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从互文性看《牡丹》的用典]互文性
 

[从互文性看《牡丹》的用典]互文性

发布时间:2019-07-13 03:57:53 影响了:

  “互文性”,也叫“文本间性”,是法国符号学家、后结构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1966年提出的。克里斯蒂娃把“互文性”看作一种文本特性,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由马赛克似的引文拼嵌而成,每个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文本与文本之间互为参照物,它们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开放的文本网络,构成一个文学符号的演变过程。“互文性”揭示了文学创作中继承与创新的方式与途径。就阅读角度而言,互文性“引导我们了解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使得我们不再线性地阅读文本”。也就是说,互文式阅读将作者、读者、文本与互涉文本之间的主从关系转化为互动关系,这样就能发掘文本的诸多意义,从而实现文本意义的增值。
  中国诗歌批评史上互文阅读的传统渊源已久。中国古代文学文本之间经常见到相互指涉、因袭的特征,也就是“互文性”的特征。如钟嵘《诗品》就指出:“古诗: 其源出于《国风》”;曹植“其源出于《国风》”,刘祯“其源出于古诗”……。这些文本之间都存在着互相指涉( 互文性) 的特点,实际上,在整部中国诗歌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体方面,既有拟古诗,又有唱和诗;既有赠答诗,又有次韵诗;风格方面,既有学李,也有学杜;还有学陶、学韦、学柳……不一而足。当然,这只是说明互文性现象的存在,并不是说后来的文本都是对前面文本的生吞活剥。李商隐的七律《牡丹》,它八句诗用了八个典,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第一句“锦褘初卷卫夫人”出自《典略》:
  孔子返卫,卫夫人南子使人谓之曰:“四方君子之来者,必见寡小君。”孔子不得已见之。夫人在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之声璆然。
  第二句“绣被犹堆越鄂君”来自于刘向《说苑·善说》:
  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张翠盖而检犀尾。会钟鼓之音毕,榜枻越人拥楫而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
  第三、四句“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垂手”、“折腰”本为舞姿。据徐陵的《玉台新咏》卷七记载,梁简文帝诗《赋乐府得大垂手》中“垂手忽苕苕,飞燕掌中娇。罗衣恣风引,轻带任情摇。讵似长沙地,促舞不回腰。”《小垂手 》“舞女出西秦,蹑影舞阳春。且复小垂手,广袖拂红尘。折腰应两袖,顿足转双巾。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第五、六句“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分别引了用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石季伦用蜡烛作炊”及习凿齿《襄阳记》“荀令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气不歇。”
  第七句“我是梦中传彩笔”见《南史》卷五十九《江淹传》:
  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第八句“欲书花叶寄朝云”引用宋玉《高唐赋》:
  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最后两句,用江淹的梦笔生花与宋玉的朝云暮雨两个典故,写自矜于锦心绣口的才华,配得上国色天香的对象,将诗的本旨引向了意乱情迷的风怀。至此,已不单纯是咏物了,因为花与人,人与花,已完成了幻觉般的重叠。
  互文性理论以颠倒常识的方式揭示了文本的生产过程,重新定义了文学的继承与创新的含义,澄清了独尊自我作古的天才及其独创性的浪漫主义的迷雾,但又并非回复为古典主义的机械模仿。
  参考文献:
  [1]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3)。
  [2]蒂费纳.萨莫瓦约.邵炜译.互文性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84。
  [3]王瑾.互文性.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甘义锋,李宝敏,教师,现居湖北枣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