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怎样上好一节专题音乐欣赏课_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一节专题音乐欣赏课_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

发布时间:2019-02-03 03:47:59 影响了:

  摘要:要上好一节专题音乐欣赏课应处理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部分要认真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三备。课中部分着重讲课的导入和欣赏方法问题。欣赏方法主要有:启发诱导法、划分结构法、情感欣赏法、相关活动法。课堂小结采用生动活泼的发奖形式。课后部分略述,总结上课的经验和不足,可采用多种方法对音乐课进行改进。
  关键词:音乐欣赏;欣赏方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说:“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这段话概括了音乐艺术的本质和自身规律。根据音乐的这种规律,音乐欣赏便成为把人与音乐联系在一起的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在学校教学中,音乐欣赏成为国家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内容。音乐欣赏将对学生起到“益智、审美、移情、益身心”的作用。因此,能够上专题音乐欣赏课是对每一位音乐教师的一项最起码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上好每一节专题音乐欣赏课呢?
  要想上好一节专题音乐欣赏课,应解决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一、课前
  
  首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十分重要。教师要反复聆听音乐录音,阅读参考书及书面资料,确定该课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编写乐曲解说词等。“备学生”也是很关键的。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级、年龄、性别、音乐基础、兴趣爱好等各种条件,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法。记得我上《京剧行当》这节欣赏课时,为了吸引学生,就采取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京剧剧照和脸谱图片,制作了生动活泼的动画,利用大屏幕播放名家名段。学生虽然对京剧不太熟悉,但也都学习得津津有味。要上课,可千万别忘了“备自己”。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熟悉或根本没有接触过的信息。尤其是当学生的主体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教师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音乐教师就必须去查资料、去学习、去研究,甚至到一些从未涉足的领域去探索。例如,法国一位多年从事美声声乐教学的音乐教师,为了满足一个学生对爵士音乐的极大好奇与热情,竟然从头学起了爵士歌曲,为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现代爵士音乐欣赏及演唱课。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要上好一堂专题音乐欣赏课,需要在专业知识上尽可能的渊博,在专业技巧上尽可能的精益求精。另外,为了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教师还需要与校方管理人员充分地沟通,确定教学时间,准备好教学场地、教学用具等。
  
  二、课中,即教学过程
  
  在课前几分钟内,学生陆续来到音乐教室。这时候,教师一方面组织学生准备好,一方面播放优美、欢快的乐曲,使学生感到音乐教室的温馨、舒适与愉悦。上课铃响了,教师关掉音乐,站到教室前面,对学生说:“同学们好,让我们上课吧。”这种问候和开篇,完全可以换成一种有趣的“游戏”,你可以用英语来打招呼:Hello,everyone.Welcome to our music class.I hope you are very happy here.学生一般都会回答:Thank you!于是一堂专题音乐欣赏课就拉开了帷幕。
  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课件或图片打到导入部分。这部分可以是迷人的风景或画面,也可以是精辟的名言或故事。例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杭州吗?”一定有学生说知道,然后我说:“古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景色天下闻名,美丽迷人。”这时,我将图片展示给学生,是一幅江南美景。“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千百年来,不知涌现了多少迷人的传说和故事。”大屏幕上出现越剧《梁祝》的画面片断。“相传,那里曾经有这样一个关于蝴蝶的爱情故事。封建时代,员外祝公远之女祝英台女扮男装,赴杭州求学,中途与梁山伯结拜为兄弟。二人同窗共读,相伴三载。祝公远促女回家,在十八里送别的途中,英台托言为妹做媒,向山伯自许终身。山伯从师母处得知真情,赶至祝家求婚,谁知祝公远已将英台许配给了马太守之子马文才。英台、山伯楼台相会,肝肠寸断。山伯回家后悲愤成疾而亡。马家迎亲之日,花轿途径山伯坟墓,英台坟前哭祭,突然天昏地暗,风雨大作,一声巨响,坟丘裂为两半,英台越入穴中,霎时风停雨住,英台、山伯双双化做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学生此时仍沉浸在故事情节当中,意犹未尽,我话题一转:“那么,今天我们就欣赏根据民间故事《梁祝》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吧。”
  教学主体。这部分内容,如知识点、结构等,最好制作成课件或幻灯片,以方便展示,尽量节约时间。根据不同的音乐,采用不同的欣赏方法。例如,我在上《梁祝》这堂欣赏课时,采用的是启发诱导法。我们班有两个女同学,大家都说她俩长得很像,性格脾气也很相似,她俩也形影不离,是一对公认的好朋友。正巧那天我见到她俩又穿着同样的外套。当听完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一段后,我同时请这对好朋友回答问题。我对第一个说:“为什么同样的旋律,要用温柔的小提琴和深沉的大提琴轮流演奏呢?”又转向第二个说:“为什么大、小提琴要演奏同样的主题呢?”第一个学生说:“大提琴深沉,像梁山伯,小提琴温柔,像祝英台,他们有很多共同点,一定十分投缘。”第二个学生回答到:“梁祝投缘,有着共同的思想,情投意合,自然就会同唱一首歌了。”我马上亮出课件,说:“大小提琴以同样的旋律对答,就像梁祝在娓娓交谈,表现了梁祝二人真挚淳朴的感情。”又比如,欣赏《祖国颂》时,我采用了划分结构法。《祖国颂》是一首单乐章的颂歌,作于1957年,歌颂了伟大祖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繁荣壮丽景色。全曲分ABA三部分。图示如下:
    A  +   B    +   A
  (a+b+c)(单乐段分节歌)(省略再现)
  在学习本曲时,我先提醒学生注意本曲的结构。根据课本提示,学生大都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全曲的整体结构,而有许多学生对A部分的(a+b+c)很不理解。于是,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把书翻到课本的谱例,分析说:“大家看一看,作品的开始部分是由哪几个声部演唱的呢?学生都说是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来演唱的,开头是四个押韵的乐句。我又问:“朗诵是由什么来衬托的呢?”学生说:“是以女声为主的感叹词‘啊’亲切地衬托的,与前四句的表情术语‘广阔的’不同。我说:“‘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豪迈的朗诵词一下子就点出了主题。大家看一看朗诵后的节拍和表情要求与前面一致吗?”学生说:“4/4拍变成了2/4拍,‘亲切地’变成了‘跳跃地’。我于是说:“我们重新再欣赏一遍A部分。听到小a部分结束的同学请立刻举手。”音乐响了起来,当四句韵文到了尾声,学生的手高高地举了起来。之后是小b和小c的结束点,情况也同样令人满意。因此,我总结出结构欣赏法是音乐欣赏课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查找结构的同时,也使学生集中精力聆听了音乐,学习了曲式知识,增进了逻辑思维能力。操作此法,需要将谱例准备好。
  还有情感欣赏法。记得有一次,我领学生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由于第一次到那个班上课,我对学生的状况不很了解。按照常规,教师必须要解释乐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于是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合唱《小白菜》。《小白菜》讲述的是旧社会一个没了亲娘的小女孩,名叫小白菜,受到后母的虐待,想念亲娘的故事。表现了小白菜孤苦伶仃,盼望亲娘快快回来,过上好日子的思想感情。乐曲采用河北地区民众哭坟的曲调,多用下行的旋律,缓慢悠长,感人至深。”之后,我还形象地表演了一段“哭坟”。这时候,学生见到我的表演很觉新鲜,仍然掩面而笑。听了几遍音乐录音,学生都似乎若有所思了。他们都说:“小白菜真可怜。”于是,我开始教学生唱主旋律,边唱边进行分析。当巩固歌曲的时候,大家唱得是那样投入。忽然,我们听到了哭泣声。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个瘦小的女生。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她的身上。“为什么?”每个人都在想。时间好像突然凝固了,我一时想不起来如何应对这突然的状况。忽然,她的同桌结结巴巴地说:“她,她,她妈刚没。”虽然声音不大,但大家都听清了。小女孩一下子由哽咽变成了痛哭。班里一些爱哭的女生,顿时都忍不住落下泪来,哭出了声。很快下课铃敲响了,我走出教室,觉得眼睛已被泪水打湿,学生对《小白菜》的理解无疑是非常深刻的。我想下次上这类课一定要先摸清班里学生的相关情况,在运用情感欣赏法时要注意一定的分寸。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教师往往可以设计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例如,根据音乐讲故事、作词、画画、跳舞、朗诵等。课堂小结时,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给予适当的总结,对学生的表现多表扬、多鼓励,并指出不足。一般情况下,这个环节多采用语言来表达。除此之外,还可以想出一些新花样来。例如:我上《京剧行当》一课时,为了检查学习效果,曾经用电脑的视频存储功能制作了一段声像辨析题,让学生临时组成“小生队”和“花旦队”竞相回答。根据抢答结果,为他们颁发了奖品:两个手工制作的十分精美的脸谱。课堂内容结束了,学生欢呼雀跃,这岂不是一次成功的欣赏课?
  
  三、课后
  
  教师应解答学生各种问题,根据教学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优缺点,为下一节课提供借鉴。记得一次音乐欣赏课后,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以前每次上课都是教师根据教材决定欣赏内容,有时所选的曲子学生感到很陌生,不能深刻体会到乐曲的美。于是,我想到了铺垫法。大纲要求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就先教唱《欢乐颂》,提到贝多芬不平凡的一生,将他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之后,我又安排了清新典雅的《月光曲》,配上生动的动画。学生开始关注、追问贝多芬的事。于是我说贝多芬有很多作品,都非常棒,包括《致爱丽丝》、《英雄》、《命运》等。尤其是《命运》老师最喜欢了。学生马上说:“咱们快听听《命运》,好不好?在学生强烈要求下,我们欣赏了《命运》,我也顺利完成了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
  总之,要上好一节专题音乐欣赏课,必须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适当、有趣,教学过程紧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做好这些,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它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实践能力。行文至此,祝愿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能够上好一节专题音乐欣赏课,祝愿音乐课教学改革获得巨大成功!
  
  参考文献
  1.《高中音乐教师用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7月北京.
  2.《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