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简析《广韵》中“青”为声符的谐声字_广韵声类
 

简析《广韵》中“青”为声符的谐声字_广韵声类

发布时间:2019-07-10 03:46:11 影响了:

  摘要:文章分析《广韵》中从“青”的声的谐声字的谐声规律,明确广韵中特殊谐声关系的存在。通过在各方言中和中古、上古读音的比较,揭示其语音发展痕迹,并显示谐声在语音研究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青;广韵;谐声字
  谐声字又称为形声字, 是许慎六书造字最重要的一种。它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组合而成,即所造出来的字,它的形符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声音则与其声符的读音相同。一般地说,同一个声符会和不同的形符组成不同意义的字。这些包含有该声符的一组字习惯上称为一个谐声系列。这些谐声系列往往在读音上表现出相同或相近的语音性质,从而为古音研究提供依据。以《广韵》中“青” 为声符的一组谐声字为例,来探讨谐声字的谐声关系,并从中窥探其所反映的语言现象。
  一、从“青”得声的谐声字按声韵调统计
  《广韵》 所录从“青”得声的谐声字共39个(若同一字形有不同读音,《广韵》 收录在不同位置, 则分别计算)。
  平:1、 耕母:綪
  2 、清母:清(七情切)、圊、情(疾盈切)、晴(井二切)、请、
  贝青、精(子盈切)、箐、鶄、蜻、鼱、婧(慈性切)、睛、□、聙、
  3 、青母:青、鶄、鯖(诸盈切)、蜻、靘、
  上:1、静母:静(疾郢切)、□、靖、婧、请(七静切)、睛
  去:1、映母:□ (楚敬切)
  劲母:倩(七姓切)、凊、靗、贝青、靚、请、婧、精(子姓切)
  径母:靘(千定切)、掅
  (一)从“青”得声的谐声字按声母统计(见表 1):
  莊:綪
  清:清、圊、青、鶄、鯖、蜻、靘、倩、凊、靘、掅
  从:情、晴、请、贝青、静、□、靖、婧、 □ 、贝青、靚、请、婧
  精:精、箐、鶄、蜻、鼱、婧、睛、靚、聙、请、睛、精
  初:□
  彻:靗
  
  (二)从“青”得声的谐声字所属韵部(见表 2 )
  1、耕韵开口二等:綪
  2、清韵开口三等:清、圊、情、晴、请、贝青、精、箐、鶄、蜻、鼱、婧、睛、贝青、聙
  3、青韵开口四等:青、鶄、鯖、蜻、靘
  4、静韵开口三等:静、□、靖、婧、请、睛
  5、映韵开口二等:□
  6、劲韵开口三等:倩、凊、靗、□、贝青、靚、请、婧、精
  7、径韵开口四等:靘、掅
  (三)从“青”得声的谐声字所属声调(见表3)
  
  二、谐声现象反映的语音现象:
  (一) 以“青”为声符的谐声字的谐声规律及异常谐声的存在以 “ 青” 为声符的这组谐声字的主谐字是“青”,其他是被谐字。“青”在《广韵》中的音韵地位是清母青韵开口四等,那么这组谐声字的谐声关系可分析为:
  1、从声母方面看: 本部互谐5个,清从互谐12个,清精互谐15个,精从互谐26个。以“青”为声符的谐声字大多集中在齿音,并且齿头音精清从居多,和舌上音也有谐声关系。
  高本汉认为,大部分谐声字主谐字跟被谐字的声母是相同或相近的。虽然声母不同,但其发音部位大都是相同的。比如在以“青”为谐声的字组中,现代音的声母分别是:[t?揶] [t?揶h],在上古音中它们分别属于精母、清母、从母。
  董同龢也认为,凡是谐声的字,声母必属一个可以谐声的总类; 而不谐声的或偶尔谐声的必属于另一类。和韵母的类相同,大多数声母的类自然不会只包含一个声母,但是各类之内, 各个声母也必有某种程度的相同才会常常谐声。如“静”、“倩”、“请”等,从“青”得声,包括[t?揶] [t?揶h]两个声母,但它们的发音部位却是相同的,都是齿音。
  2、从韵部方面看: 从“青”得声的谐声字主要集中在精、清、从三部,照、穿也有其谐声,而演变到现在,则统一演变成[i?]。造成韵部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同源分化的必然性。 如章太炎所说:“自非域外之语,字虽转繁,其语必有所根本。盖义相引申者,由其近似之声转成一语,转造一字, 此语言文字自然之则也。” 所以词义引申运动,是造成词语分化产生同源词的一个重要途径,其结果有二:一是形变,一是音转。 二是文字假借的必然性,决定了假借音转的必然性。假借又叫通假,是指本有其字而不用,另借音同、音近字来代替。
  既然“同谐声必同部”,那么我们所概括出来该字族的谐声关系应是和谐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知道这是因为《广韵》是反映中古音系的一部韵书,而“同谐声必同部”是特指造字时代即上古时期,从上古到中古语言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原来读音和谐的谐声字也就变得不是那么和谐了。
  “青”字谐声字族在《广韵》中分布在清韵、青韵、静韵、映韵、劲韵、径韵、耕韵这些梗摄韵中,这说明这些韵在上古音中联系应该是很密切的。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青”得声的形声字,在声母方面,虽然后代分属齿头和正齿两大类,但在上古,他们却同属一类,而有些字虽然是从“青”的形声字,但是本音均已消亡。在韵部方面,这些谐声字在《广韵》中虽已经分属不同的韵,但我们通过分析其谐声关系,这些韵在上古音中确实有密切联系的,可以归一类。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