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知识流的高校核心竞争力战略构想及发展路径选择]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知识流的高校核心竞争力战略构想及发展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9-07-17 04:11:08 影响了:

  [摘要]知识流是知识在高校内各个知识驻点之间创造价值而形成的一系列积累、共享及交流的过程。知识是高校的基本操作材料和加工材料,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知识性,而知识流又能实现知识的增值,因此,要营造知识创新氛围,建立校园知识库,建立知识管理组织,建立知识激励机制,强化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知识网格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知识流 高校核心竞争力 战略 路径
  [作者简介]石贵舟(1974- ),男,安徽安庆人,南京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知识流与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1167)余霞(1975- ),女,河南邓州人,南京林业大学在读博士,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江苏 南京 21118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知识流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09SJB630032)、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和2010年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基于知识流的高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Y201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017-02
  高校是思想源和知识库,知识是其基本的操作材料和主要产品。如何让知识流动起来,使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让隐性知识外化为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因此,知识流对高校核心竞争力战略构想及发展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一、知识流和知识管理战略模式的含义
  知识流是知识在高校内各个知识驻点(高校的院系、部门和活动等)之间创造价值而形成的一系列积累、共享及交流的过程。知识流指知识的融合、序化、创新过程,是通过知识收集、知识组织、知识传播三个环节相互连接、循环往复的没有终点而进行的流动。
  知识管理战略模式涉及高校开展知识管理的基本方向、开展方式、管理重点等。不同高校,因其知识流的结构组成不同、学术背景不同,因而知识管理战略模式也各不相同。汉森(Morten T. Hansen)等学者认为知识管理战略核心是计算机,知识管理的网格技术在知识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模式:一是编码化战略模式;二是个人化战略模式。知识管理的编码化战略认为,知识管理者经过精心编码的知识存储在数据库中,使用者根据权限可以方便地调用,以此为起点开始组织知识管理变革。知识管理的个人化战略模式认为,知识跟开发知识的人员密不可分,知识主要通过人员之间的交流实现共享。计算机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交流,而非存储知识,它们从知识的交流、共享、内部化入手进行知识管理。
  二、基于知识流的高校核心竞争力发展路径选择
  基于知识流的高校核心竞争力发展路径选择实际上就是为了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对知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这是高校战略的体现,与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保持一致。高校只有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高品质的创新人才,实现知识的创造价值,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高校知识流战略选择如图1所示。
  1.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选择。高校提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用模式还是特定模式,这一点尤为重要。根据高校的特色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本科生教育普遍采用大众化教育的通用人才培养模式,编码化知识管理战略较为合适。而高校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人才培养采用精英化教育模式,其工作重点在于满足社会的独特需求,由于这些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编码知识的作用有限,因此,应采用特定的人才培养模式,考虑个人化的知识管理战略模式。
  2.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区分。高校培养的人才是通用人才还是创新人才,这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影响力和社会声誉。高校的本科生培养采用通用人才的竞争战略,通常是从规模中受益。通用人才招生和就业过程包括多种为大家所熟知的能够编码的知识。这些知识在高校知识生产中反复使用,可以增加办学效益,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高校的研究生培养采用创新人才的竞争战略,最好配以个人化的知识管理战略。在科研带动教学的高校中,各项工作主要依靠教职工个人的创造力和组织中的知识,因此,师生员工必须共享信息,实现知识共享。
  3.知识流与核心竞争力结构关系。教职工依靠显性知识还是隐形知识解决问题,这关系到高校的知识转化和创新能力。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显性知识是可编码的知识,便于传授,如简单的软件代码、教学流程、图书信息等。高校在职能管理中的许多例行程序和事项,基本上都需要显性化,并以此来管理学校的生产,形成人与事的配合。如果高校教职工依靠显性知识完成工作,就需要将这些知识编码化,从而形成文档。隐形知识很难用书面形式表述,教职工需要通过个人经历和积累来获取,包括教学工作心得、科学研究的专长、社会服务的洞察力、运用知识的诀窍以及对科学前沿的判断等。如果人们常利用隐形知识解决问题,使用人与人直接交流的方式则十分有效。由此,笔者构建了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知识流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高校从知识流的角度可分为知识流服务层、知识流共享层、高校知识流层三层结构;从知识网格的角度可分为知识网格应用层、知识网格中间层、知识网格本地资源层三层结构。在知识流的服务层可以通过可视化服务、评价服务、规则算法服务和数据访问服务等形式充分体现知识流的应用,也体现了高校核心竞争力在服务社会这一功能方面的知识流优势。中间的知识流共享层和知识的管理有效结合,并且设置知识主管和扁平化组织,这样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地整合知识资源,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合理配置,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在资源层也就是高校知识流基层,高校的知识生产活动和职能管理活动井然有序,形成知识流的有效分工和分配。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知识流由高校的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性知识流和高校的组织管理活动知识流组成,其中三大功能性知识流也是高校主要的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创新活动,高校在此过程中形成和积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组织管理活动知识流是高校知识生产的辅助活动,对知识流的价值提升也起着推动作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