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藏獒雪山牦牛 寻找雪山、牦牛和藏獒的日子
 

藏獒雪山牦牛 寻找雪山、牦牛和藏獒的日子

发布时间:2018-12-28 04:39:58 影响了:

  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中国记协联合组织的海峡两岸记者于去年9月8日至16日去西藏采访。这是台湾记者第一次允许进藏,应该说是两岸文化交流的又一个很好的开端。本刊记者吴�被聘请为该团随行顾问。这篇文章从侧面记录了海峡两岸记者们在雪域高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金秋9月初,我应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中国记协之邀,陪同海峡两岸记者团去西藏采访。本团正副团长分别是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副局长杨流昌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台港澳办公室主任李安,有18名台湾记者和12名国内记者参加了此次高原采访。
  
  下马威��高原反应
  
  全团30多人,除了人民日报社的两位记者和我外,进藏都是头一遭。都听说过高原反应,谁都不知道自己会“反应”成什么样,谁都不知道将是什么感觉在等着自己。 7号那天晚上的全体人员会上,团长讲过注意事项和在藏要求、大家自我介绍后,流昌要我给大家讲讲高原反应和如何渡过“反应”期。迎着大家信任的目光,我将自己听到的见到的亲身体会到的一一讲给大家,告诫团员们千万别“轻敌”,请大家这天晚上一定早睡、睡好,反应只是暂时的,只要注意休息,不适很快就会过去。
  应该说大家都是严格地按要求做的,但谁能抑制住到高原的兴奋心情呢,尤其是东道主组织的隆重的欢迎仪式,那从未见过的哈达、切玛盒(丰收吉祥斗)、青稞酒、牦牛舞,还有那高峻的群山,清澈湛蓝的天空和辽远的河谷……
  我的担心终于出现了。林照真女士,台湾《中国时报》采访组专题策划中心副主任,在拉萨饭店还没来得及拿到房间钥匙,就躺倒在大厅沙发上,据说她刚刚跑过几步。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真够她受的,无论是服用“红景天口服液”、西洋参片等缓解高原反应的保健品,还是吸氧,也没能让她好过多少,我们替她要了床被子,让她睡得更暖和舒适些,免得感冒。
  其实这一夜没有几个人好过,高原反应,真真的让人们领教了,服气了。
  
  真精彩��古城的宫殿 寺庙
  
  首登高原,谁不想尽快饱览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拉萨。
  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徐明阳先生在向采访团的朋友热情地介绍过西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后,安排我们先后去了拉萨的大昭寺、布达拉宫、色拉寺、罗布林卡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班禅新宫。
  这些千年古刹、宫殿、园林的恢宏气势、独特的建筑风格、珍奇的藏品;雕塑壁画、唐卡佛塔、经书供器等,深深地震撼、吸引着每个人,渐渐地大家认识到藏民族文化的悠久、浩瀚、精深,一个个从看“热闹”逐渐升华为看“门道”,互相切磋谈心得,为此大家只要看到介绍西藏的书就要买,以致快走时有几个台湾朋友对我说,一见到西藏方面的书就想买,有些很好的,但再不敢买了,实在背不动了。
  
  后藏行��途中遇险
  
  11日一早,我们出发去西藏第二大古城日喀则。
  拉萨到日喀则没有多远,自从1992年修筑了这条新公路后缩短到300多公里,一般三四个小时就能到达。由于我们出发得晚,又不想走得太急,所以带了午饭,说是计划下午两三点到。
  原计划采访团要走南路,观赏美丽的羊卓雍湖,瞻仰江孜宗山的抗英古城堡,访问独特的白居寺,但今年西藏雨水大,走那条路不安全,就临时决定走新路了。
  经过两天的“反应期”,大家的身体逐渐适应了,对周围的一切也更加感兴趣了。出了城,朋友们最关心的是今天能否看到雪山。终于在尼木县吞巴乡的路上,远远地在天与山交汇处,在云雾缭绕的山之巅隐约有雪山时隐时现,一车人都兴奋地互相指点着,用目光追寻着,仔细地分辨着,唯恐落了什么,可惜它很快就隐去了。
  汽车沿着雅鲁藏布江逆流而上,一边是山另一边是山涧,江水在河谷里咆啸。离开拉萨两个小时左右,快到拓夏大铁桥时,车停下了,前边是长长的“车龙”��前方路断了,道班工人一直在抢修。
  一听说最少要等两个小时,大家都纷纷下了车。我同台湾《明日报》的记者吕庭华先生在车下与一位二十岁出头的司机聊了起来。他说他的一位亲戚在西藏工作,所以前来投奔。来西藏已经五六年了,如今在大同某建筑公司当司机,专门在西藏找活干。后来我遇到一位农民,他手里捻着做绳子用的山羊毛。我上前搭话时,台湾中央广播电台的记者曾国华也凑了过来。这位朴实的庄稼人自豪地告诉我俩,此行是到拉萨大桥南边的白定送儿子读书的。他在那里学英语,要学4年。 “要缴多少钱呢?你一个农民能负担得起吗?”这一开学先缴了4000元,以后不会再多了吧。我家在白朗县,妻子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没上学了,小的读四年级。家里种着7亩地,收成还好,日子过得也不错。农闲时我到城里打工,挣些现钱好给孩子们上学用,希望他以后能找份拿工资的工作。
  离开了骄傲的父亲后,我俩认为这位父亲真了不起,这应了那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哪位父母不“望子成龙”呢。随着一声声的炮响,时间也在飞驰。听说自治区副主席加保先生也被阻在此,现在他挑起了公路排险总指挥担子。这倒让大家踏实了许多。摄像记者们在抓紧时间拍摄着风光,不时还来些现场采访镜头,要在镜头前亮相的几位电视小姐还要常常梳梳头、补补妆、换件外衣什么的。文字记者抓紧时间与能说汉语的人聊着天,采访着。《劲报》记者杜圣聪告诉我,刚才在一位藏族老乡那儿喝了酥油茶,还能接受;那边吕先生又与几个小朋友照相,问他们怎么没去上学,他们说,教师节老师放假了。昨天教师节,怎么今天还放假?大家要我告诉他们现在要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个有用之材。不远处还有一群咱们的记者围着几位青海回族兄弟。他们早已点起喷灯,打来山泉,做起羊肉炖土豆,那场面真火热,香味真诱人,引得不少人与他们和那锅炖羊肉合影。几家电视台也争先做起了现场报道。谁都没有闲着。 
  晚上8点半,我们到了日喀则。路上走了整整12个小时!
  
  在札什伦布寺看彩沙坛城
  
  由于路上耽搁了时间,在日喀则的一天分外紧张。 清晨6点钟,天漆黑漆黑的,我们去札什伦布寺观看僧人做晨颂。在密宗院殿堂地上见到了彩色细沙做的坛城,极其精美。年轻的僧人达娃次仁告诉远方来的朋友:这很难得碰上,而且一般不让俗人看。这个彩色沙做坛城供奉7天了,今天做完晨颂就要打点起来送到另一个经堂里供奉了。你们能看到这个是前世修来的福啊。
  上午大家瞻仰了班禅灵塔大殿和各个拉康(神殿),还有幸置身于僧人的辨经场。辩经是僧人巩固所学经书知识、检验自己学经的成果、升级考试等必经之方式。分提问方和答辩方,一对一或一对几。气氛严肃、紧张,但戏谑笑声也不时传出。 采访又在僧人的辩经场上开始了,这一堆,那一伙的,录音机、摄像机、照相机全部开动。走时摄像记者也格外地恋恋不舍,总想再拍几个镜头。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有了疑问,或需要讨论的问题,一个个都摆出僧人辨经时的架式,两腿前后叉开,两手一拍"说,为什么……?"张嘴就来,对方也应答着"说……"了起来,常引得满车的人哄堂大笑。
  这天大家过得紧张愉快,札什伦布寺和新宫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到拉萨已是夕阳西下。
  
  同在拉萨赏月圆
  
  那天是9月12日,那晚是千禧年的中秋,那次是两岸记者第一次于月圆时聚首圣地拉萨。
  大厅里,西藏自治区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新闻中心的朋友们想得可真周到:桌上摆放着各种水果和象征团圆的月饼,高原佳酿藏乡醇和拉萨啤酒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举杯邀明月,大家共饮杯中酒,同赏高原月,没有水果刀,把小小的月饼掰成几半与周围朋友分享。人人都十分珍惜这西藏高原的中秋,世界屋脊的团聚。 专为远道来的朋友们组织的一场民族艺术表演也正在进行着。大厅里,自治区民族艺术团藏族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牢牢地抓住了大家,看不过来也听个没够,古朴的音乐、奔放的舞姿,独特的石头乐器……一曲曲一目目,没有人不给他们喝彩,没有人不向他们致谢,没有人不为他们折服。
  我与两三个台湾朋友每人手持一块月饼请别人帮忙照张月圆之夜的合影,没想到立刻引来好几位朋友的响应。几块月饼几张笑脸。随着"果谐"舞曲的响起,藏族艺术家们邀请两岸记者朋友一起跳起了藏族集体舞��果谐。人们唱啊跳啊转啊,直到一轮银盘似的明月悬挂中天……
  
  牦牛 藏獒 雪山
  
  从一进藏那天起,杜圣聪先生就问我,能不能带只藏獒回去?如果不能,藏獒、牦牛的照片是一定要拍到的。后来我才发现,有这想法的人不是小杜一个。 参观色拉寺回来的路上,忽然看见2号车停在路上了,几个闪光灯一个劲在闪。一找听,说是在拍牦牛,结果那是只犏牛,认错了。没关系,反正是亲戚!
  正宗牦牛是在14日那天见到的,那是访问农户回来的路上。
  一群牧民有的在杀牛,有的在卖牛肉,几只牦牛拴在一边。这回可是正宗的牦牛了。
  大家激动起来,闪光灯、录像机一个劲地美美地照了一通。
  牧民告诉我们,如今是开着卡车拉着牦牛进城来,换了粮食开回去,再也不用花上十几天赶着牛,辛辛苦苦地长途跋涉了。这样省时省力,也用不了多少钱,有的人自己就有车,还可以赚上一笔。藏獒是在日喀则班禅新宫见到的。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这只藏獒才一岁。可这一岁的"小狗"已经是长一米多高六七十公分大了,黑黑的长毛,油亮亮的,叫起来声音浑厚响亮。看起来有点吓人,饲养员不让大家靠近。几个算是胆子大点的台湾朋友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远远地蹲在藏獒边上,带不走就合个影留念吧,也好给朋友和家人看看。到西藏见不到雪山、拍不到雪山那可太遗憾了。近几年因为全球性地球变暖,雪线越来越高,夏天拉萨已经不常见雪山了。说也巧,这趟日喀则之行真是收获大大。回来的路上又是在尼木县的吞巴乡附近,远远地雪山露了头,巍峨挺拔,皑皑的白雪与朵朵白云连在一起,分不清是雪是云。大家一下来了精神,一个劲地请司机师傅停下,好好欣赏一下,美美照张像。司机师傅却不紧不慢地开着车一个劲地往前跑,终于,他把车停在了一个最佳位置。没有一个人留在车内,没有一个人留下遗憾。
  雪山,西藏高原的雪山,台湾朋友梦寐以求的雪山。
  后来,我见过他们写的不少文章,我知道他们在高原确实找到了牦牛、藏獒和雪山。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