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湖南道州在哪里_论湖南道州旅游资源文化特色
 

湖南道州在哪里_论湖南道州旅游资源文化特色

发布时间:2019-08-02 09:44:22 影响了:

  摘 要:道州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南部,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道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灵人杰,给湖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史迹, 为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道县旅游资源的文化特色可以总结为人类祖源、理学之源、红色文化等六大特点。   关键词:道县;旅游资源;文化特色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的文化性需求不断提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已经被看做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决定旅游产品的品位、级别及其生命力的首要因素。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指旅游资源所包含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情绪、民族性格、历史背景、时代特征等无形的精神文化和作为物质文化载体的文物古迹、民族服饰、生产工具、建筑、饮食、节庆活动、风俗习惯等有形的物质文化。   道州即今道县,“在秦为县,在唐为州,在宋为郡,在明为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可供开发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道州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随着道县的交通条件改善,道县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道县旅游发展来势良好,潜力巨大。把握以下道县旅游资源文化特征,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是区域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理学文化   道县的楼田村是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诞生地,又名濂溪故里。它位于今湖南道县城西6公里处。诞生于道县楼田村的周敦颐, 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 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他以孔孟儒学为基础取佛道两家之长创立的理学, 将儒家学说推向一个新阶段, 其思想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廉政思想是周敦颐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太极图说》、《通书》、《养心亭说》及《爱莲说》等著作当中。周敦颐主张重德治、立人极、倡正气、主廉洁、讲官德, 其丰富的学术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反腐倡廉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道县在每年的六月都会举办周敦颐国际理学文化节和中和节,理学文化节已是第三届,旨在弘扬湖湘文化,探讨周敦颐理学思想的文化价值,共建和谐家园。而中和节作为一个传统时节,在道县民间绵延了1200余年,它以“家庭和睦、邻里和顺、乡村和谐”为追求,具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传承文化、广交朋友的重要活动,但是还需要扩大其影响力。   二、古人类文化   早在三万年以前,就有人在道县的福岩洞生活,2012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组成的考古队,在道县乐福堂乡后背山福岩洞内发掘出7枚古人类牙齿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据专家初步推测,该人牙化石极可能为3万年前古人类所有。   玉蟾岩位于湖南省道县西北20公里寿雁镇,是目前发现的全世界保存最好最早的古栽培稻遗存地。为揭开水稻起源之谜,2004年11月初, 由哈佛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中国水稻起源考古研究0中美联合考古队带领国内外专家20余人,在道县玉蟾岩进行挖掘。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里出土了四粒一万两千年前的水稻谷壳。此次挖掘的重点,是在一长4米、宽0.5米的土探方内进行。专家们通过采样、浮选等手段, 11月19日发现了距今12000年的5粒炭化古稻谷。近半个多世纪以来, 关于稻作起源,印度说、珠江上游说、长江中下游说等观点一直争论不休。据悉, 印度马哈加拉80年代出土的稻谷遗存, 据今约6570年,珠江上游说则认为7400年,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第四文化层中的稻谷,距今为7000年左右, 而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则为9100年。   三、书法文化   何绍基是道县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很高。早岁学颜真卿,遗貌取神,骏发雄强。中年极意北碑,尤得力于《黑女》,溯源篆分,入神化境。耳顺之年以后,甚勤隶书,周金汉石,多所临摹,融入行楷,自成一家。由于他的勤奋刻苦和勇于创新精神,无论是楷、行,还是隶、篆、草,均获突出成就,成为有清一代杰出的书法家。   何绍基说过:“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成一家。”中国书法发展到晚清, 已有两千来年的历史, 其间书家林立,名家辈出,将旗并峙,要想“从一二千年后策弩胎以摄骥骥”,并树立起自己的旗帜,这是多么艰难的事情。但是,何绍基积数十年之功力, 终于在书坛上树起了自己的旗帜一一“ 何字”旗。他之所以能在书坛上树起自己的旗帜,是由于他的刻苦努力和创造精神以及在书学上的辉煌成就所决定的。晚清以来不少书家和评论家高度评价他学书的刻苦精神。何绍基是一个以刻苦学习而著称于世的书法家,“其一生临池之功, 至老不废”。   四、红色文化   道县是湘南一个比较富庶的县级市。1934年11月中旬, 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并在此为渡湘江作准备。至今,在当地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珍贵的革命文物,如红军渡、红军墙、湘江战役道县豪福指挥部等红军长征旧址。   S形的潇水从道县县城穿越而过,1934年11 月17 日, 西进的中央红军兵临城下。一方面军二师四团,由24岁的团长耿飚和20岁的政委杨成武带领, 在道县县城南门口, 搭建浮桥抢渡潇水, 一举攻克了道县县城。这座功不可没的浮桥如今还在, 而且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通行的作用。在道县城内的爱莲路溪关桥南侧,耸立着一堵墙,墙体高而宽,红色的墙上用白字刷着“工农革命胜利万岁,工农革命努力奋斗”标语,十分醒目。这堵墙叫红军墙,背后有一段凄惨而感人的故事。70年前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时,一名14岁的小红军刚写完这条标语,尾追的敌军就来了。小红军没来得及撤走,结果死在了敌人之手。这条标语是红军长征经过的11个省中,书写在县城显眼处而保存下来的唯一一条。原来是道县文庙的一堵墙, 后来把它整体搬到了现在的位置。墙已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在道县, 还有许多这样的红军标语。   五、龙船文化   “道州龙船赛”赛事主要流传在县城道江镇及周边五个乡、33个行政村,每年的五月初一至初五和中秋节,在南起万家庄五洲村、北至上关乡鲤鱼坝村的潇水、濂溪河水域激烈展开。道县龙船在民间的影响深远,俗语道“五月五,龙船下水打烂鼓。”说明比赛的激烈和热闹气氛。清光绪三年修《道州志》记载:“(道州)五月端午,城市龙舟竞渡于东西洲,鼓声喧震,观者如堵”。过去统治阶级讲讳忌,龙船的“龙”是“天子皇帝”的象征,道县人为避皇帝的讳忌,把龙船头改成了“虎头、凤头”等船头。   龙船竞渡作为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体活动, 在道县民间传承已有千余年,声名早己远播省内外。2006年, “道州龙船赛” 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县端午节龙船竞赛,近年的规模是越来越大。   道县人对龙舟赛是如此狂热是与这里的自然环境分不开的。潇水从县城依城而过,而且在这里有两个江心岛,即东洲和西洲,丰水季节或双牌水库关闸时,恰在这里形成一个山乡平湖,颇有水乡泽国之韵味。世代与水打交道的人,自然会在血液中形成与水共舞和与水游戏的传统和习俗。其次是与道州人的性格有关。道州人强悍、豪放、好闹热。赛龙舟这种既有文化内涵又具强烈竞争性的活动,自然就成了释放这种个性的好形式。   六、神秘文化   道县祥霖铺镇田广洞村的陈家山西侧,有一个名为栎山的地方,山岭之间布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装束不同的石俑,当地人把这些石像称为“鬼崽崽”。其核心分布区占地面积达3500平方米,散布在地上及地下,共发现各种石像万余尊。除了裸露地表的5000尊外,还有大量石像深埋地下,有的埋藏深度在2米以下。石像按时代先后依次堆积,坐南朝北,排列整齐。种类繁多,数量超过了秦始皇兵马俑。这些石人构筑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堪称中国考古发现的一大奇迹。此山俗名为鬼崽岭,考古专家把此地称为鬼崽岭遗址。   石雕群的出现引起世人一片争论和猜想,议论纷纷,推测不绝。有的认为,它可以与秦始皇兵马俑相媲美,甚至年代更早;有的认为,它与神奇的江永女书文化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有的认为,它与“三皇五帝”之一舜帝有关,是崩葬之地、祭祀之所;有的认为,它是原始越民族与瑶族关系的文化遗存等等。专家初步论证它是原始巫术活动、宗庙祭祀遂渐形成的社神祭祀遗址。在古代偏远的湘南地区,人们认为神灵无处不在,执掌着人们的生死祸福,只有顺从天意、顺行神灵的意志,才能求得平安、求得生存,否则便祸从天降、危在旦夕。古代巫的主要功能一是事鬼神,包括占卜、祈祷、祭祀、歌舞以迎降神等;二是治病消灾。石俑雕像作为巫教的供奉神的一种形式,其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参与了祭祀、战争、生产及文化娱乐等各种社会活动,主要作用是为了祛灾纳福、祈吉驱邪。   道州在中国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其在湖湘文化形成中的核心作用,是道州文化最具魅力的特色,为发展湖南的历史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近几年,全国范围内文化旅游的兴起道州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的优势,把道县发展成为文化旅游强县和旅游经济强县。   参考文献:   [1]易先根.永州道县鬼崽岭巫教祭祀遗址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   [2]胡正耀.洞奇景幽楼田村――道县濂溪故里散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   [3] 王析.浅谈旅游文化的内涵挖掘[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5).   作者简介:江莲,女,1981.1月生于湖南常德、现就职于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