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

发布时间:2019-07-17 04:07:42 影响了:

  摘 要:《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二十世纪初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优秀短篇之一,小说揭露了当时的美国社会是非颠倒,黑白不分。本文从言语交际的视角分析了小说主人公苏比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可看出苏比绞尽脑汁想进监狱换取食宿,但当他放弃这个想法时却被警察无缘无故逮捕。作为流浪汉的苏比是社会的牺牲品,是值得同情的人。
  关键词:警察与赞美诗;苏比;合作原则
  欧·亨利原名为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一、《警察与赞美诗》
  《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短篇小说的杰作之一。这部小说的创作是在美国南北战争后,当时社会的深刻变化引起文学的变化。这时期一些作家开始创作一些较先进的文学作品。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垄断资产阶级残酷的本性,控诉了统治者对人民的迫害。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描写了流浪汉苏比在冬天来临之际,想方设法到监狱过冬,六次犯事,为非作歹,可是都未能如愿,正当听到教堂的赞美诗,决心弃旧图新自食其力时,却被警察无缘无故逮捕了。欧·亨利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做好铺垫,勾勒矛盾,在最后关头揭开故事中所有设置的悬念,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形成“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这种被称为“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艺术风格在《警察与赞美诗》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通过这部短片小说,欧·亨利把矛头指当时美国社会,真实的反映了不明是非,颠倒黑白的社会现实。
  二、交际的合作原则
  为了解释人类言语交际如何进行,语言研究者不断探索,先后提出了三种具有影响力的交际解释模式,分别是代码交际、推理交际和明示——推理交际。本文将基于意图推理交际模式进行探讨。根据意图推理交际模式,交际是发话人给自己所意欲交际的意图提供证据,接受者结合语境分析证据以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意图推理交际模式以交际者的意图为中心,以证据为手段。在意图推理模式中,推理从一套前提开始,得出一套合乎逻辑的结论。对于如何进行交际中的推理,受话人如何推断发话人在特定的环境里所希望表明的意图内容,Grice提出了制约交际和理解话语意图内容的合作原则。即根据目前交际的目的或方向, 交际双方只有相互配合,朝向共同的目标努力,才可以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在合作原则下,有四条准则体现了合作交际:一、量的准则。即话语应包含满足交际所需信息,不应包含超过交际所需的信息。二、 质的准则。即努力使说的话真实。三、关系准则。即要有关联。四、方式准则。即说话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避免歧义,要简练,要有条理。假定发话人是遵守合作原则的,因此他说的话有且仅有一个解释是符合合作原则的。受话人依据合作原则、语境和句子的字面意义就能推断出发话人想要表达的交际意图。
  三、小说分析
  小说中,当苏比第一次遇到警察时,警察气急败坏地问“肇事的家伙跑哪儿去了?”苏比回答 “你不以为这事与我有关吗?”按照量准则的标准,苏比的回答应该是包含有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苏比说这句话是希望警察认定他就是肇事的家伙,因此满足了交际所需信息。根据质的准则看,苏比应该努力让回答的话真实,不要说自己相信是虚假的话,但实际情况是,苏比并没有肇事,他故意说假话、违反质的准则,只是希望借此达到去监狱的目的。根据关系准则,苏比的回答应该和警察的问话有关联,在一问一答的言语交际中,苏比的回答并没有直接回答警察的提问。但这种回答与警察的提问也是有关联的,因为他希望警察认定他就是肇事者,那么肇事的家伙就站在警察面前。根据方式准则,苏比的回答应该要清楚明白,但他的模糊的答语是希望警察认定他就是肇事者。总体上看,苏比是故意违反交际的合作原则从而达到进监狱的目的。
  在餐厅吃完牛排,煎饼、炸面饼圈和馅饼后,苏比对服务员说:“现在,快去叫警察,别让大爷久等。”服务员回答的是“用不着惊动警察老爷”。从对话可看出,服务员的回答符合了言语交际中的四条准则。按照量的准则,服务员的话应该包含关于警察的信息,文章中服务员表明了他不会去叫警察。按照质的准则,服务员的应该努力使说的话真实,文章中服务员的话也是真实意愿的表达,不是虚假的话。按照关系准则,服务员的话与苏比的话之间要有关联,文章中服务员的话围绕“警察”展开,有关联。按照方式准则,服务员的话要清楚明白,文章中服务员表明了不用叫警察,同时让读者能预感到苏比接下来的处境不妙,后文中,两个侍者干净利落地把苏比往外一叉,正好让他左耳贴地摔在铁硬的人行道上。在这个场景中,服务员的话语完全符合了交际的合作原则。苏比渴望被捕入狱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在接下来的场景中,苏比装扮成一个下流、讨厌的小流氓,希望警察看到自己调戏年轻女子时把自己抓起来。苏比大胆走近年轻女子,对女子说:“啊哈,比德莉亚,你不想去我的院子里玩玩吗?”按照量的准则,苏比的话包含了交际所需信息,他的话表达的就是要和年轻女子“玩玩”。按照质的准则,苏比的话要真实,但实际情况是,苏比是个流浪汉,没有院子,他说虚假的话只是为了引起警察的注意。按照方式准则,苏比的话要清楚明白,但这句话不清楚明白,容易让人产生歧义,而苏比正是违反方式原则、故意用这种模糊的语言,更好地表现出小流氓的无耻和下流,从而达到被警察逮捕的目的。结果年轻女子说“当然罗,迈克,如果你肯破费给我买一杯啤酒的话。要不是那个警察老盯着我,早就同你搭腔了。”按照量的准则,年轻女子的回答包含了交际所需信息,表达了愿意。按照质的准则,年轻女子的回答是她自己意愿的表达,不是虚假的话。按照关系准则,年轻女子的话与苏比的话有关联。按照方式准则,年轻女子的回答清楚明白。但年轻女子的这种开放却无情地击碎了苏比想扮流氓招来警察的美梦。苏比的愿望再次破灭。
  当苏比在人行道上扯开那破锣似的嗓子,像醉鬼一样胡闹时,警察向一位市民解释说:“这是个耶鲁小子在庆祝胜利,他们同哈特福德学院赛球,请人家吃了个大鹅蛋。声音是有点儿大,但不碍事。我们上司有指示,让他们闹去吧。”按照质的准则,警察的话应该包含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文章中,警察的话能够解开市民的疑惑,满足了信息。按照质的准则,警察的话应该要真实,但现实情况中,苏比不是耶鲁小子,没有在球赛中获胜,也不是在庆祝胜利,警察的话语是虚假的话,违反了质的准则。按照关系准则,警察的话要有关联,在文章中,警察的话是有关联的,解释了苏比为什么像醉鬼一样胡闹。按照方式准则,警察的话要清楚明白,文章中,警察的话很有条理,清楚明白地解释了苏比为什么在闹。总体上看,警察故意违反了质的准则,故意说虚假的话,故意容忍犯罪行为,这种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言语表明当时社会的警察颠倒是非,黑白不分。
  当苏比在雪茄店拿走别人的绸伞后,那人匆匆追了出来,厉声道“我的伞”。苏比对此说的是“呵,是吗?” “好哇,那你为什么不叫警察呢?没错,我拿了。你的伞!为什么不叫巡警呢?拐角那儿就站着一个哩。”按照量的准则,苏比的话语满足了交际所需的信息,承认了是自己拿了对方的伞。按照质的准则,苏比的话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话,承认自己拿了别人的伞。按照关系准则,苏比也正面回答了对方的话,是有关联的。按照方式准则,苏比的话应该清楚明白,但他的话并不简练,故意牵扯到警察身上,违反了方式准则。正是这种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冗长的话语表明苏比想让对方赶快叫警察逮捕自己的急切心情。
  在小说的结尾,苏比在一条僻静的路边听到教堂里传出的赞美诗的音乐,受到感染,决心弃旧图新自食其力。这时,警察问他“你在这儿干什么呀?”,苏比说“没干什么”。警察说“那就跟我来”。在这个交际场景中,按照量的准则,警察的话包含了交际所需信息。按照质的准则,警察的话是真实意思的表达,不是虚假的话。按照关系准则,警察的话应该和苏比的话有关联,但“警察让苏比跟他去”与“苏比没干什么”是没有关联的,这第二句“那就跟我来”违反了交际的关系准则。正常情况下,如果苏比没有干违法犯纪的事,警察是没有权利随意带他走的,而正是这种莫名奇妙的“那就跟我来”生动地刻画出当时美国社会颠倒是非、黑白不分的社会现实。
  四、结语
  《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短篇小说的杰作之一。本文从言语交际的角度分析了小说中的话语,揭示了苏比想让警察逮捕自己进监狱的急切心情和警察不明是非,颠倒黑白的社会现实。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为了把一个小人物——苏比的悲惨生活表现出来,欧·亨利大量运用了幽默、对比的手法,使人在捧腹之余深刻的感觉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
  参考文献:
  [1]Grice,H.P. Logic and Conservation. Syntax and Semantics. [M]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67.
  [2]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
  [3]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9.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