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清华校训_校训是怎样炼成的
 

清华校训_校训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9-01-21 04:04:59 影响了:

  检索各地中小学的“校训”建设,笔者发现,不少学校都在梳理自身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各自的校训。审视这些洋洋大观的校训,笔者感到,我们的学校并不缺少校训。然而,那种特色鲜明、熠熠生辉,而且能够恒久流传的、有品位的校训实不多见。
  理性反思,我们发现,中小学的校训建设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共性问题。一是,某些学校的校训,类似政治化的标语,军事化的口号。几乎没有学校的特点,更没有“某个学校”自身的特色。二是,校训的拟定存在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脸谱化倾向。众多的校训都是由四个词八个字组成。其中,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严谨”“诚信”“开拓”“进取”等词语出现的频率极高。这类校训普遍雷同,中规中矩,既没有学校特色,更谈不上自身的个性。读来语言枯燥,味同嚼蜡。因此,也就无从体现办学理念和教学风貌,对师生也难以达到砥砺道德、训导行为的警示和激励作用。笔者在一些中小学调查发现,很少有学生能说出自己学校的校训,对校训所蕴含的意义更是无从说起。甚至有一些老师也是如此。这显然是一种缺失。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校训没有经过提炼和升华,而是信手拈来的应景之作。可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另有少数学校甚至没有校训。这不能不说是学校管理和发展中的一种缺失。
  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中,校训建设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它犹如一面精神旗帜,象征着一所学校的目标取向、价值引领和凝聚力量。有人把它看作学校的“文化名片”,师生共同的“座右铭”,学校教育教学的“行动纲领”和“隐性课程”,这是很有道理的。一所理想的学校往往有与其交相辉映的校训。且列举几例: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美国斯坦佛大学的校训是“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这些校训都极具特点、影响颇大,故而传诵不衰,历久弥新。
  上述几所学校都是历史悠久的名牌老校。那么,校史较短的学校就无法提炼出理想的校训吗?回答是否定的。就此,不能不提及办学仅8年,但影响恒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南迁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建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大,校训是“刚毅坚卓”,其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卓越情操彰显无遗。今天读来,仍然振聋发聩。再看看联大教授们,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沈从文、费孝通、陈寅恪、吴大猷、华罗庚……哪一位不是铮铮铁骨的一代宗师?还有主持联大校务八年的梅贻琦校长,他殚精竭虑、尽心尽职、果敢务实,加之联大培养的众多一流人才,可谓群星璀璨,交相辉映。再回顾一下联大的办学条件――“破衣蔽体, 糙米果腹, 以茅屋为校舍, 以破庙为教室, 躲警报, 避轰炸, 钻山洞”。由此再来解读其校训,我们感悟到的是其中充盈着的理想主义高尚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刚毅坚卓”正是西南联大师生熠熠生辉的群体写照,是国运多舛的时代要求,是学校精神的必然升华。
  校训,也应该有一个发展和提升的历程。199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95周年时,启功先生受学校委托,牵头拟定并亲自题写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这一校训的拟定历经了回顾、梳理、扬弃、提升的过程,既传承了学校的文化积淀,彰显着师范教育的本质,又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不但教育和引领着北师大师生,而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启功先生在阐释北师大的校训时说:“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这包括着思想、行为、待人、对己。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世界上、社会中的模范。这种模范,不用等待旁人选举出来,自己随时扪心自问,有没有可惭愧的思想行动。”“校训没有任何人执行考试、考察、判分、评选,但是每位师生都生活在自己的前后、左右无数人的雪亮而公平的眼睛中。”细细品读先生意蕴深远的阐释,北师大的教师和莘莘学子又怎能不从校训中汲取教益?
  在对众多学校校训的检索和审视中,笔者也发现了几则颇有特色的中小学校训。故作遴选剖析,以资借鉴。
  2001年创办的上海久隆中学的校训是“勤俭、勤劳”。这四个字看似普通质朴,其实正切合了这所学校的特点――一所专为城市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创办的学校。四个字的校训既体现了传统美德,又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更由于学校真正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出发点,让“勤俭、勤劳”见诸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所以产生了极好的教育效果。
  笔者所在的地区有一所小学,其校训是“德艺双馨,知行合一”。该校把“德”放在首位,意在期望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艺”是“技艺”“艺术”的总和,又象征着该校长期实践,着力打造,成果丰硕的“艺术教育特色”。“知行合一”就是期望师生的所学和所为要做到高度一致,这也是时代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迫切要求。八个字的训词昭示着为人与为学,立德与修身,求知与实践,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文字精练,简明易记,琅琅上口。可算是理想的校训。
  那么,好的校训是如何“炼”成的呢?好的校训应该是一所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想的升华。它应该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办学目标、学术精神与实践传统等方面的集中浓缩和高度抽象。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生成,是瓜熟蒂落的必然成果。
  好的校训应该是“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体现。它应该彰显着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规范着师生的言行,引领着师生的思想,诠释着学校的行动纲领。而且,校训之下所派生出的下位概念:“校风”“教风”“学风”乃至“校歌”“校徽”“校规”……都应该以校训为根本和出发点,并且与校训保持本质上的一致,以形成相得益彰的境界。
  好的校训应该是共同的愿景,不可信手拈来、随意确定。因此,它的确定应该有一个回顾、反思、梳理、提炼与升华的过程,应该有一个全校师生乃至社会各界集思广益的过程,应该有一个高瞻远瞩的目标定位过程,更应该有一个渗透、熏陶,融入整个学校文化的过程。
  在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的学校实在有必要对自身的校训进行一番重新审视和阐释,乃至再建设。这样,才能让校训恒久流传,让校训实现其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江苏姜堰市实验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