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个人总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个人总结

发布时间:2019-01-21 04:14:00 影响了:

  摘要: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课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有必要探讨实践课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高校要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工组织相结合、保障机制与效果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化为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知、情、意、行的统一,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胡锦涛在全国高校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要搞好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在围绕“如何进一步贯彻实施新方案、增强新课程实效性”推进教学改革。随着高校思政课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课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也对实践教学形式进行了广泛的拓展。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实践活动的主体性原则。所谓主体性原则就是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自主选择目标进行活动,以提高、完善自我。坚持这一原则,就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在实施中必须重视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实践教学活动的酝酿、设计到实施等,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真实存在,并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以实现外部知识向内部素养的转化。
  2.实践主题的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就是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的构建要遵循思政课教学规律和实践活动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思政课的各门课程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一定的差异。“基础课”注重学生思想品质和做人的素养教育,“纲要课”侧重于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介绍进而加强学生对当代中国“三大选择”的正确性的理解,“概论课”强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原理课”重点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实践教学主题的确定一定要与各门课程紧密结合,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实践活动,把各门课程的要求和特点贯穿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思政课的教育实效。
  3.实践活动的普遍性原则。所谓普遍性原则就是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注重学生的参与面和受众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来,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深化理论传播,加强素质养成,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提前动员、全面组织、重点监督,特别是要加强促进那些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尽可能地扩大实践教学的参与面和影响面。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目前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表现为无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无形成常态的实践教学平台、无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实践性教学分散。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构建有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就要明确实践教学的含义。以往许多思政课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就是学生在课下进行的活动,这就在性质、空间、结构上局限了实践教学的含义,从而形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无教学目标、分散的形式,并没有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育人目的。随着对教学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的内涵也不断趋于科学和规范。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就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和学生亲历,在运用、观察与体验中感悟、消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原理的教学课堂。其本质是借助实践手段或实践资源,进行运用、体验和感悟,最终使所学理论化为学生的理论思维,形成正确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不仅是学生在课下开展的活动,也是学生在课堂内的教学活动,所以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既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既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也可以在学工部门搭建的平台下自主进行。
  1.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课内实践主要是指在思政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社会问题阐释理论原理,要以学生参与为主要教学形式,在对社会问题的接触中思考、体验和感悟,以深化理论认识,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内实践主要采用师生互动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变传统的灌输式为参与式、体验式、讨论式的互动教学方法,例如:围绕某一问题,以课堂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演讲、讨论等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学。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跨越时空,穿越历史,让贴近学生实际的鲜活的内容进入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人生境界,在良性互动中领悟人生真谛,解决成长成才中遇到的问题。课堂实践教学可以有这样的模式:(1)问题讨论式教学。问题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问题和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求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由学生自主地感受问题和发现问题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讨论式教学首先要从问题的提出上下工夫,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结合社会热点、学生自身实际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2)观看纪录片等影视资料。思政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收集一些材料新、时代感强、有较强针对性和说服力的优秀影视片或录音资料等,组织学生收听、观看,让学生在声情并茂、具体可感中深化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3)活动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模拟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有关的体验、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课外实践是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拓展和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后的实践教学,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有意识地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理论去回答和解决现实中的人们的思想问题和我国社会实际问题以及国际关系问题。课外实践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参观考察。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安排,依托本地资源,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企业、农村等,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案。二是志愿者行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参加公益性活动,关心社会的发展。三是见习、实习、勤工俭学、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勤工俭学、毕业实习等活动,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领悟自身的价值,从而自觉地实现知行统一。
  2.教师指导与学工组织相结合
  目前,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下列主要问题:教师难以筹措实践经费、活动地点仅限于课堂、活动组织难于在大班级扩展,实践教学实际上只是通过思政课课堂内的问题讨论、影视录像、主题辩论等形式开展。高校学工部同样承担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工作,主要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但是,这种实践活动往往由学生干部组织,学生自愿参加,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缺乏明确的教育目的,活动结束后也很少及时进行总结,因此学生总是抱怨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难以应付学工部组织的繁杂活动。在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工部门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着互不沟通、各自为政的现象,致使学生参加的活动不少,但难以把思政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自觉地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因此,高校思政课的教学部门和学工部门应联手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打造社会实践的平台。
  思政课教学部门把课外实践教学纳入学工部门,由思政部门给学工部门提供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包括实践内容、次数、形式、目的等。学工部门按照实践教学大纲组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由学工部门组织的课外实践主要包括两种:以服务社会、参与社会事务为主的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社会调查等,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大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素养,使大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学工部门可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利用学校提供的学生经费集中或分散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由学工部门组织的实践活动,应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指导。学工部门组织学生实践活动时,可由思政课教学部门选派一些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参与带队,还可聘请一批校外指导教师,让他们与校内指导教师一起具体指导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理论的指导,实践目标更为明确。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结合课程理论深入总结并给学生提出要求,如参观访问后要写出观后感、调查后要写出调查报告等。思政课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能深化理论的理解,实现教学相长,把课外实践引入到课内实践,在理论课教学中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针对性,提高教学实效。
  3.保障机制和效果评价相结合
  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取得预期效果,就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高校应建立党委领导下的以分管校长及行政系统为实施主体的领导体制。党委主要精力要放在强化思政课及社会实践的改革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上,具体实施工作由行政系统完成。校党委领导层中有专人分管思政课教学及社会实践活动,统一组织和协调社会实践活动,并对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成绩考评等有关政策作出明确规定,使其有章可循。高校领导要亲自参加思政课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定期研究解决思政课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和督促党委各部门和各级党组织对思政课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和支持,加大实践经费的投入,保证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还可根据自身特点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确保实践教学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
  建立合理、客观、可行、系统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是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应坚持“实践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细化评价标准,对学生在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在考核方面,可采用笔试、实际应用和答辩等形式,加大对知识运用能力、行为表现及创新能力考核的力度,力求做到考核全面、客观、公正,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解放思想,深化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改革,成为摆在思政课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应努力探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规律,不断改革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实效,充分发挥思政课在思想理论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路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