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简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简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3:21 影响了:

  [摘要]语文教学是以体现语言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在语义教学中更具有不可小视的地位。
  [关键词]朗读 兴趣 方法
  
  朗读就是出声的阅读,它是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朗读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当前,中学阶段语言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明显,评议能力的培养事倍功半,深究原因,忽视朗读乃是一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必须重视朗读,从朗读抓起。
  
  一、朗读有利于培养语感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这句话十分有道理。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情味、诗意、旨趣等的直接领悟与感受。如果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就能感受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充分地领略遣词造句的精妙,并且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能提高语文能力。
  叶圣陶曾说“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我们知道: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从一段段、一篇篇文章。特别是课本中所提供的“范例”的朗读、默读中完成一个个量的积累。使大量的字、词、句、篇,成为自己语言仓库的储藏,形成一次次的飞跃,使规范的语言、鲜活的形象印在心里,溶入血液,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例如:《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就可以用巧设问题引导诵读,把学生情绪调动起来。结果学生并未觉得说明文多么枯燥,相反,很快掌握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当然。情境要有新异性、启发性、富于变化、有新鲜感。
  
  二、朗读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
  
  要想理解一篇课文的主题并领悟其中的奥妙,首先要朗读。朗读的过程中,眼、耳、口、脑四个器官同时作用于课文,共同接受知识,更是一个慢慢咀嚼,细细体会,渐渐消化,默默吸收的过程,它比单一的默读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更容易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比如:学生在朗读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眠不觉晓,处处闻蹄鸟”,在铿锵悦耳、脱口而出中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作者心胸的舒展。一种美妙的修养和哲学毫无痕迹的从口中渗入对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选烂,秀才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饱含真挚感情的文章,老师可以先用情真意切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绪,达到以情动人的艺术效果。引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一文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深情并茂地朗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文章的开篇就是一幅美丽的北国雪景图。从朗读中,可以使学生去想象:在风雪弥漫的北国,一位伟人,登高远望,看到了祖国雪后的壮丽河山,欣赏到北国风光,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种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祖国河山的恢弘气势的和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可以享受一次美好的洗礼,同时可以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朗读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些学生由于缺少朗读训练,掌握的词汇量少,写起作文来总那么干巴巴的几句话颠来倒去。枯燥乏味。要改变这种现象,重要一条就是朗读。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层次脉络。语文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变成自己的东西,有召之即来,呼之欲出的感觉,如汩汩流水注入笔端,思路也豁然开朗。所以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犹如神。”现在语文教科书上的文章大多是佳篇妙文,如果能坚持朗读以至熟读成诵,那何愁写作水平上不去呢?
  
  五、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朗读不仅仅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是一篇诗或文章,干巴巴地读和声情并茂地朗读,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正如人们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就是由于审美观念的不同造成的。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叩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并由此而逐渐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朗读这个教学手段,在“多读”的原则下,把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看作是语文课堂的基本任务,把听说读写思扎扎实实落到实处,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在量变的基础上促成质变,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促进创新,实现由知识水平向能力素质的积极转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