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如何通过关爱教育转化学困生|学困生转化教育
 

如何通过关爱教育转化学困生|学困生转化教育

发布时间:2019-01-19 04:04:32 影响了:

  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同学,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学困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通常这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遇到问题不善于思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何一个班级,无论这个班级的生源如何,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总会出现学困生,这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班与班之间的学困生的水平有所不同而已。
  我所在的是一所乡镇中学,这里有不少学困生。作为一名班主任,多年来,我通过对所在班级的学困生进行关爱教育,不仅让他们学有所得,各方面得到长足发展,而且不少人还摘掉了学困生的帽子。下面就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要帮助和转化学困生,首先就要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我与学生多方面的接触、了解,并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我认为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跟不上
  我发现许多学生本来很聪明却成为学困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教育引导,尤其是那些留守学童。他们的父母或忙于生计,或缺少教育的耐心和方法,使他们养成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进而影响了学习,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教师教育方法不当
  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的缺点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甚至讽刺挖苦,使学生心灵受到不应有的伤害,从而导致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不肯好好学习。
  3.学生过于贪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而过于贪玩就会影响学习。许多学困生的智力并不差,就是因为自制力不强,贪玩,把学习抛在脑后而造成成绩差。现在的很多学生都喜欢在网上玩游戏,有的学生玩游戏时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从而影响了学习。
  4.学习方法不当
  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比如不会预习,不能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很好的复习等。另外,多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又缺乏必要的鼓励和指导,使这些学生失去信心,也影响了学习。
  此外,学生个人的一些偶然因素也是使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比如病假、事假过多,事后又没能及时把知识补回,造成知识“欠债”;学生对新的任课老师不适应,造成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等等。
  二、对学困生关爱教育的方法
  在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后,要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作为老师,要从多方面进行关爱教育,我的做法主要有:
  1.热心关爱学困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如何关爱学困生呢?首先,要热情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多数情况下,学生一旦学习跟不上就会认为自己笨,不聪明,“我不行”,这是必须解决的思想问题。我告诉学生“我不行”这只是你的想法,并不是事实,只要努力刻苦,或许你比别人学得更好,以此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其次,我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努力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我也对其宽容和理解,不讽刺,不挖苦。一般学困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或多或少有心理障碍,从而容易造成不信任别人、隐藏心里秘密的现象。我走近他们,以朋友方式去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愿意把我当做倾诉对象,从而打开他们心灵之窗,寻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
  2.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困生光有关爱还不行,还要想办法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然而,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内在的求知欲呢?我认为通过“激趣―乐学―会学”这个过程,可以达到整体推进,普遍提高的目的。
  “激趣”,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使之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乐学”,就是对教师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乐于接受,对学习产生一种喜悦感,在一种和谐愉悦过程中学习。“会学”,指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初步掌握各种学习方法,掌握自学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学生的基本素质就会得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方法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就以我所任教的语文课程为例谈一下怎样激趣。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要想使学困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要求老师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所以我平时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突破学科界限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其他学科的教学技能,并恰当地运用到本学科的教学中去。其次,我还重视新闻时事,关注社会热点,在教学中选用恰当生动的事例,让学生的思想跟上时代的脉搏。只有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才能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灵活的教法影响学生、激发学生,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2)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是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学困生在课堂上感到枯燥乏味,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缺乏教学艺术有关。教师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简单的说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对教法进行研究,改革创新,采用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力求使语文课教学生动艺术。根据不同的内容、学生的不同特点,或故布疑阵,激发联想;或创设情境,激情朗读;或分组竞赛,激趣竞争……这样,不仅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调动起来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增强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3)适时给予积极评价是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学困生总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承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适时给予积极评价。对于他们的课堂表现或者作业,只要做对了,我就及时鼓励;即使做错了,也要先肯定他能做了,再指出他的错误所在。这样,学生在教师积极评价的指引下,就会产生“我也能行”的自信心。同时,学生对老师有信服感,就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报以积极的态度,并产生学习的兴趣,慢慢地就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了。
  通过“激趣”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后,就容易达到“乐学”,“乐学”了也就会认真钻研,认真思考和分析,最终达到“会学”,“会学”了离成功的喜悦也就不远了,从而达到“激趣―乐学―会学”的良性循环。
  三、对学困生教育中需要避免的错误
  1.偏爱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成绩、性格等因素而过分偏爱某些学生,而冷落另外一些学生。要公平地善待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优生,更不能歧视学困生。学生对偏爱是既敏感又反感的,所以我们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走出偏爱的误区,把无私的爱分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让学困生对你产生信任和爱,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
  2.挖苦
  一般地说,学困生对教师有一种胆怯的心理,课堂上怕教师提问,怕教师注视他,课后担心教师找他。为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温和的言语,使他们感到教师可敬又可亲。心理学研究证明,在教学民主、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下,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才高,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才能得到显著加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挖苦讽刺而伤害了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导致这个学生因不喜欢这个教师而厌弃这门学科。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经常“逗”他们说话,消除他们的恐惧和急躁情绪。这样他们才能专心致志地听讲,因教师喜欢他,学生会更爱听他的课,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3.冷漠
  冷漠是指对他人冷淡漠然的消极状态。对“学困生”的教育,需要老师用满腔的爱去感化学生。让他们感动,感受到老师那博大的师爱!教师如果对他们持冷漠的态度,即使他们偶尔有了进步,也视而不见,或他们一旦做了违纪的事,就马上以冷眼对之,试问,这样的老师还怎么能转化他们呢?面对一个冷漠的老师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自信心也会一点点消失,甚至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这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岑溪市归义中学,广西 岑溪,54320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