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现代学校管理的“三个追问”]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现代学校管理的“三个追问”]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19-02-02 03:55:42 影响了:

  作为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往往有这样的困惑:在原单位成绩平平的职工,换一家单位便成了优秀员工;在原来单位不思进取,换一个领导或结构重组后就来了干劲;教学成绩较差,可偏偏受到学生喜欢和拥戴。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员工素质的问题,还是管理技术的问题?也许都有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管理者必然有问题。
  为何出现这一怪状,又如何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笔者以为,学校管理必须厘清三个问题。
  一、学校管理的价值观追问――约束,还是激励
  我们常常会为“不管就乱,一管就死”的现象所困惑,常常会因管理双方之间的矛盾而伤感。于是,有的学校开始整肃纪律、严格管理。为了加强车辆管理,加强用车效率,某校硬把不同路线的用车申请人,派往同一车辆上。看上去,出车成本大大降低,可人力成本很少顾及。有的学校为堵塞漏洞、杜绝浪费,采购物品一般都要货比三家,择最优惠价格采买货物,但往往忽略其性能和使用要求。还有的学校为了治散、治懒、治乱,让“监禁”管理、高压管理、威吓管理、惩罚性管理大行其道,结果管理严格了,人心分散了,管理上去了,质量下来了。我们不禁要问:学校管理究竟是约束,还是激励?
  某校,在一个周六组织游园活动。筹备会上,有两方就参加活动的要求针锋相对。一方观点认为,谁参加活动奖励谁300元;另一方认为,学校活动系学校组织,谁不参加活动予以重罚。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对决,学校形成决议:“凡参加活动并准时报到者,奖励每人300元。”当天,除了两位休产假的教师没有参加活动外,还有三位教师没能按时赶到集合地点外,其他教师悉数到场,活动开展得也有声有色。只有三位迟到的教师,因为没领到规定的活动金,对活动组织者不依不饶,坚持索要每人300元活动金,搞坏了活动的组织气氛,影响了组织者的情绪。
  从管理方法上看,最有效的办法不外乎是“奖励人想要得到的”和“剥夺其不想失去的”两种。从管理效益看,虽然有3人没有完全达到活动要求,但也算达到了预期参加活动的人数。
  可是,三位迟到的教师为啥“纠缠”组织管理者?管理者究竟该怎样处理三位教师的诉求呢?“给与不给”好似“奖还是罚”,又一次促使管理者深思,学校管理究竟是要激励还是束缚呢?给三位教师活动金似乎有道理,紧扣三位教师迟到好像也不无道理。其实,既然奖励参与者每人300元,就希望教师踊跃参加活动;三位教师虽然迟到了但一样赶到了现场,也算是对学校活动的参与。管理者怎么好拒绝三位教师的追随呢?所以,我期待着学校管理,能像导演对演员的管理,不是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笑容、每一块肌肉都管死,而是让演员收放自如、有的放矢、神采飞扬。
  二、学校管理的75法论追问――“舞剑”,还是“悬剑”
  学校熟悉“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的内涵。其实,管理也一样,“管无定法,管必有法”,但目前的学校管理“管多理少”,有制度管理却缺少文化管理。所以,有必要从方法论层面探究学校管理。
  以学校“监考管理”为例分析。在学校每到期中、期末考试安排监考时,教师不是请假,就是在考场上打自己的“小算盘”。于是,学校以设立专门监考奖或规定“每少监考一次扣款100元”,在重罚之下的确遏制住了请假行为。然而借故如厕、喝水等把机动监考骗进考场而自己遛弯、吃早点等现象也随即出现。当然,这些现象仍可以通过制度限制,但教师在考场上的表现远不是制度能限制的。有的学校规定“教师在考场上不得看书、阅报”,结果却出现了玩手机游戏者,又进一步规定“在考场不得用手机玩游戏”,随即又出现了阅卷、登分者,进而规定“在考场上不得做与考试无关的活动”,监考教师又将目光移向了窗外的风景……
  是学校制裁得不够狠?还是学校管理制度不够细?可以说都不是,但监考安排难管理这一顽症得不到有效治愈,究其原因在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因为制度管理只侧重行为的管理,缺少对心理文化的构建。先来分析一则管理案例。
  在北洋政府时期,称为东北王的张作霖,出身绿林,大字不识一个,但满腹韬略,深谙管理之道。一日,军需官来到奉天的大帅府老虎厅,报告通化一战的战况并献上战利品。当那把德国左轮呈在张大帅面前时,大帅边看左轮,边看着那少将的腰间边说:“把你腰间的家伙拿过来。”
  那少将有些紧张,但也不敢违抗命令。大帅拿过来看是一只精美的英国勃朗宁,“妈巴子!好的不给我。”
  “那,那,那是上次……”
  “立正!”大帅下令。
  那少将直立不动。大帅一举枪,啪的一声枪响,少将的帽子不见了,但他仍保持立正状态。
  “妈巴子,好样的!这勃朗宁你要是喜欢,就拿去玩吧,这左轮我留着。”
  上述案例酷似击剑手的“剑术”,张大帅虽然未严惩军需官,但“剑指”军需官的隐情,不漠视问题,不回避矛盾;张大帅虽并未非收缴那把勃朗宁**,但举枪明示军需官,也即“舞剑”告诫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哪些事怎么为。如果张大帅以剑刺杀或刺伤军需官就是“用剑”;如果张大帅事前安民告示,能让军需官自觉自愿招认自己的隐情或错误,那可谓是“悬剑”。
  在学校管理中,长期用剑会挫伤很多人,经常舞剑会伤害员工的情。所以,用剑不如舞剑,舞剑不如悬剑,悬而不用,是为至用。要达到悬剑之境界,学校管理者应该“像车胎越受气越有力量,像闹钟通过敲打自己来影响别人”;应该追求“悬剑”,悬而不用,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管理之道。
  三、学校管理的主体性追问――“他管”,还是“自理”
  我们常寄希望于管理高手的出现,却很少对管理进行反思;我们很多情况下强调“他管”的效应,却无视管理主体是谁的追问。其实,管理者如果满足被管理者“自我改造”之意愿,那管理生态就会大为改进,对管理者而言管理就成了服务,对被管理者而言管理就成了自我成长。所以,学校管理应推崇自我管理。
  研究过名师成长规律的人会发现100%的名师善于学习,每一位名师都追求卓越的理想。对此,笔者产生过两个疑问。一是为什么同一所学校的教师接受同样的管理,有人能成长为名师,有人却永远望尘莫及;二是“热爱学习”、“追求卓越”究竟是不是“他管”的结果。如果不是“他管”在起作用,那又是怎样的管理在起作用?没有哪位管理者承认,名师的成长是游离于管理之外的成长。言外之意就是名师成长也需要管理,需要一种自我给力的管理。
  带上这样的思考,笔者深入到教学一线、课堂教学去调查研究,发现课堂管理也很好地印证了“他管”不如“自理”。
  学习《翠鸟》第三段时,老师发现学生小庆打了个呵欠,又与同桌嘀咕起来,便语调平缓却又认真地说:“小庆,请你去逮一只翠鸟。”
  小庆慢慢腾腾站起来,很茫然的样子。老师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并加了一句:“请你不要推辞。”
  “到哪儿去速呢?”小庆可怜巴巴地说。
  其他学生也是面面相觑、神情迷惘,教师说:“你们看看书嘛,大家都读第三段,看看到哪儿去逮,看出来后告诉小庆。”
  还没等别人发言,小庆自己说:“翠鸟不好逮,它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小,里面又深,谁上得去呀?”
  老师哈哈大笑,小庆说的正是第三段的主要内容,他读懂了。当问小庆为什么请他去逮翠鸟时,小庆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刚才我和同学说话了。”
  “你有点疲劳了,是不?不过逮翠鸟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你虽然没有完成,却帮助同学们读懂了第三段,功不可没!”
  学生们听了,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假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是:“小庆,你不听倒也罢了,怎么可以影响别人呢”,或者说“小庆,你嘀嘀咕咕,干吗呢”之类来自教师的批评。可以想象,小庆必然是一言不发、怯生生地站起来,要么就是敌视着教师,当然也就不会有“我刚才说话了”的反省和自理式管理了。
  学校管理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为师生健康成长而存在。因此,要追崇激励管理,尊崇人文管理,推崇自我管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