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8:50 影响了:

  摘要: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老师们真正地重视起来,并耐心去指导。学生们的朗读能力提高了,语文课上就不再需要老师们的泛泛讲解了,那时,课堂上必定是书声琅琅。  关键词:语文教学;注重;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05-01
  记得洪镇涛老师说过:“抓住学习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抓住读,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对于洪先生的教诲,我是深有感触的。以前语文课上老师讲、学生听,每篇文章都是字、词、句、段、篇,划段落,找中心,真是“满堂灌”,根本没有学生读的时间。学生累老师更累,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通过反复学习《教海弄潮》这本书,我对语文课有了新的认识--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然而朗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件易事,像我班的学生来自各个学校,他们的读书水平基础差,底子薄。有的唱读,读书像唱歌一样;有的不会使用普通话,针对这些情况,我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1.读中初步理解
  初读课文是整体感知。它是课文局部性学习的基础。一是充分自读,边读边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把课文熟读流利;接着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试着解决一些浅显问题,如学习生字、初步理解词语、理清课文思路等,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初读要读得充分,读的方法可让学生先自由读,读中自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师及时指点、帮助,当然也可穿插同桌间、小组间的互读、评议,最后自告奋勇或指名当众朗读,教师点评。二是交流释疑,筛选重点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难,相互合作,尝试解答,并归纳出本组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由小组代表质疑,全班同学合作解决。在此基础上,筛选出语言训练的重点问题。重点问题应该是学生普遍感到疑惑、急切想知道的,有思考和研究价值的问题。一篇课文可根据语言和学生学习需要选择多个语言训练重点,选点要注意课文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防止面面俱到,又防止只抓几点不及其余,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选择学习重点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重点问题最好来自学生,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不先下指令,只作启发、提示,不要担心学生有不同意见,不同意见在比较中求同存异,以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2.重视范读、领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而儿童的模仿性又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例如,《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小竹排,顺水流",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早地领读"鸟儿唱,鱼儿游",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个个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
  3.培养兴趣,重在指导
  要想提高朗读能力,让学生品尝到朗读中的乐趣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启发、指导。《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多……,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指导这段朗读时,我要求同学们用低沉缓慢的语气和节奏,要读出失去总理的悲痛心情。一个“挤”三个“都”要读重音,才能体现出长安街上人多,而大家的行动彼此一致,都是来和总理告别的。“焦急而又耐心”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一对反义词,用在此时此刻并不矛盾,“焦急”是写老奶奶盼望早一点看到周总理灵车的心情,耐心写出了老奶奶一定要看到总理的灵车的心情。
  这样写更能体现出人们对总理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这样一点拨一指导,学生品味出了文章的许多精妙之处,一些需要老师费很多口舌的地方,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难怪有的同学课下对我说:“老师,语文比数学好学多了。”
  4.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4.1 直接激发,就是将能唤起学生兴趣的问题,直接摊到学生面前,唤起学生阅读、思考的欲望。以寓言《亡羊补牢》一文为例,教师直接提出第一次少了羊,养羊知道丢羊的原因吗?当街坊权力他修羊圈时,他是怎样想的,结果怎样?这样一问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他就要去找哪块是写丢羊的原因,哪块是写养羊人所想,哪块是写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在阅读时的思维活动,就由原来的阅读时平静思维,变为活跃的探索型的思维。
  4.2 诱导激发,就是充分利用文章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逐渐加深认识,激发起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思维活动。根据一篇文章新知识结构的特点,教师先设置问题,用以确定学生探研的目标,引起学生思维顺利地进入学习新知的轨道。这种设疑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诱导和定向作用。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总起、分述、总结的说明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讲读课文时先设置这样的问题:通过本文学习,我们将学到一种新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是什么?就使思维活动和教学重点自然吻合,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开展活动,培养能力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单单利用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在课堂上使用的方法也不少,如:齐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但这毕竟是比较单一的,要给他们开辟第二课堂,从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中培养兴趣,提高能力。①利用课余时间听电台、电视台的播音,让他们评选出自己喜爱的播音员,并仿照他们的朗读去练习。②找出自己喜爱的文章、片段,读给家长听、同学听,这不但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增长了知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