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数字影像 数字影像后面还是肉眼
 

数字影像 数字影像后面还是肉眼

发布时间:2018-12-26 04:53:10 影响了:

  今年一种用影像进行自我表达的欲望在中国大陆的很多地方骤然升温。拥有一套专业媒体能够接受的影像生产设备,这已经成为一种现实或者谁都相信能够变成现实的希望。这种技术发展的状况,在一个电影成为一种“时尚”的时代(其可悲的一面是电影院成为想象中的空间),在我们处于一个阅读影像(静止和运动)的兴趣远远超过阅读文字的时代,这一切搅拌着回忆(70年代上半期的人已经开始怀旧了)和欲望,一个个人制造影像的风气开始酝酿,开始在各种电视屏幕上芜杂的影像生态世界里形成一道风景,在传媒节目和音像制成品所霸占的空间里寻求自己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DV成为一种说话的权利,DV青年也许成为80年代的诗歌青年一样的人生症候。但是时尚的力量终究不够深沉,一个友人说“人人都有拉胡琴的权利”肯定被人认为他是不是已经疯了?而在这个高呼着“人人都有拍电影的权利”的升温中,对于DV对严肃的电影艺术的贡献,甚至DV对于电影工业的人才培养,都要有着极为冷静的观察。
  其实,DV的影像质量和银盐成像的电影相比,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所以这种表达工具的局限性对艺术创作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一个对视觉表现力苛严的人,或者对于想让自己的作品成为电影工业的一份子,想让自己的作品能够从自己家里的电视屏幕走上银幕或者向公众放送的人来说,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你也许只拥有一只笔,但是还不拥有书写的语言,离把字写成书法艺术就更加遥远。千万别把制作粗糙的《女巫布莱尔》这样的低成本电影的成功当作可以模仿的对象,道理很简单,如果市场上有10部《女巫布莱尔》同时出现,那么一部也不值钱,制片人也绝不会去给你做包装宣传的。
  如果你了解电影制作就知道对于一部常规电影的制作,其实摄影机和胶片在整个预算中间占不了很大比重的。即使那些真正用DV拍摄的给影院放映的电影,它所需要的资金也绝不会比用胶片拍摄的电影少,DV电影并不是必然等同与低成本电影。DV青年经常提及的《黑暗中的舞蹈》所需要的技术支持,远远比一般传统的银盐影像的电影要复杂,投资的数目也不会是一个小数目。所以一旦你选择了一套齐备的人马准备拍摄一个以后能在影院放映的作品的时候,是不是选择使用DV就要仔细思考了。要知道朱文的《海鲜》的投资是100多万,而丁建成用35mm胶片拍摄的《纸》也才用10万元左右,所以DV和成本低廉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DV的好处是你现在就可以很方便地制作影像了!但是这个影像的优劣与否?完全还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南方周末》和新浪网联合进行的一次关于DV青年的调查表明认为“需要摄影方面支持”的只有7%,从这个数字看是很惊人的,而其他例如导演、剧作等创作环节大多数人也都是倍感自信。其实目前我们看到的很多业余DV爱好者制作出来的影像,就知道他们这些自信所传达出来的东西,完全可以让绝大多数人怀疑自己的眼睛所见,这就是他们的作品吗?从最基本的技术细节,到一个影像视听叙事作品要求一个导演对各个部门配合性的使用,无处不存在着巨大问题,甚至连问题都没有构成,因为空无一物可以批评。所以一个新的行业也许会要求快点出现――DV电影培训班。每一个拥有了DV设备,但是又想认真地创作出东西的人,应该明白DV的开机和关机是容易的,但是制作影像作品的美学传统要求创作者每一次开机和关机都要慎重,尤其你是一个有着严肃艺术追求和严肃表达的人,即使是游戏心态。你如果说自己是一个实验的人,是一个先锋派,是一个革命者,你首先要知道你的革命对象是什么?不能成为面对空气挥拳的人。
  傻瓜照相机的普及仿佛没有给中国增加很多好的摄影师和好的摄影作品,希望DV的日益普及能给中国带来好的电影人和电影作品。至少DVD和DV的日益普及,为我们的视觉环境(看到什么)和视觉制作上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这个土壤在时间里怀着孕。但是不要觉得这种廉价的影像制作设备给你提供了一个可以不负责任的借口,其实影像中不能承受DV之轻,否则你制作的影像就是廉价的。DV摄像机后面应该是一个严肃的头脑,所有的数字影像都来自一个观看者的视网膜,最后要还原到另一个观看者的视网膜上,大家的肉眼还没有数码化。
  责任编辑:唐培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