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让文言文整体阅读在高三靓起来] 文言文整体阅读
 

[让文言文整体阅读在高三靓起来] 文言文整体阅读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8:02 影响了:

   我们知道,经过高一高二阶段的学习,高三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文学常识、文体知识。加上诸多实词意义的积累、虚词用法的掌握,学生已经具备了整体阅读文言文的条件。在这一阶段,通过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让学生具备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不失为高三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步文言文教学的老路,在认识上、操作上仍存在一些误区,致使文言文教学以记为主,僵而不活,难以使文言课堂靓丽起来。
   误区一:过分地强调教与学的承接性。认为高三乃高二教学的延续,总觉得学生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教法,习惯了以往的学法,于是教师仍按以往的教法教学。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教法问题,更是一个理念问题。高三文言文的教学完全和高一高二不一样:高一高二重在“学”,记忆、积累、细化、渗透是第一位的;高三重在“用”,激活知识、内化知识、整体理解是第一位的。在高三阶段更应强调文言文的整体性学习。如果教师仍按部就班地去教,学生仍一如既往地去学,学生记忆、积累的知识一定不会少,但是,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不一定就会强。为此,一进入高三,教师就应该大刀阔斧地改变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从以往打基础、重积累、讲涵养的学习格调中走出来,让学生在整体阅读思想的指导下,以整体理解文意为目标,靠所学知识去疏通文意,从而刺激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问题需要解决,在理解文意的过程中,已学的知识都会像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水一样聚合到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之中,既梳理了知识,使已有知识系统化;又筛选了知识,使已有知识发挥作用。这样的过程就是激活学生已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整合已学知识为有效信息的过程,就是学生内化已学知识为现有能力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训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总结性、拔高性的教学。
   误区二:简单地撇开高三教材不用。高三新教材文言文单元的选文不同于高一高二的是,它注入了编者训练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理念。如传记体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等,像先秦散文《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还有寓言《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等,都是很好的整体阅读材料。众所周知,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传记体居多,而作为传记体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再典型不过,这些篇目在语言点上有相当强的涵盖性、综合性。对这些篇目的学习,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结,对已有知识的内化。例如2002年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其李将军之谓也”中的“之谓”,以前学过,而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又一次出现。可见,撇开五、六册课本不用就是对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
   误区三:死抓文言知识不放。就文言文这一块而言,知识性的东西确实多,不巩固过去已学的知识不行,不系统梳理已学的知识也不行,为此,教师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去补这一课。事实上,这样做不但耗时多而且效率差。我们总说“学是为了不学”,而真到了“不学”的时候,我们却不让学生去“用”。其实,初中及高一高二所学的文言知识,作为一种潜在的信息,已经足够用来帮助高三学生处理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只不过,需要教师的关键性指导罢了。就理解文言实词的字义而言,略去学生积累的具体义项不说,还有相当多的规律性的信息可供学生采撷。例如形声字的义符信息学生可以用,通假字的假借信息学生可以用,偏义复词的偏义信息学生可以用,古汉语词、句的特殊用法信息学生可以用,甚至学生还可以通过联想成语中所保留的文言实词的义项来解决实词意义理解的问题。更何况,整体理解文意的过程就是聚合已学知识、内化现有知识为有效信息的过程,是变死知识为活能力的过程。在高三阶段,梳理知识的方法应该是“置入法”――把已学知识置入到实际应用之中去;梳理知识的目的应该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知识的应用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有效信息。有经验的高三教师都清楚,利用规律化的知识信息来解决阅读问题,往往会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游刃有余。
   误区四:夸大语感的作用。的确,新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已经提高到了目前的41%。并且,注重语感与涵泳的理念也已相当明确。多读多背固然效果不差,但这并不是说文言文阅读不需要技法。而且,对于古诗词与一些文质兼美的古代韵文、散文来说,讲“涵泳工夫兴味长”确实精当不过。但是,就高考试卷中选用的传记文而言,要让语感与涵泳起作用,说实话,除个别的一些特殊句子与字词、固定结构外,效果恐怕不会像人们期望中的那样。为此,仅凭语感,解决不了整体理解文意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整体理解文意,我们首先要有“观其大概,知其大略”的整体阅读思想,其次还要有正确的整体感知方法――瞻前顾后,勾连自如(具体方法见《文言文阅读策略》,《未来导报・高考周刊》2004年第14期)。这样,在整体阅读中,围绕“选文通过哪些次要人物哪些详略事件写了中心人物的哪些品质与性格”这一问题,把已学知识渗透到学生的阅读中,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并在理解的过程中,转化这些已有知识为有益于解决其他问题的有用信息,贮存在学生的意识之中,渐渐就会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误区五:总认为分解训练能使考点落到实处。高三所用的资料每年都在变,但到目前为止,一些学校所用的资料都大同小异。这些资料有一个相同特点,就是按照考点的不同把本该整体处理的内容以专题复习的形式编排开来。一般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比较常见文言虚词在句中的用法”、“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按文章内容推断想象”、“翻译古诗文中的句子”等诸多训练点。资料是这样编排的,教师也是这样训练的。众所周知,字、句的理解常识是“字不离句,句不离篇”,那么,信息的筛选与提取、内容的想象与推断更是离不开整体语境。即使是那些生疏的字句,在整体语境中理解也比隔离开来理解要容易得多。为此,最好的办法还是教师要有指导学生整体阅读文言文的意识。当然,自己编资料要比分解编排的现成资料会更好。
   就是由于许多教师步入了以上的五大误区,学生学习的异彩很难在文言文课堂中大放出来。为此,我们应该意识到,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理念时刻呼唤着每一位教师:让文言课堂在学生的整体学习中靓丽起来。
  (作者单位:永昌县红山窑中学
  永昌四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