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小学语文试讲衔接语 [怎样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衔接”]
 

小学语文试讲衔接语 [怎样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衔接”]

发布时间:2019-07-20 03:57:04 影响了: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衔接”,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知识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校生活与学生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阶段目标 衔接 教学规律 学习环境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82-01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处理好知识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校生活与学生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怎样做到“扶”、“放”、还是“半扶半放”。这就是我们要说到的语文教学中的“衔接”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下,按年级阶段分别提出了“阶段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阶段目标又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这些目标告诉我们应该重视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衔接”。
  语文教师对教学中的“衔接”怎样认识透彻呢?
  1 研究课程标准
  研究以前大纲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异同。原大纲着重于工具性,思想性,对人文性提的不是很明显,只注重了语文的单一功能,而非他的本质属性。新课程标准则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提并论。提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具有文化性。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从单一走向多重,还它以本来面目。语文的运用,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阅历和素养的参与,在现实教学活动中,低年级应着重于工具性,高年级侧重于人文性,只有真正做到对两者之异同心中有数,在实际教学中才能找到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
  2 研究教材、教法
  2.1?熟悉小学教材,处理好衔接,明确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教材的结构体系是:低年级着眼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启蒙教育;中高年级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低年级课文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想象有关的,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高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各个阶段内容明确,编排线索简明,序列清晰,教材内容避免了重复,方便了教学。语文老师应充分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意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2.2?各阶段教材之间衔接
  新课程标准把教科书编排分为三个阶段,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成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三个阶段线索分明,序列清晰,有着大致的梯度。第一阶段完全按生活专题编排单元,实现语文教学由小学向初中阶段的过渡;第二阶段按专题兼顾问题编排单元,了解一点文体知识;第三阶段按专题兼顾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剧本)编排,从文章的学习过渡到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三个阶段的过渡衔接很明显的凸现出来。课程内容不仅关注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还关注学生可能的生活,这个衔接与现实生活相比较,可能的生活是更具有生存价值和意义的生活。他关注的是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因此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使他们生活得更加美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在教学中面向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2.3?听说读写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的渠道,增加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根据课文中安排的活动课材料,要多次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体现生活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学的知识不是死知识。就课内而言,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衔接工作,鼓励学生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但这“读”对学生来说这还只是间接的,而“写”则是一种直接的感受,是学生很真实的再观,只有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感想相结合,才能有内容。因此,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是必不可少的。
  2.4?在教学活动中构建与语文新课程理念的衔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和师生合作的观念
  现代教学以学定教,提倡先扶后放,根据学情决定教的重点和策略,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树立师生合作观念,打破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的、多维的、互动的新型关系。教师就像信息传递中的衔接点,沟通学生与知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并迅速在几者间作出反馈。
  2.5?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的衔接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以及质量效益等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但也要因地制宜,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等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也有他们独特的魅力。我们要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3 关注学生发展
  研究好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包含着三层意思:一是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学生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课程目标所确定的都是新世纪我国国民的最基本素质,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位学生,既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认清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三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素质教育关注的是整个的人,学生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的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须考虑层次性和连贯性,在做好各个环节衔接的同时,注重逐步提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