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民族文化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于民族文化的画
 

民族文化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于民族文化的画

发布时间:2019-07-07 03:53:33 影响了:

  【摘要】民族文化对于国家民族复兴责任重大。民族地区应用型人才文化素养的培育,是民族地区高校应尽的时代责任,对于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复兴;人才培养;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12)02—0174-6
  民族地区高等学校承担着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任务。这里所指的高等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这些学校包括在少数民族地区专门设置的民族院校和其它各类院校。截至2011年5月,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101所,其中西部民族地区有270多所;全国本科院校有1112所,西部民族地区本科院校139所。2010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为22317929人,少数民族学生有1508295A,占学生总数的6.18%,这些学生很多分布在西部民族地区的高校。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西部民族地区高校肩负着为当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的历史使命。
  当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要办出特色,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民族地区高校只有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才能在优势林立的高等教育阵营中形成自己错位竞争的优势,办出特色,也才有可能在不同领域争创一流。
  一、对民族文化与民族复兴的理解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华民族文化必然体现丰富多元的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于民族文化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强调要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就普遍意义来说,它是相对于主流文化、强势文化或者精英文化而言的,是具有历史传统的、地域性的、非主流的文化。在我国,民族文化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具有历史传统的、民族民间的、非主流的文化;二是指我国境内55个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本文所指的民族文化属第二层含义。民族文化在结构上包括物质、心物和心理三个层次,在内容上既有外显的民族艺术、民族文学、民族语言文字、民族风俗习惯,又有内隐的民族感情、民族性格、民族思想态度、民族伦理道德、民族价值观念等。
  民族文化教育是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国家民族复兴的基础和必由之途。根据滕星教授“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的观点,我们认为民族文化教育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文化教育是指整个中华文化的教育;狭义的民族文化教育是指以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为基础,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内容,教育者根据国家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实现民族团结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的活动。本文所指民族文化教育是狭义的民族文化教育,其内容主要是少数民族文化,重点包括民族艺术、民族文学、民族语言文字、民族风俗习惯、民族性格、民族思想态度、民族伦理道德、民族价值观念等。其对象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和主流民族大学生,但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准备服务民族地区的主流民族大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使少数民族学生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使其他民族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促进民族团结与进步,促进社会繁荣与稳定,也为适应民族地区工作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二、民族地区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开展民族文化教育的意义
  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专业应用型人才。一般意义上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具有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出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民族地区的应用型人才是一种特殊的应用型人才,为使他们能够适应并长期稳定服务于民族地区,除具有一般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素养,这是应用型人才立足民族地区、适应民族地区、服务民族地区、融入民族地区的必要条件。因此,民族文化应该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民族文化素养也应该成为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条件之一。具体而言,民族地区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具有以下意义。
  (一)对大学生个体的意义一形成必要的心理准备、加快民族文化的认同
  1.改变社会刻板印象,消除偏见。一些非民族地区的学生在进人民族地区高校学习前,由于听信谣传或某些负面报道,对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可能形成片面、消极的印象。开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少数民族的历史、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情感态度,以及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疾苦,消除刻板和偏见,为尊重、理解、接纳、参与、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奠定心理基础。
  2.激发兴趣、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不少内地的其他民族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怀有强烈好奇心和神秘感,开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寓意,激发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进而在认识上真正将少数民族文化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文化观。在此基础上也才可能将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作为己任,从民族文化的“旁观者”转变成民族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
  3.促进人际交往,有助社会实践。在民族地区学习,少不了与少数民族同学、教师和群众交往。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为化解矛盾,建立团结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创造条件。同时还为大学生深入基层,接触群众,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便利。
  (二)对文化建设的意义一一丰富校园文化,繁荣民族文化,整合中华民族多元文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