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分层次教学的研究现状 “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分层次教学的研究现状 “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8:31 影响了:

  一、高校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思想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要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学习机会等。“分层次”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本文所涉及的“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有别于以上传统观点。从形式上看,音乐欣赏教学的“分层次”无需重新组合学生,也无需划分学生的水平层次,按照自然班级固定授课即可;从内容上看,“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的“分层”主要体现在按照学生的认知形成的规律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把音乐欣赏的过程划分为几个逐步递进的子阶段,即“鉴”、“赏”、“析”、“议”、“创”五段,每一阶段所提出的欣赏要求和欣赏重点不同,根据由易到难逐步递进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和学生自身的潜能,把音乐欣赏教学变成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动态的学习过程。
  “鉴”阶段:此阶段着重突出对比与鉴别。课堂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由他们熟悉的流行歌曲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的关系,使他们走出偏爱流行音乐的狭隘境地。声乐曲目的选择上注意选择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与中国民歌的对比赏析,如河北民歌《小白菜》、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与通俗歌曲《山不转水转》的对比赏析;河南民歌《王大娘补缸》与《好汉歌》的对比赏析:传统古乐《将军令》与流行歌曲《男儿当自强》的对比赏析等。通过分析与对比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可以使学生接受“优秀的民族音乐是当代音乐家进行音乐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偏爱流行歌曲是音乐视野相对狭小的”这一观点。在器乐曲的选择上注意选择一些叙事体裁的中外作品,如二胡叙事曲《新婚别》、交响童话《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或者选择一些造型性、描绘性的音乐,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等;或选择一些现实主义作品以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音乐是一种不分国界的特殊语言。因为音乐语言具有非语义性、非造型性、主情而不主形的特点,所以纯器乐作品对于大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赏”阶段:此阶段着重突出经典作品的欣赏。声乐曲的选择范围开始宽泛起来,突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通过聆听、讲授等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音乐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脉络,使学生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旋律、调式、调性、曲式以及音色、强弱、速度等各要素的功用特征。器乐曲的选择上突出多体裁的特点,如奏鸣曲、交响曲、音诗、音画、协奏曲、套曲和组曲、夜曲、幻想曲、随想曲和狂想曲、军乐和进行曲、圆舞曲、变奏曲等等。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一些著名音乐家;认识乐队中的各种乐器并能区分出不同的音色;对各种音乐体裁有初步的认识;并逐渐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掌握欣赏音乐方法。
  “析”阶段:为了由“赏”阶段的“广”向“析”阶段“深”的过渡,本阶段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自我感受的结合。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阐明音乐打动自己的原因(撰写赏后感等),引导学生去挖掘音乐作品的深层美,从而为学生独立欣赏打下基础。本阶段除了进一步讲授音乐要素及音乐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他们的共鸣。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分析处理。譬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时,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贝多芬的生平简介、作品概况、创作背景等资料,并提供给他们阅读,这样围绕着《命运》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分析《命运》的结构和艺术特点时学生们便能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作品的内涵。
  “议”阶段:此阶段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独立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学的中心转移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传统、挑战名家、挑战老师,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理解。提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和“百家争鸣”。面对名家的经典之作,我们往往顶礼膜拜,从来没有(也不敢产生)异议。我们虔诚的态度和服从的品质往往掩盖了作品的局限,甚至有时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所以曲目的选择上注意挑选具有潜在争议的作品。每一个教授过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老师大概都让学生去联想皎洁的月夜和流动的月光。笔者做过一种尝试:在欣赏《月光》之前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完全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最后真正能和月光相联系的寥寥无几。有的说心里有些悲伤、凄凉;有的说好象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水面:有的说听了后半部分心情非常激动不安。事实上贝多芬也并没有把《#C小调奏鸣曲》定名为《月光奏鸣曲》,而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才命名的,如果我们仅仅从标题出发,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也曲解了贝多芬的初衷吧?再如琵琶曲《大浪淘沙》,教师如果把起伏跌宕的旋律描述成汹涌的大浪,那么对于学生“乱云翻滚”、“狂风大作”的理解又做何解释呢?而实际上《大浪淘沙》仅仅是古代的一个曲牌并不含具体意义。
  “创”阶段:此阶段着重突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曲目的选择上突出同类题材但不同体裁的作品之间的对比欣赏。比如通过钢琴曲《兰花花》与民歌《兰花花》的对比欣赏去捕捉作曲家在改编、创作方面的思维活动。再如选择歌剧《白毛女》与舞剧《白毛女》的对比欣赏,了解这两种不同艺术形式表达情感方面的异同。在深入剖析作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创作,这种创作可能是即兴的表演,可能是精心的情境编排,也司能是由感而发、富有个性的乐评,即提倡学生不拘形式的“画音乐、演音乐、写音乐、说音乐”等等。
  
  二、分层次音乐欣赏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正激励效用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分层次音乐欣赏具有以下主要的特征:首先,高校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具有渐进性,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学理念的具体化。分层次教学体现在教材组织方面是对传统教材的整合与梳理,打破按作品体裁或历史脉胳来编排教材的传统,使客观服从于主观,以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五个阶段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使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有水到渠成之功效。
  其次,高校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具有创造性,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正激励效用。这种不打破班级界线的分层次教学本身就是对传统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分层次递进的教学策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各种创造教育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把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意识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将创造能力的培养与知识获取溶于同一个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启动,创造性思维完善,创造能力提高,创造性人格健全。在我院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综合评价中,实验班的创造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班级,这一事实印证了高校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的正激励效用。
  最后,高校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具有灵活性。选材的灵活性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还能够使课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教学中可以把同一部作品放在不同阶段重复欣赏,但欣赏的切入点应不同。比如二胡叙事曲《新婚别》安排在第一阶段的要求是由“叙事”入手,结合杜甫文学作品的原作,让学生听懂“音乐故事”第二阶段再听时要对曲目的节奏、旋律、配器、曲式以及这些音乐要素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进行分析。所以围绕二胡叙事曲《新婚别》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评价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根据音乐作品设计的情景剧、撰写的乐评、甚至诗歌散文、绘画作品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
  (作者单位:滨州学院音乐系)
  责任编辑:文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