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上海寄宿制学校【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寄宿制学校【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01-15 04:06:42 影响了:

   [摘要]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基础最薄弱、问题最多的领域。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实施人性化教育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和谐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农村 寄宿制小学 建设探索
  
  寄宿制学校是指对学生实行全日制、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学生每天24小时在校,校园是寄宿学生的家园,教室、学生公寓、课外活动场所都是他们接受教育的课堂,学校对学生全面负责,全面关注,学生在共同学习和生活中既独立自主,又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现阶段来看,农村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解决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
  本人所在的学校地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鲁西南,全镇总面积160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143个自然村,总人口7.89万人,共有小学16所。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外流动,我镇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留守儿童。他们多由年龄大的祖父母照顾,或者被寄养在亲戚家。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以及“隔代教育”、“寄养教育”,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明显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正日益困扰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另外,由于学校布点分散,乡镇中心完小以下的学校规模较小,学生走读的现象比较普遍,一天之中上下学在途时间占了一半,在校上课的时间根本无法保证,也为留守儿童寄养的家庭带来很大负担。
  考虑到以上的问题,我镇在2005年开展了寄宿制小学的试点建设工作,选取了镇内一所完小改造为寄宿制学校。经过几年的建设,学校切实履行了教书育人的职责,更多地承担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监管责任,实现了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生活愉快、身心和谐”的预期目标,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高度赞扬。本人有幸参与了寄宿学校建设的全过程,从实践中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问题及思路有更深切的体会。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人性化教育探索
  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问题多、难度大、任务重,必须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规划和实施计划,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自从2004年国家投入100亿元实施“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来,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重要办学模式。但是,由于各地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认识存在差异,某些地方的寄宿制学校在实际运转中出现了过度管理、生活指导滞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及心理状况不良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存在着一些非人性化的倾向。在学校教育中,最有效的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因为人性化的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尊重为底线、以关爱为核心的教育。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正处在个性与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最需要接受人性化的教育使得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享受学习的乐趣,健康成长。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建校之初,通过收集多方资料,在充分借鉴外地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建设实施人性化教育的寄宿制小学的目标与原则,在随后的配套设施建设、学校生活管理、教学管理等多个环节均遵循了人性化的原则。
  1.加强学校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优良学习生活环境。一是改善学生住宿卫生条件,使床铺结实,有安全保障,住得舒心。同时,配备相应数量的浴室、洗衣池、晒衣架,保证学生就餐有餐桌,喝开水,用热水。二是配置一定数量的课桌椅、图书、实验设备和体育器械等,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运动的需要,让学生学得安心,玩得开心,得到全面发展。
  2.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制订了一整套《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比如《餐厅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寝室卫生安全管理规定》等,并根据制度细分工、严管理,从上到下责任到人,使得学校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分工明确。
  3.加强学生生活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除了教学人员以外,学校还配备了保育员、保卫员等后勤服务人员。此外,学校还开展卫生教育,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学生讲授一些流行病,比如:手口足病、甲型H1N1流感等的成因、预防措施及日常卫生要求,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以上对寄宿学生衣、食、住、行等生活的管理,使得学校能够真正做到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免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表明,儿童的天性是玩中学。为此,学校特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比如开展读书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各种兴趣小组等,使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不感到寂寞,而且能够培养兴趣,陶冶情操,锻炼能力,保持活泼、快乐、健康的心态。同时,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加强学生成长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远离亲人,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都还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如果缺少关爱,很可能产生性格缺陷。为此,学校加强了学生的心理、行为、亲情等教育,要求每位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要采取多种形式,调节学生心理,使远离父母的孩子能够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活泼、快乐、健康的心态,逐步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调节。
  6.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学校不定期地邀请家长到学校实地考察,并欢迎家长对学校的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另外,学校还定期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地反馈给家长,以便随时了解其思想动态,迅速处理他们在生活、思想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在愉悦的学校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受教育中获得安全感、尊严感、发展感和成就感。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人性化教育成效
  寄宿制为寄宿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本人所在的小学改制为寄宿制后,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益显著。
  1.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最受益的是学生,我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及格率平均上升15个百分点,优秀率平均上升了10个百分点。学生参与活动多了,表演能力高了,文明礼貌了,思想道德进步了,其他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提高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生活消费技能。学生以校为家,吃、住、行都在学校,同时学校加大了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早晚独立洗漱、按时起床睡觉、高标准整理内务、自己打饭洗餐具等,生活自理能力有了跨越式的提高。
  3.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寄宿制学校师生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群体交往,通过班级组织、寝室小集体及兴趣小组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交往,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切实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另外,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学的效益。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然而现行寄宿制学校由于缺少建设与管理理论指导,缺少对寄宿制学校教育环境的深入研究,短期内还存在一些与现代教育不相和谐的现象。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实施人性化教育是解决目前问题的积极探索,实践证明也是符合现行农村教育现状的有效举措。我们深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也将不断向着规范化和科学化迈进。
  参考文献:
  [1]凌昌猛,兰新铁.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06,(9).
  [2]邓悦.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07,(1-2).
  [3]唐宗彪.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探索[J].广西教育,2007,(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