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辛亥滦州起义的幸存者——冯玉祥】滦州起义
 

【辛亥滦州起义的幸存者——冯玉祥】滦州起义

发布时间:2019-07-18 04:00:53 影响了:

  冯玉祥将军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可敬的民主斗士、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  冯玉祥1882年9月26日出生在青县兴济镇(今属沧县)。因为笔者多年研究冯玉祥将军的生平,与将军的次女冯弗伐、四女冯理达有过密切的交往。如今二位大姐均与其父瑶池相会,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思念。
  记得一次,在北京西城区府右街博学胡同15号冯弗伐家里聊天时,大姐谈起其父生平时有一句话说“辛亥滦州起义的幸存者”。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笔者应约撰稿,再次翻阅弗伐、理达二位大姐以及冯玉祥先生管家的后代过家武先生赠予的书籍和资料、采访笔记等,特整理如下。
  滦州(今河北省唐山市滦县)起义发生于辛亥革命的高潮中。滦州起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武昌起义的影响所致,但从根本上说,则是直隶、奉天地区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化的产物,是直奉民众风起云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有力推动的结果,是以冯玉祥等人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这个地区长期开展活动的结晶。因此,武昌起义的枪声一响,滦州起义就接着爆发了。
  背 景
  冯玉祥祖籍安徽省巢县。其父冯有茂年轻时携带全家逃难,流落北方,并在一次偶然的应试中考取了武秀才,便投身淮军刘盛休部,升任哨官(相当排长)驻防青县兴济镇,此时冯玉祥降生。冯玉祥1岁时随父调防青县马厂,驻在马厂兵营北门外的军市(今人和镇村)。3岁时,又随父转往保定。
  冯玉祥10岁时,补兵,随军操练。12岁,随父参加中日甲午战争,并在天津大沽口修筑炮台。1896年,14岁时冯正式入营当兵。1902年,在武卫右军被提升为副排长。1905年3月,冯玉祥升任排长,其父冯有茂病逝。1907年8月,冯与旅长陆建章妻侄女刘德贞结为夫妻。1908年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受“忠君即爱国”的封建意识影响很深的冯玉祥不仅痛哭流涕,而且咒骂那些剃发不肯持丧的人。
  冯玉祥自当上管带(营长)以后,步入了清军中级军官阶层,他同社会各界人士和军中要员接触也更广泛了,所了解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于是他的思想也渐渐起了变化。在当普通士兵时,他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仍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当一名军人,必须“忠君爱国”,他也经常用这种思想去教育别人。但是,随着外忧内患加剧,人民反清浪潮不断兴起,他也开始对清王朝产生怀疑。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是他的思想转折点。当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义和团采取先“抚”后剿的政策。开始,清政府利用义和团的反帝行动,鼓励纵容其盲目排外,以发泄对洋人的不满。后来八国联军疯狂侵略中国后,慈禧太后等一伙又怕得要死,一方面下令剿杀义和团以向帝国主义献媚;另一方面却带着光绪帝和京城王公大臣们狼狈逃往陕西,使北方大好河山任外国强盗蹂躏。京津一带到处成为战场,残垣断壁,满目疮痍,—派亡国景象。这一切冯玉祥亲眼目睹,内心产生了极大的痛苦,尤其当《辛丑条约》签订后,“两宫”(即慈禧和光绪)回京,随行人员达数千人之多,仅皇宫的厨师就有数十人。途经正定、保定时,下令当地官员和驻军沿途组织接待和护卫,给平民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各地大小官员不敢怠慢,上下一齐动员。清水泼街,黄土铺路,让百姓拿着土特产,跪迎这伙置百姓生命于不顾、弃京城而逃的大清统冶者。更可气的是,慈禧太后在逃难中,仍以宫内作风,大肆挥霍,穷奢极欲,闹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冯玉祥目睹“两宫”的奢华,深感中国已处于濒临亡国灭种的境地,使他的“忠君爱国”思想彻底动摇了。
  还有一件事对冯玉祥刺激也很大。那一年,义和团在北京打死了德国公使克林德,德国政府要求按照《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需派醇亲王载澧亲赴德国谢罪,这位亲王在回国时途经保定,当地清军奉命全体出动去车站迎接。当时北方已进入冬天,气候寒冷。冯玉祥等迎着阵阵寒风在车站整整站立了一夜,来迎接谢罪归来的亲王。当火车挂着霜花,慢吞吞地开进车站时,军乐大作,几乎冻僵了的士兵疲惫地跪在冰冷的地上迎接亲王。等了半天们不见亲王下车,忽然车门大开,传来太监的尖叫声:“哪个不要命的在这里胡闹,王爷正在睡觉,你们不要脑袋了吗!”听到这声音,冻了一夜的士兵心里有说不出的怨愤。冯玉祥心里想:你们在国外对洋人叩头作揖,卑躬屈膝;却在国内耀武扬威,张牙舞爪,这算什么“英雄”!从此,冯玉祥对现实社会越来越不满。
  当初他满怀希望地参加新军,认为这支用西法训练的部队,会焕然一新,振兴中国。但是,对军队内甚嚣尘上的“麻将做官论”、“为官置地论”等思想,冯玉祥更是深恶痛绝。在几次秋操的演习中,新军中的指挥官同样腐败无能,让他大失所望,改变了原有的看法。《辛丑条约》签订后,全国各地反清革命浪潮不断高涨,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为增强威慑力,于1905年、1906年先后在河间、彰德进行过两次规模较大的秋操,参加的有当年陆军第三、四、五、八镇和第六镇的第一混成协等,均为新军中的精锐。然而,这样一次新军大检阅却漏洞百出,一片混乱。河间秋操时,将所有参加部队分为南北两军进行对抗演习。由于指挥不灵,又缺乏周密计划,结果两支对垒的军队各走各的路,竟然没有遇上,最后只得南军变北军,北军成南军,掉过头来才算“打”起来。演习部队宿营时,事先不派人调查,使10个营的人马全被安排在只能容纳两营的寺庙里,当时正下着大雨,营地是一片混乱,庙内的人已被挤得不住哭喊,可是外面的人还在往里拥挤,几乎出了人命。就这样,指挥人员不但没有受到惩处,反而还得到了清政府的奖励。第二年彰德秋操时,又闹出了更大的笑话。当南北两军进行夜间对抗训练时,对垒双方不按实战要求,不派人侦察,没有联络信号,不分敌我,见人就打,两军整整打了一夜,天亮后才发现,被打的竟全是自己人,是后一线打前一线的人,最后只得草草收场。冯玉祥气愤地说:这样的演习,除了耗费钱财,没有任何意义。
  1908年,冯玉祥奉命去山东济南参观第五镇(师)的秋操,那时,冯已升为营副了。在途经天津时买到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套普及读物,其中有《大彼得》、《哥伦布》、《富兰克林》、《林肯》、《纳尔逊》等。冯玉祥如获至宝,不顾旅途颠簸,手不释卷地看了一路。他从来不知道外国名人的故事,这次他了解了彼得大帝、林肯等人物的奋斗业绩,使他大开眼界,耳目一新。他从这些小册子中,增长了知识,吸取了力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