  四、加工仪器,改进实验装置
  书上要求的实验有些在做时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失败,有些操作比较繁琐,有些效果不太好,而实验操作是可以适当地进行改进和创新,以确保得到理想效果。如讲授质量守恒定律时,书上安排的实验要求用托盘天平分几次完成实验,我改用杠杆来完成这个实验,实验如下:
  在杠杆两端分别挂一个带胶塞的试管和锥形瓶,在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胶塞中塞一个吸有硫酸铜溶液的滴管,锥形瓶内放一盛有豆粒大白磷的燃烧匙,锥形瓶瓶口塞一个吸有浓硫酸的滴管。先使杠杆平衡,然后将浓硫酸滴入燃烧匙里将白磷引燃,冷却后,观察杠杆是否平衡。再将另一个滴管中的硫酸铜溶液滴入试管中,一会儿后,杠杆仍保持平衡。
  这样的改良使现象直观明显,操作简单,克服了反复称量的问题。上册中对于水的电解实验要求较高,但用水电解仪不仅仪器较大而且反应速度慢,我做了如下改进:
  把塑料矿泉水瓶的下端剪去,在瓶口塞一个合适大小的胶塞,胶塞中插两个家用的缝衣针,用缝衣针做电极,在针眼中穿入导线,连上学生电源就可以实验了,这样不仅利用了废物,而且反应速度特别快,很快就可以收集到需要的气体。
  五、增强综合性,促进学生学习
  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过程,同时也应是一种本事,所以我们在授课时不仅关注知识本身,更应把知识的运用放在关键位置。如在教“气体溶解度”时,我设计了一个能同时体现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的实验,方法如下:
  在胶塞上插一根注射针头,将胶塞塞在内盛有浓氨水的试管上,再在针头上安上针管(针管内无空气),把该试管放入温水中,可看到针栓自动上移,且浓氨水中形成一些气泡,将此试管取出,向外拉针栓,则氨水中迅速形成很多气泡并向上运动冒出,再迅速推针栓,向上跑的气泡立即由大变得很小,当手松开针栓后,针管内仍充满一定体积的气体,把试管放入冷水中,可见针栓自动移到尽头,这样就直观地体现出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才会使教学更得心应手,也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